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丰县欢口育英初级中学 霍永光
初中数学是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具有数学的一般特征,即逻辑性、抽象性强。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感觉非常枯燥、乏味,并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但主要还是教学方面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启发性、互动性,课堂时间基本被教师占据,且授课方式一成不变,以讲授为主。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无法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也不能有效地理解相关知识,于是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在新课改背景下,这个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新课改提出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号召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开始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其中就包括问题教学法。
所谓的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辅助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担负发现问题、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重任。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不断总结经验,获得智力方面的发展。
问题教学法在各个学科课程教学中均有应用,而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此教学方法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提出的问题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不断讲解知识或习题。而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离开教师的讲解之后,学生往往不知道从何处着手来解决问题。因此,在问题教学当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积极寻求方法来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则应起到辅助和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二,提出的问题应合理。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因此,在提出问题时,教师需考虑问题的合理性,比如问题的难度是否合适,问题是否存在争议,问题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等等。原则上而言,教师提出的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太难则学生会失去信心,而太容易学生会骄傲或敷衍;同时,提出的问题应尽量与生活沾边,最好贴近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魅力。
第一,创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螺旋式”教学模式来不断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例如,在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一系列的问题:①什么是全等三角形?②全等的性质是什么?③两个三角形全等需满足什么条件?这些问题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学生一般能够回答前一个问题,但是若想回答后两个问题则需进一步探究,尤其是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需动手操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入相关知识,让学生利用这些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而学生在这种“螺旋式”提问下,能够逐步进入学习状态,被新的知识所吸引。
第二,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富于趣味性,则学生能够迅速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并依据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因此,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应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以“频数和频率”的教学为例。在讲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之间开展一个小调查,即把几位著名小品明星的名字列出来,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位最喜欢的,得到结果之后将所有学生选择的结果填写在一个表格当中,并询问学生:你能根据这个表格说出最受班上同学欢迎的小品明星吗?学生一看那个表格只显示出选择结果,并没有统计出每位小品明星的得票数,自然无法说出最受欢迎的小品明星。于是教师再次提问:你能设计出更好的数据表示方式吗?这个调查本身就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同时调查方式也比较有趣,所以容易吸引学生参与进来,积极探究。
第三,开展实践活动,拓展思维,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包含很多抽象概念与知识,若要学好这些知识,则需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乐趣与内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施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讲解“抽签方法合理吗”这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做抽签实验,通过抽签实验来证明抽签方法是合理的。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初中数学教师应认识到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从而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
[1]曹伟雄.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06).
[2]吴详斌.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01).
[3]齐学强.试论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36).
[4]王秦虹.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