京津冀协同发展视阈下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创新思考

2018-02-26 13:16梁晴施志艳张榉斌
职业时空 2018年3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研究

梁晴 施志艳 张榉斌

摘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是统筹毕业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纽带,需要予以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推进,为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针对当前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出现的滞后性、衔接不畅以及封闭性的问题,需要立足区域发展,结合学生实际,整合教育资源,不断开拓创新。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人力支撑。整合校内资源扎实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发挥高校的纽带作用,形成合力不断推进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校就业创业工作; 创新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是探索区域平衡发展的重大战略,随着协同发展的不断推进,特别是雄安新区的建立,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初见成效,但是三地仍然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特别是就业创业上存在巨大的不平衡。就业创业工作,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带动经济发展,支撑产业转型的关键一环,更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特别是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不仅关系到个人发展,也连接着家庭幸福和社会发展,关系到区域协同发展,需要我们予以重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展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需要立足区域发展,结合学生实际,整合教育资源,不断开拓创新。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

2014年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三地协同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在2015年颁布实施,有力推动京津冀三地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合理配置。经过多年发展,京津冀三地在经济增长、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方面密切合作,互利共赢,创造了诸多就业奇迹。在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与环境污染相关的重工业比重不断缩减,高科技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贡献值不断增加。可以预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一步推进,高速运转的社会发展将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支撑,河北省高校的就业创业工作迎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各类资源在区域间的快速流动,催生出众多新生经济增长点,直接刺激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高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崛起,需要大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以服务业为主第三产业的不断壮大,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呼唤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基层,在科技引领创新的背景下,社会运行的网络化催生出诸多新鲜事物,给大学毕业生带来无数创业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条件。

另一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河北与北京、天津地区在教育资源、政策支持、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直接影响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在教育资源上,河北省远远落后于其他两地,造成毕业生应用能力不足,在整体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户籍制度等政策的不对等,不利于人力资源在京津冀三地有效流动,毕业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顾虑重重。在创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上,不论是资金支持还是政策助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河北地区普遍低于北京天津。由于产业布局的不平衡,河北省就业创业工作有着巨大的局限性,存在先天不足。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存在问题

首先,京津冀协同发展飞速推进的背景下,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出现滞后性。合理的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既要紧跟时代发展脉搏,也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要基于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方案往往依据学生入学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而定,具有延续性和固定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力推进的背景下,社会发展节奏不断加快,就业热点变化频繁,部分专业的设置和教学目标的引导跟不上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由此开展的就业创业工作滞后于社会发展,将造成学生毕业时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和创业意向愈发多元化,陈旧的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体系不能满足学生愈发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的创业需求,出现滞后。

其次,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衔接不畅。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方面依托于学生日常培养过程,由专任教师主导,配合专业课程开展,专业性很强,另一方面针对高年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主要授课内容为简历制作、三方签订等求职创业的常识性知识,覆盖面较广。但是由于各个专业培养方案的不同,专业性的指导很难和常识性的课程统筹结合,许多学生在低年级因为未能合理规划虚度光阴,造成个人能力短板,姗姗来迟的就业指导课并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创业方面,当前大学生创业项目往往局限于校园环境,科技含量较低,竞争力较弱,毕业后难以延续,实际效果不明显。

最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存在封闭性。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是连接毕业生和社会的纽带,是帮助毕业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过程,但是当前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存在走不出去引不进来的问题,存在封闭性。一方面,当前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未能将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置于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不接地气,最终造成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自身特色,屡屡碰壁。另一方面,高校在开展就业创业工作的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政策解读不充分不透彻,校企合作的开展不扎实不深入,特别是在创业引导上,忽视了企业的孵化作用,优秀的学生创业项目很难走出校园落地生根。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创新高校就业创业工作

首先,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人力支撑。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积极推进高校应用型转型,统筹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在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扎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积极利用二课堂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开展简历诊断、模拟求职等有助于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学生活动。将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就业创业引导模块,采取新老生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求职创业意向。将新媒体手段引入就业创业工作。提升就业创业工作者的网络意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创立高校就业创业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就业信息的权威发布平台。针对大学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避免网络求职误区,增加面试成功率。

其次,整合校内资源扎实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重视队伍建设,注重辅导员和专任教师就业咨询师、创业指导师资质的培养,提升就业创业工作队伍的整体理论水平,以便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求职创业需求。结合专业课程,将就业指导课与教学培养方案有机结合,形成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优势互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实施方案,在低年级做好学业预警和目标树立,引导学生将日常学习与未来发展联系在一起,树立崇高理想,养成良好习惯,避免荒废时光。细化指导工作,在高年级根据学生个人发展意愿进行人员分流,结合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针对升学、就业、创业的学生做有针对性的指导。扎实创业指导,结合协同发展大势,将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落在实处,发掘学生潜力,培育创业苗子,积极穿针引线,使学生创业项目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落地生根,持续发展。

最后,发挥高校的纽带作用,形成合力不断推进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顺利开展。将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融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中,积极利用政策支持与地缘优势做好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杜绝闭门造车。发挥高校社会服务、智力支持、文化传承的作用,将高校作为联系政府和企业的纽带,形成合力促进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积极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社会动态,总结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经验,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从学术层面呼唤政府和社会对于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视,积极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与企业之间的有机合作,为有意愿的学生争取更多的實践锻炼机会,开展项目式教学和联合授课,引进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带来就业创业经验,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在实践中认识职场,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郑丽智, 朱炎杰, 陶佳雨,等.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地选择态度及行为影响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2017,(1):199-201.

[2] 张广乐.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新常态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3):121-124.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研究
生产性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研究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