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师角色的失位与归位

2018-02-26 09:30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课标意识技能

张 俊 杰

(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一、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标的出台,为我们指明了未来一段时期内小学英语教育发展的方向,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程的目标在以往的语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加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目标。我国的英语课程标准由最初的“知识中心”发展到“知识技能中心”,再到现今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中心”,教师也逐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技能的训练者并最终过渡到今天的“全人教育者”。这种重大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变得更加多维,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势必在新课标施行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突出。

在新课标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技能的训练者,更是情感的培育者、策略的引导者和文化的传播者,相比较知识和技能而言,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显得较为“隐形”,教学的难度也更大,也更为要求教学的艺术性。在小学阶段,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固然是重要的、基础的,但如果没有情感的养成、策略的支撑和文化的铺垫,显然是走不远的。所以,在新课标下,教师如何以情感去启迪情感,用智慧去激荡智慧,将是我们的进一步追求。

二、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几种教学“失位”情况

1.片面追求知识传授的内容失位

部分英语教师将小学英语教学认为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简单向低龄延伸,他们往往在教学中根据自己以往的学习记忆,照搬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以知识教学为中心,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考试的内容也往往是知识的简单机械记忆,词汇和语法几乎是全部的教学内容,考试成绩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动力。这种做法的结果使学生对于枯燥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感到厌烦,能力发展无从谈起,“哑巴”英语也就成了教学必然的结果。这种教师显然没有意识到小学英语课程目标是多维的,缺乏必要的专业意识,在教学内容上是单一的,无论是知识教学还是技能训练都是不到位的。

2.轻视专业门槛的管理失位

在部分学校和地区,一些学校管理者主观上认为小学英语是“副科”,由于师资的匮乏,为了管理上的方便,往往将其他学科稍有一些英语特长的教师转岗到英语教学岗位,更有甚者是其他“主科”教得不理想才去教英语。这些教师往往英语素质较为低下,教学方式落后陈旧,有些甚至是直接沿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学主观积极性不高,总认为低人一等,一有机会就会要求转岗,在这种条件下,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对这样的教师意见很大,却又无可奈何。究其原因,学校管理者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专业性认识是不够的,认为其可替代性强,胜任门槛较低。

3.一味追求教学趣味性的目标失位

还有一些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出于对学科教学的片面理解,刻意降低教学容量和难度,将英语教学等同于用英语做游戏、做活动,只要学生高兴就好;同时为了迎合家长心理需求和上级检查,考试难度极小,根本起不到考核的作用。综观此种教学模式,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考核都流于形式,学生的认知根本得不到实质发展,更不要说其他方面的进展,在经过了课堂的红火热闹之后,学生感到的往往是空虚和无聊。此现象分析起来,这样的教师根本就是无视小学英语课程的专业培养目标,反映出教师在专业素养上的缺失。

这三种失位现象折射出小学英语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意识等“专业性”方面的缺失,因此,为了使小学英语教学真正满足小学英语新课标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三、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构成

目前,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主要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专业意识的形成、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能的纯熟,其中专业意识是前提,专业知识是基础,专业技能是保证。

1.专业意识

专业意识指的是为圆满完成某专业工作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认识,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意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发挥课程人文功能的“人文意识”。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1]这种提法将英语的教学过程贴上了鲜明的人文标签。以往的教学,将主要的关注点放在语言能力的形成与掌握上,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应该生成的意志、情操、视野和思维能力等并没有有意识地加以关注,虽然在客观上或多或少促成了其中一些素质的发展,但将其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的却极其少见。实践中教师更愿意将其视为促成语言能力形成发展的条件而非目标本身,所以应主张将人文性和工具性放在相同的位置,对教师教学中的人文功能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

(2)兼顾教学多面性的“均衡意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均衡主要指:学生发展的均衡;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均衡;评价形式的均衡。小学英语教学中小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新课标将“全人”分为五个维度: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并提出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显然这五者是非常重要和缺一不可的,任何一环的缺失都可能造成“短板效应”,影响能力的发展水平。英语教学是过程与结果的综合体,没有良好的过程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所以设计好过程是良好教学的第一步;但与此同时,结果又是过程的指南针,教师要对教学结果保持足够的敏感度,不断调试过程,使教学一直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当中,不可无视结果,僵化运行,也不可只重结果,却忽视在过程中发现结果产生的原因之所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均衡意识还体现在评价方式上的均衡,终结性评价是评判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着重检测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和应用能力,但这种方式是静态的,无法全面反映一个小学生学习的全部信息,对儿童的学习提供指导的作用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形成性评价上,创设多维的、立体的、动态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单是评判,更着力于寻找问题、改善教学、提供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降低焦虑程度[2]。

(3)凸显学生主体性的“生本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自我建构的独立个体,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者,可以说,没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的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都是用“能做”“知道”“了解”“尝试”“运用”等动词来表述学生要达到的行为目标,这明显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我们的关注点不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通过学习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学生的改变成了我们整个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基于这样的认识,树立“生本”意识,更多地关注学生喜欢学什么内容、喜欢通过什么方式去学、喜欢在什么氛围中学等等一系列问题将是我们教学的方向。

