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观视阈下的教师角色分析

2018-02-26 01:25杨硕
新一代 2018年17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教学理念建构主义

杨硕

摘 要:建构主义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论,该理论将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中心,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倡导交互性学习的重要价值。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对知识重新在建构的过程中,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该理论改变了原有的教师角色,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分析,阐述了此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定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教师角色;教学资源

建构主义将教学还原为活动,通过协作的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基于高职教学的现状分析,被动式学习仍然存在,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发展,教师需充分发挥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价值性,转变传统的角色,将自身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设计者,并积极参与到学生学习之中,实现对角色的重新定位。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概述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在文化背景、学习情境中获得,需要引导学生的主动性。此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取信息的价值,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此外,此教学方法重视情境对学生的教化作用,将知识经验作为教学资源,通过环境的变化,渗透知识点。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应重视活动性,在交流中建构知识、完善知识。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教师定位

(一)教学设计者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应在学习中对知识进行自我构建,教师需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充分发挥教学的设计者职能。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作为设计者,教师需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任务、问题情境等,并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合作的方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完成相关的任务。任务的布置到结束,均需给予全面性保障。教师为学生布置人物、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查閱资料、提前思考的方式,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的方法,对各人的观点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给予自身对知识点的认知,可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把握,这是对知识进行重新构建的过程。在此,学生基于研究、合作,其情感价值也得到了锻炼,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二)环境创设者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其与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具有一定的联系。基于此,教师的角色定位为环境的创设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为学生创设相关的知识情境,通过情境改变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而获取新的知识。恰当的学习情境,会使得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在情境创设中,教师积极将其与生活相联系,要求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可为学生创设角色扮演情境、生活问题解决情境、竞赛活动等,为学生创建一个温馨、宽松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继而实现对知识点的渗透。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了情感体验,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高。

(三)教学参与者

建构主义将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中心,平等的关系对于强化双方沟通,渗透教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教师要转变角色定位,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以平等的互动对话,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中的一员,通过与学生交流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此,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解答,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继而实现对学生知识的重新建构,而不是应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四)方法指导者

基于学生探究性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探讨陷入瓶颈时,教师要作为一个指导者,为学生自主研究指明方向,为学生的讨论方向提供指导。教师需要细致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合作情况,并深入与学生交流,找到学生中的失误情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矫正,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当学生探讨内容出现偏差时,教师要指出问题,当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出现思维碰撞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支持,并对两者的思维方向进行指导。在建构主义下,教师不是问题的解决者,而是学生问题解决的指导者。

(五)结果评判者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结果旨在完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高,拓展建构主义教学的意义。教师作为评判者,不仅仅对学生进行个体化评价,还需要求学生进行主体化批评,对自身研究的过程进行反思,教师对结果进行评价、指导。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可构建良好的竞争课堂,创设良好的竞争氛围。评价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观中的主要内容,公正的评价会促使整体教学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领域的重要内容,其通过改变传统认知观念的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建构主义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识结构进行重新理解。在此教学理念下,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角色定位,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过新型的教学设计方法,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赖秋桃.实践智慧型教师角色建构——基于生成性教学视角[J].教育现代化,2018,5(32):149-151+164.

[2]唐艺祯.一部具有“今天”意义的教师论著——评吴康宁《重新发现教师》[J].教师教育学报,2018,5(04):125.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教学理念建构主义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