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一曼小学 齐丽红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见识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小学生年纪小,是非辨别能力与自制力都很有限,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正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统教学理念的作用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效率难以提升,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在新课改日益深化的今天,有必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和完善,不断提高其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是当前一种常用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他们进入情境中去主动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用图片、视频、音频等载体,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此外,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参与故事的演绎、讨论、思考,这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引起内心的触动,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继而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素养。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伸出爱的手》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自行搜集一些关于帮助残疾人的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同学们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学生学会了关心他人。正是让学生人人都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体现出童真、童趣。比如,让孩子们体验残疾人的生活:用一只手穿衣服,或者用一只手收拾书包打开书本,又或者用单脚走路……在学生体验时,教师及时给予点拨,让学生相互交流感受与体会,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残疾人生活是多么的艰辛。作为肢体健全的我们应该感到幸运,并给予残疾人关爱与帮助,而不是在一旁嘲笑。通过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亲自感受,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同情心,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集中注意力听讲,教学效率才会提升。因此,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热情。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学习三年级《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课时,先让学生讲一讲在邻居中自己有没有好伙伴,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最好的小伙伴。随后,为学生播放《雅各布的故事》,提出问题:雅各布与中国爸爸赵小刚为什么能成为好伙伴?通过分组讨论后,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然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自己与小伙伴有矛盾后,是怎样和好的?还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吗?通过上述一系列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由于这与孩子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非常高。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人生就像一张白纸,需要不断填补才能逐渐充实。家长、教师、小伙伴都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他们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是通过模仿形成的。而在学校里,教师在学生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因此也是他们主要的模仿对象。这要求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还应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作用,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比如,教师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讲文明、团结友爱。教师必须言行一致,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师不能将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45分钟与课本教材上。与社会这个大学堂相比,课本教材上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为此,教师应根据教材要求,积极拓展和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多元化发展。一方面,要经常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可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让他们从生活中懂得关爱、体谅他人,懂得帮助他人的意义。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一课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家乡的小故事、家乡的美景、家乡的变化等。另一方面,可搜集生活中一些典型的道德案例,利用图片或视频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分析,达到拓展教学内容的目的。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更多有益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培养更多品德优秀的学生。
[1]易先兰.谈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31):34-35.
[2]王永.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好家长,2015,24(8):133-133.
[3]王志英.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0,27(6):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