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十小)
课间活动是一种融合了新型教育理念发展而成的活动。它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有效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进行活动时的创造力,以知识文化教育与课间活动启发相结合的构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多方面教育发展。但在目前的小学课间活动的管理过程中,大多数学校对于活动构思、活动内容以及活动管理的方式比较老旧,课间活动的积极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小学课间活动的组织内容,研究了其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提出几点思考建议。[1]
小学课间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问题是校方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校将以“阳光课间,快乐活动”的目标作为课间活动的组织主题。为了提高课间活动的教育作用,针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制定趣味性十足、具有高效教育意义的课间活动。不仅如此,在组织学生进行高效课间活动的同时,还要进行课间活动的有效管理,其意义在于提高小学生课间活动的安全性、有序性和组织性。[2]
小学课间活动的管理要从多方面的角度出发,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主观发展因素,还要考虑天气等原因的影响。基于此,本校的活动组织除了校方统一组织的活动外,还增设了学生自主进行的选择性活动项目;根据天气等客观因素,制订了“太阳活动”和“雷雨活动”两种活动方案。“太阳活动”的组织内容主要包括了音控集体操、两人三脚、跳绳运动等活动,“雷雨活动”则是由拍手操、桌游、椅子舞等室内活动组成。两种活动方案的组织意义都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运动能力、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活动拉近教师与学生距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饱满的精神和热情,更有健康的体格。[3]
课间活动的管理是确保小学课间活动安全、高效进行的主要途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促进了小学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课间休息的固体式思维,提高了学生对于课间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实现了校方的活动教育目标。传统的小学课间活动太过于模式化,教育意义得不到有效的体现,课间活动管理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学生对于课间活动的传统印象,打破了以往课间活动的局限性,将学生的活动兴趣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满足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需求。
课间活动的进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将文化教育与活动锻炼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发展。生动的活动内容、悠扬的音乐搭配以及学生的欢声笑语充满着整个课间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休闲氛围中进行课间活动,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
本校课间活动的实施由“校方统一规划、各年级组织传达、班主任负责带领实施,其他教师尽力配合”的管理策略组成。校方领导根据教育改革的政策,有效规划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各年级组长负责传达管理目标,并监督课间活动的实施过程。班主任在带领学生进行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对于活动项目的选择,做一个普遍调查,确保学生对于课间活动的积极性。科任老师通力配合班主任的监督评价工作,对学生课间活动实施的思想启发以及活动形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疏导。总的来说,小学课间活动的实施与管理需要教师与学生集体参与,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创造更多条件,在具有积极引导作用的课间活动中,达到学生与教师共同进步的实施目的。根据小学课间活动的实施,提出以下几点管理策略:
国家教育部门提出发展小学课间活动的教学方针,各小学校方领导应积极响应,提高对学生课间活动实施的重视程度。具体策略可以表现为:组建校方课间活动监察小组,定期对班主任以及各科任老师的督导工作进行审查,并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意见,将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例如各级教师的年终工作审核中。严格对监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批评指导;实行激励机制,对课间活动实施情况良好的班级以及督导工作到位的教师进行表扬奖励。
各年级教师是课间活动的主要实施、监督者,只有提高教师对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才能够确保课间活动的管理有效实施。将课间活动的督导工作情况列入教师的年终工作考核中,对实施、监督工作完成到位的教师提出评比表扬,加强教师对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
学生家长和教师一样,都是学生教育的主要工作者,家长对课间活动的支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课间活动的开展和进行。有很多家长因为没有认识到课间活动对学生锻炼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不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活动,阻碍了课间活动的开展,向学生家长宣传课间活动的积极意义,强化其对课间活动的支持程度,能够极大的提高课间活动的实施管理效率。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现阶段小学的课间活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极大的影响了课间活动的进行。完善小学课间活动的管理制度,增强课间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小学课间管理的重要策略。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部门的核心,课间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健康的氛围中学习锻炼,加强小学课间活动的管理,能够有效发挥课间活动给小学生带来的积极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