(4)加强教学资源搜集运用能力的“资源意识”。小学英语的课堂是灵活多变而又丰富多彩的,教师所能运用到的课程资源也应是形式多样的,有课本内和课本外,有书本上、生活中、网络上,有实物、图片、文字和视频的,有故事、诗歌和童谣,有活动、游戏和任务,有听的材料、说的材料、读的材料、写的材料,还有文化方面的资料等等。这些资源需要大量的储备才能够满足我们在不同阶段和对不同对象的教育需求,其搜集和整理工作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我们具有相应的意识和眼光,将看似寻常的材料经过设计、加工和整合,赋予其一定的教学意义。

(5)提升教师“校本”教研能力的“科研意识”[3]。从200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在小学开设英语课至今,只有短短的十几个年头,虽然在理论和实践上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理论底子薄、发展不均衡、教师素质低仍是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特征。要从整体上改变这一落后面貌,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尤其是“校本”教研意识,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手段。这既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师熟悉理论,又有利于其在实践中发展理论,还有利于教师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我国是人口大国,各地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小学英语教学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针对当时当地的教研活动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有鉴于此,小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意识应该具有较为突出的价值。

2.专业知识

关于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专业知识,有大量相关的论述,经过对比归纳,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服务于儿童语言教学的“条件性知识”。主要指的是对本学科的教学所需要的辅助性知识,作为小学英语教师,首先应具备教师都应该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教学与课程的相关理论;其次由于教学的对象是儿童,要精通儿童心理学和二语习得等理论;最后,要重点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论、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等知识。

(2)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高度相关的“本体性知识”。指英语这门学科在小学阶段教师所应该具有的相关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知识。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对英语音标、音节知识、重读与弱读、连读与音变、意群与停顿、节奏与语调有相当的了解,并掌握一定的语音教学知识。小学英语教师常用到的词汇大约不会超过1 000个,总量虽少,但对其中常用词的掌握却应该是全面的,不单是词的音、形、意,还有词的搭配、语体色彩、相关习语、基本意和引申义、构词法、基本词法知识都要有相当的储备。关于语法,在小学涉及的内容项目极其有限,而且都是一些“非生成性”“模式化”的语法,简单且并非教学重点。关于语言功能,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具有相似、相近功能的表达加以收集、归类和区分。例如打招呼有多少种表达方式,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一般在什么情境下使用,可否互换等等,都是教师应加以掌握的知识。新课标中规定掌握的话题知识大约有十几项,都是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常见的,学生较为熟悉且乐于表达的,教师不但应该知晓涉及此话题的相关英文表达方式,同时也应该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涉及天气的话题时,教师不但应熟悉各种天气的表达,还要知道英、美等国的天气特点以及本地区的天气状况,便于设置情境,进行真实或半真实练习[4]。

(3)基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际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和整理起来的,带有极强的个人特征,往往较难言说或传递,其沉淀的多少和教师的“悟性”有较大关系[5]。面对同样的教学对象、同样的教学内容,甚至同样的教学设计流程,不同的教师施教下来,效果往往会有差别,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实践性知识的差异。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对象的情绪容易波动,较易受外界干扰,教学行为又多以活动为主,教学效果较难保证,这都对教师尤其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反思,善于总结,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做到精益求精[6]。

3.专业技能

教师专业技能是实现其教学理念与教学意图的重要手段,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一般教师所应具有的所有技能。在这里笔者只想强调几个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技能。

(1)注重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技能。新课程标准下,儿童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以往的呈现—讲授—操练—测试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任务型教学模式成了主导的教学形式。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儿童在课堂中有很明确的交际目的,情景设置接近于真实的生活,儿童在结束时会有一个非语言的结果,英语语言成了完成任务的工具,儿童的语言更多的是“习得”而非“学得”[7]。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去设置“真实”情境,如何去设计情境中的活动,如何去设计活动的组织形式,如何去提供所需的语言输入,如何定位师生的角色,如何处理任务的结果,如何在活动中实现教学的目的,将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思考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很明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所考虑的因素多了很多,设计的难度和广度也随之要比以前大很多。可以说,课堂设计得好,课堂的进展就较为顺畅,教学的目的达成度就较高,学生的发展就较为全面和充分[8]。

(2)贴近儿童学习生活实际的口语表达技能。在提倡全英语教学的背景下,教师课堂的常规用语是要求教师用英语口语表达的;在学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听力是最先被发展出来的,是其他技能的基础,而教师口语是培养儿童听力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小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主要手段是模仿,教师的口语是学生主要的模仿对象之一,教师的元音和辅音发音、重音的选取、强读和弱读、节奏和停顿、语调的变换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语音语感的形成。此外,很多的儿童学习材料,如对话、故事、歌曲、韵律诗等,也都需要教师用口语去表达。这些都对教师的口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教师口语能力成为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9]。

(3)多渠道呈现课程资源的教学媒体使用技能。笔者将教学媒体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类:传统教学媒体指的是黑板、幻灯、实物和图片等;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课件、照片、音频和视频等。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思维特点就是形象性,因此,教师应该能规范地书写,熟练地运用简笔画,设计制作合适的幻灯片,必要时能选取实物和相关图片来支撑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在条件具备的地区,教师还应该能制作课件,摄制照片,搜集或制作音频和视频,从而能为学生提供多形式和多渠道的语言输入[10]。这些教学媒体充分有效地使用,可提供新颖有趣且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也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师具备的技能之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的价值日益显现,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在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中处于奠基的地位,小学英语教师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最为关键的因素,而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将是小学英语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新课标意识技能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劳动技能up up!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意识不会死
拼技能,享丰收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