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政 修嘉琦
摘要: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是高职教育信息化重要内容,探讨在“经验之塔”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云计算实践教学平台的内涵体现、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并分析提出专业实践教学云平台的建设模式,构建校企协同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云计算; 实践教学平台; 校企协同;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精髓,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在实践环节的衔接、产教深度融合方面。2016年5月10日,刘延东同志在职业教育活动周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企业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因此,实践教学的改革是新时期高职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校企协同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校企协同创新为依托,构建基于云计算的高职实践教学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云计算的高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背景
(一)校企协同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正处在内涵建设阶段,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职业综合素养的重要渠道。实践教学资源的校企协同构建已成为时代潮流,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首次提出“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已成为教育创新的新模式,校企协同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研究将成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资源平台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
(二)基于云计算的实践教学平台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信息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方兴未艾,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使教育信息的传播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使教育资源有效地进行整合和开放式共享,更加符合教学资源建设的需要。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明确提出“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构建国家、省、学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因此,基于云计算的实践教学平台有效地消除教育数字信息孤岛,避免教学资源的同质化竞争,促进了教育公平,将成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基于云计算的高职实践教学平台的理论基础和内涵体现
(一)理论基础
1.“经验之塔”理论。1946年,美国教育家戴尔(Edgar Dale)提出“经验之塔”理论,他认为学习经验有具体和抽象之分,提出学习应该从形象向抽象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提出视听教材分类依据,即根据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分类[1]。
基于云计算实践教学平台位于“经验之塔”的中部,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用户提供“替代经验”,弥补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不足。因此,依据“经验之塔”的理论,研发出合适的实践教学资源平台,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根据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同进行自主学习。
2.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其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在形式上,牢固地设置了一组人类的智力潜能(intellectual potentials),也许只有7种。所有的人只要他是人类种属的成员都拥有这些智能。由于遗传的作用和早期训练的原因,由于这些因素间不断地相互作用,某些人在某一种智能方面的发展可能比其他人好得多”[2]。
在开发和利用基于云计算实践教学平台时,应该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充分认识到高职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智能类型,在研发和利用过程中重视多元化评价手段。
综上所述,在开发和利用云计算实践教学平台时,应以“经验之塔”理论为基础,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正确判断学习者的智能类型。
(二)内涵体现
平台采用云计算技术,融合校内外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将校企双方更多的资源、更多企业专家联系起来,达到协同构建与资源共享的效果。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服务企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示范辐射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1.基于云计算技术网络平台的实践教学是让云计算和网络技术为学校和企业服务,变革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2.基于云计算技术网络平台的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基于云计算技术网络平台的实践教学是将云计算技术运用到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使教学的各个资源和要素进行数字化整合,产生聚集效应,更好完成实践技能目标。
4.基于云计算技术网络平台的实践教学是将云计算和网络技术作为手段,使各实践环节相互衔接和融合,并对实践的各个环节产生良好的影响。[3]
云计算技术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照顾个体差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得知识,完成知识的整合和自我构建。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探求学习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基于云计算的高职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
(一)建设目标
以校企协同创新为基础,逐步形成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各环节的衔接与资源共享为近期目标,为相关专业学生和行业培训提供行为数据资源为最终建设目标。在设计上以云计算和移动终端技术为支撑,建成校企协作共建共享的开放式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具体目标如下。
1.采用校企协同创新理念,构建智慧化管理的实践教学资源,提供面向同类专业实践课程和开放性实训。
2.整合现有的专业实训室的应用和资源,面向高职院校师生与合作企业提供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和仿真实践环境。
3.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不断扩大云平台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建立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
4.对接行业发展、企业标准和管理,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资源中心。
5.形成特色鲜明、开放服务、具有较好示范辐射作用的国内先进的实践教学云平台。
(二)建设思路
1.引入信息科技元素,以云平台为基础架构,大数据为底层信息支持,实现云计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云存储技术在教学、实训、校企交流合作等方向的创新应用。
2.借鉴国内外先进实训室的建设、运行、自我发展的流程和模式,探索实践教学平台创新运作思路,形成“协同创新、科技支撑、产业贯通”三位一体,相互融合的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管理运营模式,将简单的实训室变为集教学、科研、培训、交流、协同发展与产业应用为一体的教学科研交流平台。
3.汇聚优质企业资源,动态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平台资源系统性、先进性、时效性和前瞻性。联合国内知名企业和校外实习基地企业,以京津冀行业协会为依托、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为项目建设顾问专家,组成项目建设指导小组。由企业业务骨干、学校教学骨干组成资源开发团队,整合行业企业需求,参照行业、企业岗位技能标准,按照认知学习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并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开发规范的研究,动态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平台资源的系统性。
推进和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改革,围绕着课程的教学实施和课程的教学素材整合推进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以核心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核心,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吸纳企业优质资源,构建高度仿真的实训场景、实训项目资源库等实践教学资源,保证平台资源的先进性、时效性和前瞻性。
4.制定平台资源库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建立资源库定期更新机制,以专业教师和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构成团队的核心成员,进行专业的系统调研,制定年度、学期更新计划,动态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和企业行为数据。并健全资源库的管理机制,形成校企共建共享、边建边用、专家审核的机制,保证实践教学资源的持续更新,满足实践教学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四、基于云计算的高职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模式分析
云计算的实践教学平台利用高职院校所有的信息化资源,以虚拟化技术为依托构建虚拟资源池,并以此为基础搭建面向校企的服务平台。包括实践教学私有云模式和协同创新的校企共享云模式。
(一)可扩展、弹性的私有云模式
该模式依托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在系统基础架构上融入云计算模型,基于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理念,有效整合校内B/S或C/S架构的资源,逐步部署基于“云”服务的专业的高度仿真实训环境,突破了单一实训室模式,将原来专业的独立的实践教学资源进行功能性的优化和整合,将分散的计算资源集中,再利用虚拟化技术形成数字化教学资源池。统筹安排实践教学,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避免了重复投资,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同时,利用虚拟专网技术创建远程开放的实践教学环境,突破了传统教学受时空、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节假日能够利用实践教学平台的资源,不仅提高平台软件的使用效率,还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毕业后终身学习;同时为其他中高职合作院校提供接口,共享平台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二)协同创新的校企共享云模式
该模式利用移动通信技术,采用国际通用资源开发SCORM标准和中国国家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CELTS(学习者模型规范)[4],从内容集成、实时运行环境两个方面构建实践教学资源,把实践教学资源作为社会资源进行开放,通过门户式管理平台,支持实践教学、实践资源、学生、行业企业专家等信息在平台内的统一入口,赋予资源建设者和使用者不同权限,使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协同创建校企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资源库,这种模式有利于引入行业标准,将职业标准融入其中,整合行业企业实时数据在内的各类数据信息,通过数据统计和整合工具进行数据分析,便于实践教学和科研,从而实现实践资源使用的便捷、科学和运作的合理化。
通过平臺网站显示学校求职信息和企业招聘信息,并提供企业和应聘学生的在线互动服务,对接校企资源,使之成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有效渠道;实践教学资源库参照国际先进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标准,整合校企典型、优质资源,建设以专业为核心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在为教师、学生提供教学资源的同时,也为区域内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的支持,发挥建设成果的共享、辐射和示范作用。
五、结论
新常态下要求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职业实践资源整合与共建共享是职业和就业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校企共建共享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资源库可以满足多层次用户的需求,缩小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差距,从整体上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南国农主编.电化教育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78-81.
[2] 徐健.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学生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11,(8): 14-16.
[3] 张春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8-51.
[4] 史建政.高职一体化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研究与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8):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