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小提琴演奏教学比较讨论

2018-02-25 13:49孙霞
艺海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西方特点

孙霞

〔摘 要〕本研究以小提琴演奏作为观察点,结合演奏理论与实践发展现状,探讨中西方文化发展下小提琴演奏模式的特点,通过分析影响其发展差异的原因,针对性的引出当代演奏者的思考与启示,希望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发扬中国小提琴演奏的优点,借鉴西方小提琴演奏相关信息,提升小提琴演奏水平,为同类型的小提琴演奏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西方;小提琴演奏;特点;原因

小提琴最初始于西方,并于16世纪传入中国。在中国本土文化的熏陶与小提琴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小提琴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下,规避传统演奏方法上的错误理论指导,借鉴先进的演奏理论方法,不断创新当代小提琴演奏,有效推动中国小提琴演奏能力水平,提升小提琴教学与国际接轨。

一、 中国小提琴演奏教学模式

小提琴作为舶来品,深受发源地文化对其演奏方式的影响,中国在接受其的同时,就注定了建立本土演奏理论体系必定要经历一段长时间的历程。提升自己的前提下就是清楚现阶段中国小提琴演奏发展的现状,才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策略来提升其影响力。

1.以课堂为中心,注重演奏技巧。不论是学校内部与外部课堂,我国的小提琴教学均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为主,教师为主。课堂作为其重要的场地进行理论方法的传授,要求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小提琴基本功,把握每一个音准、节奏、标准动作等。在进行音乐处理模块教学中,更善于将教学重点学术化,用严谨的学术标准来规范其学生的行为及对其乐感的培养。传统教学课堂的优点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基本功,能够熟练地掌握演奏方式与技巧。但同样也存在问题,严格规范下的教学技巧本身就缺乏艺术该有的灵魂渲染,使得小提琴工具下的乐曲没有足够的渲染力,使得演奏者能很快地演奏出曲目,却不能真正地对其运筹帷幄,最终使得其进步空间较小。

目前,中国现存的很多问题就是,小提琴从艺术课程转换为很多学生的必修课,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接触小提琴。很多艺术辅导班将其作为艺术专业课对其进行辅导,在一个阶段后进行考核,演奏者学习的任务变得很明确,就是可以争取在比赛中得到名次,忽略了小提琴演奏的音乐艺术性,考核只能作为一种评判标准,而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自己的演奏水平。小提琴演奏是一项培养学生艺术素质发展的活动,据调查,将小提琴作为专业课进行学习的学生,未来的职业往往会与其相连,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自我演奏能力,提升能力水平的基础上融入感情色彩,给予演奏以灵魂。课堂带给学生的往往只是演奏技巧,而只有通过不断的历练与实践,架起与外界的桥梁,将演奏的声音传送出去,才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奏家,并重返展现小提琴的艺术价值与音乐魅力。

2.教学演奏模式及作品较单一。应试教育下奋力向上的艺术教育,与应试教育相辅相成,教学模式相互融合。演奏模式由演奏规定来确定,教学演奏模式较单一。在学习阶段追求速度,教学中通常会负责将一些特定的演奏技巧同演奏歌曲进行搭配,展现出单一的教学演奏模式,往往造成学生对作品的单一理解,使得总体的音乐风格略显单薄,作品演奏机会较少。

3.演奏形式较单一。课程课时规划中,我国小提琴教学中将单人课程往往比集体课程选择项较多,这就从片面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很多演奏家的独奏水平要高于其团队合奏的水平。辩证的来看这个现状,对个人来说优劣并存,独奏展现的是自己的基本功,而合奏更注重的是团队之间的相互协作。“室内乐”作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一项重要评判标准,合奏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室内乐发展的未来,小提琴作为交响乐中演奏乐器,同样影响着其事业的发展。总而言之,扩充多种模式的演奏模式,不仅有利于对其自我演奏能力进行提升,同样可以发展室内乐的目标,提升学生未来发展途径。毕竟,能作为小提琴演奏的独奏者还需要不断的历练,加入乐团是很多学生选择的路径。

