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柳云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1-0004-02
2017年12月21~23日,由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主席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主办,重庆西南大学体育学院承办、重庆市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专业委员会等协办的“核心素养下‘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教学研讨——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在西南大学体育学院中心体育馆举行。开幕式由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郭立亚主持,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徐晓黎,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徐辉,全国体总常委、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专业设置委员会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杨桦等分别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两千余名大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者参会。
在精彩纷呈的重庆市大中小学生体育创新展示活动后,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學院院长、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主席季浏教授作了“学科核心素养下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报告。作为教育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教授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进行解读,通过分析目前中国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了推进“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重要性,尤其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问题的积极作用。着重对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结构与内涵,分别从总体要求、关键要点以及操作方式三个角度进行具体阐述。指出每一个课程模式都是侧重于解决某一重要问题,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强调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特别是体质健康,这一问题是学校体育中最受社会关注的。当前需要避免“军事课”“纪律课”“安全课”“说教课”“单一技术课”这五种不良的体育课堂教学形态,抓住运动负荷、体能练习、运动技能三大关键要点,将“三无”(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课堂转变为“三有”(有运动量、有技战术、有比赛)课堂,上好每一堂体育课,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提倡体育教师尝试创新教学设计,同时学会课时教学计划的制定。
在随后教学展示环节,来自河北、山西、浙江、江苏、上海、广东、河南、重庆等省市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基地学校及特邀学校,进行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健美操、体能素质等项目与内容的13场体育课例展示。这是首次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理念通过实践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展示,力求通过不同学段、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教学展示诠释该课程模式的教育教学理念与三大核心要素:运动负荷,即倡导每节体育课的运动密度应在75%左右、运动强度140%~160%的“精讲多练”原则;体能练习,每堂体育课进行10分钟的体能练习,手段和方法应多样化和趣味性,注重“补偿性”体能练习;运动技能,运动技能的教学主要学习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以活动和比赛为主,运动技能的练习时间每堂课应保证在20分钟左右,单个技术的学练应更多地融于活动情境和比赛情境中。本次大会以13节教学实践课为载体,为全体与会人员提供了一个深入学习、理解、思考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依据。
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主席季浏教授在闭幕式总结性发言中谈到,身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学会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从国家的发展角度思考如何对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次展示课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龄段与运动项目,以是否符合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要求、能否清楚地展现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核心理念,为评价课堂展示是否成功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对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实践与测试,同时也是为了检验基地学校教师的创造性和教学水平。展示活动遵循不对上课教师或学生做特殊选拔,实事求是地呈现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实施情况的指导思想,体现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绝非形式主义,而是在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基础之上,对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真实、有效的改革。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但并不是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目标,它的推进除了需要研究团队的努力,更需要一线体育教师的支持与配合。
会议期间,还进行了“大中小学一体化课程改革”“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研讨活动,与会人员就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及对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认识的相关问题与专家们进行了交流。
与此同时,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在会议期间召开了第二次联盟主席会议。对联盟建设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就下一阶段工作规划及分联盟建设思路与经验进行了介绍和交流,并举行了新成员加盟仪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