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8-02-26 13:17刁益韶
职业时空 2018年2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教学效果

摘要:针对《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欠丰富、课堂教学组织缺乏有效性、学生安全基础薄弱等问题,通过厘清改革理念与思路、明确教学目标、提升教师实践技能、优选教学内容、加强安全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途径改革课程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化工安全技术; 课程教学; 教学效果; 安全实践教学

高职化工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化工行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主力军,其安全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行业的安全和健康发展[1]。在高职院校开设《化工安全技术》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化工专业学生的安全素质,是高职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一、《化工安全技术》课程特点

《化工安全技术》是高职化工、环保、制药类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集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操作、设备管理、应急事故处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学科[2]。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分析化工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和有害因素,研究发生事故的原因和防范措施,采取工程技术方法和科学管理手段控制危险,创建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职业病、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各种事故的发生。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与创新性等特色。

(一)综合性

《化工安全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源辨識、危险化学品分类、防火防爆、工业防毒、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电气安全与静电防护、化工装置安全检修、劳动保护、安全管理等[3]。课程综合了化学化工、环保、材料力学、交通运输、电工、机械、劳动卫生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二)实践性

本课程涉及化工设计、化工生产过程,含主要原理、原辅料、设备、工艺流程、生产管理、常见事故的防范措施等生产要素,在现代化工企业生产及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

(三)创新性

化工企业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广泛使用,给企业生产与管理带来重大变革,技术改进和工艺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缩短,生产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生产规模的大型化对安全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本课程需紧跟行业发展前沿,介绍化工生产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本课程直接面向企业化工设计、化工工艺控制、化工设备使用、化工安全管理等生产实际。高职教师多数从学校到学校,未经过企业实践锻炼,对化工生产的危险性、系统性认识不足,对现代企业生产组织形式、管理手段缺乏了解,对企业安全生产新规范、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了解不深,教学中对整体教学目标及各教学单元间的衔接难以把控,对教学内容的选取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欠丰富

本课程涵盖化工生产全过程所需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内容丰富,课时紧、学时少,有些教师对各部分内容间的衔接关系认识不清晰,对重点、难点把握不到位,在课堂教学中拘泥于教材,照本宣科,不能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有的甚至偏离教学目标,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对内容的熟悉情况取舍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教学组织缺乏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组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有些教师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对讲授的知识点及所呈现的方法研究不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过多依赖教学课件,甚至出现整堂课照读PPT或播放视频的现象,缺少有针对性的安全剖析。有的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状态,只顾自己讲,缺少教与学的互动,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学生安全基础薄弱

高职学生缺少岗位体验和实践锻炼,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理解不透,对各类危险物质、危险设备及危险源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化工企业生产环境的安全风险认知不足。此外,学生还存在安全基础知识薄弱问题,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对学习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所需的基础化学、电工、机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对安全技术的内涵理解不深,学习动力不足。

三、课程改革实践

(一)厘清改革理念与思路

牢固树立“以生为本,学以致用”的课程建设理念,在课程教学中不断深化“工学结合、理实相融”的教学模式改革。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校企共建教学团队,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和考核,校内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水平。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上,将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等职业资格标准及企业对员工的安全要求融入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精选符合学生认知基础与能力,以化工安全技术的关键环节与核心要素为主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环节上,利用校内外实训室、实习实践基地等多种资源,创造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环境,实现校内课堂教学与企业现场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融合[4]。强化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融通,以其他课程为理论支撑、感性认知基础,为实验实训课的单元操作建立安全保障,丰富本课程的实践内容。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采用案例教学、视频、动画、手机APP在线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在课程考核上,分段实施,新生见习、校内实验、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所有课程中的安全环节均是本课程的教学和考核范畴,核心是安全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标准贯通,既满足教学对实训、师资、技术等要求,又满足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的要求。

(二)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课程总体目标,并将总体目标分解至各教学单元,形成清晰的课堂单元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掌握化工安全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能辨识化工企业危险源,系统认识生产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常见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掌握正确的处置方法,能制定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按安全规程从事化工生产操作,及时发现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和扩大,能分析常见事故产生的原因,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和处置。

(三)提升教师实践技能

教师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本课程特点,组建由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参与的课程教学团队,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方案,协同授课,定期研讨,相互取长补短。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校内专项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能力,并负责学生校外实训教学环节。校内教师通过访问工程师、企业挂职锻炼、纵横向课题研究等形式,走进企业生产一线,参与企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研究及企业管理,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最新安全发展技术。同时参与企业员工安全生产培训、企业安全事故调查,参加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环保应急中心等部门相关业务和交流工作,使教师保持与企业生产及管理一线的紧密联系,及时掌握国内外安全生产动态,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

(四)优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吐故纳新是教学中永恒的要求[5]。本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以化工安全生产技能为核心,以化工生产过程为导向,以生产中典型安全隐患及事故的主要防护措施为主线,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兼顾理论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以化工企业生产所涉及到的安全问题为线索,分析事故产生的主要因素为:人、物、环境,从对物的控制能力,对人的保护和管理能力,到对人、物、环境危险性的辨识能力等来整合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害特性,化工危险源辨识;燃烧、爆炸、中毒、腐蚀、触电等常见事故产生的原因,科学的风险防范方法及应急救援措施;危险物料贮运、生产、检修、压力容器使用中的安全要点,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及潜在的风险,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的措施;工艺安全防范规程的制订,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日常安全管理、职业卫生的主要内容;操作人员安全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等。把安全理念、安全原则、安全方法等知识及化工总控工等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课程中,优选企业安全生产案例,引进企业安全生产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学习情境。

(五)加强安全实践教学

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践实习等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化工专业学生学业期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其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直观性、实效性。精心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多途径推进实施,提升学生的安全实践能力。开展企业认知实习,选择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等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企业,组织学生参观生产现场,请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规范教育,感受企业安全文化。邀请企业生产技术人员、消防官兵来校开设安全讲座。开展“应急救护技术之心肺复苏术”实训教学,指导学生现场开展心肺复苏操作。组织学生参加消防灭火演练、火灾逃生演练。开展化工安全知识竞赛、化工安全操作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分组编制宿舍、实验室、公共场所、大型活动等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预案展示与评比。在技能训练及重点环节的教学设计上,体现技能训练阶梯性、连续性和层次性的特点[6],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充分考虑化工企业对员工安全素质的相关要求及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可拓展性等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将必要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教学中,使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相辅相成。

(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通过课堂讲授、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種方式,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让学生由教学的客体向主体转变,提高教学质量。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案例、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资源的合理应用,集声、像、图、文为一体,全方位展现化工安全生产过程,增强视觉效果,增加理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提高学生的理解力。结合教学内容将不同时期国内外发生的化工典型事故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分析事故原因、处置方法、防范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思维能力、判断能力、防范能力和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

《化工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上下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更需要任课教师具有追求卓越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切实加强高职教育理论学习研究,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练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深入参与企业实践,及时跟踪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勇于改革与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与“三不伤害”“安全第一”的安全意识,系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的职业安全习惯,具备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安全隐患的能力,提高控制和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提升安全综合素质,为未来职业岗位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刁益韶.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安全教育实践探析[J].职业时空,2016,(2):56-59

[2]  钟伟.高职《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9):66-69

[3]  刘景良.化工安全技术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7.

[4]  彭华颖.工学结合下的高职物流校外实践教学研究 [J].科技信息,2011,(2):183

[5]  张德江.如何讲好一门课 [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17-19

[6]  徐开娟.高师毕业生心理压力分析及应对策略 [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3):159-161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教学效果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