4.演奏评判标准较单一。我国对学生小提琴演奏水平的评判标准通常是通过考试、打分来进行考核,在评判上注重的是对于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运用,而这样单一的考核标准忽视了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演奏技巧,更应该注重在接触小提琴这一项音乐工具时由外向内所能提升的全面的艺术素质——思想认知、感情表达、审美情趣等方面。往往我国很多小提琴演奏家的专业技能水平很高,在审美、认知、感情、等方面却存在问题,在教学中应兼顾全面均衡发展是作为一名优秀小提琴演奏家的必备条件。

二、西方小提琴演奏教学模式

1. 以课堂为中心,注重全面发展。西方的小提琴教学主要方式也是通过课堂来展现。只是,其课堂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中国的传统课堂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沟通”的角色,而不是一味地传授与接受,注重在学生的想法基础上进行教学。课堂的教学氛围相较于中国传统课堂的教学较轻松,没有枯燥乏味的练习,在教授中掺杂标准的小提琴动作,将其放大化,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善于让学生发现乐曲进行练习,不仅可以提升其专业的演奏技能,培养其律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演奏之中,培养其全面健康发展的内心活动。但是,往往对于很多不自律的学生来说,对专业的演奏技巧往往会疏忽,使得演奏基本功不扎实。由于社会学校体系与社会的融洽结合及学生自我表现欲望的提升,使得西方的学生得到实践的机会要比中国的学生多一些。西方国家相关专业院校会组建大型的室内乐团及多种组合乐团,给予了学生参与表演的多种方式的机会。相对于中国比赛制度要显得轻松且更容易调动學生实践演奏的积极性。

2.以职业作为教学目标,注重培养艺术修养。 中国的小提琴能力会通过学生考证来进行评比,证代表的就是“通行证”,以参加了哪些大赛作为阅历,能力体现在:是否考证?是否进入名牌专业大学?是否在大赛中得奖等方面。西方更注重小提琴学者的演奏水准与其职业生涯之中。西方国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观的艺术修养。其艺术文化的熏陶对于学生的修养奠基了深厚的基础,教师在其基础上加强对其的指导,往往会从宗教信仰、舞台礼仪等方面提升其修养。endprint

3.教学内容多样化,作品涉及面较广。西方小提琴教学中善于发现探索新领域,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学生掌握基础专业小提琴演奏技能的情况下,教师作为搭建脚手架的灵魂人物,辅助学生完成创造性的作品。在这样的探索与发现的基础上,扩大了学生的专业发展能力,学生在这个阶段也会有质的飞跃。营造了创新灵活的创作氛围与独创性的演奏技巧。

随着独创性及变通性演奏技能的提升,学生易于掌握的作品数量也就相应得到提升,学生的目标变得不再像之前那样死板,可以在演奏学习过程中发现适合自己的演奏风格,形成自成一派的风格流派,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且注重演奏方式的全面性接触。作品从古到今,从古典到现代,都能对其进行演奏并加以自我创造,使得其音乐风格更灵活与丰富。

综上所述,小提琴演奏传入中国的时间较短,在短时期内也引入了很多先进的西方小提琴演奏理念,但在进入中国后背社会体制、环境等影响,使得曲调、结构等方式本土化。但是在不断发展的网络背景之下,小提琴演奏也在不断地成熟起来。中国人口众多,在面对日益加重的竞争力之下,现行的教育体制是最公平的标准。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更善于规范学生的演奏技巧,是否熟练掌握演奏标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的开发。文化体制中要求达到规范的标准才可以算合格,而一些衍生出创造性的演奏方式大多数会被扼杀在摇篮里,被冠上特立独行的帽子,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与个性化发展。而西方的文化体制更多是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强调学生的自主权。且其用音乐进行情感表达也是一种较常见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的乐曲及和弦的交叉,更加讲究韵律感。

这就对我们现存的小提琴家及教育家们提出了一个迫切的课题任务,在不断演变创新的现代世界,是否应该让我们的小提琴更加的本土化。也为我们更多的实践者提出一个创新思路,是否亘古不变的进行延续现存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还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我国的文化与其融合在一起。在传承上做到创新,在选择上进行更新。希望对小提琴教育现状的研究与分析能为小提琴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宝智:《演奏好中国小提琴曲所需的補充技术训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1998年9月第一版

2.沈琤,《从中西文化的差异论中国小提琴作品演奏的民族风格》,艺术败家,2010年06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西方特点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浅析中西方艺术的思想差异与启示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