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彰武县满堂红九年制学校 辽宁阜新 123222)
21世纪,网络和信息技术已经全面覆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对社会发展及个人生活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较小、心智较不成熟,极易受到网络环境的冲击,这也便给相关的德育教育带来更多的难题,需要教师及相关的教育者能够以更加多元的眼光,更为创新的思维投入到德育工作中去,以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网络信息具有信息资源量大、信息传递快速、信息时效性及共享性强等诸多优点,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其解决了以往教育资源来源较为单一、信息资源较为闭塞等问题,通过网络共享平台,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各种所需的信息、图片、视频等,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1]。同时,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来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网络资源,搜索网络信息为学生提供更为多样的教学内容,以更加多元的视角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信息时代,德育教学工作与以往相比,其内容更加丰富化。除以往基本的德育教育工作内容外,教师还需将一部分教育的重点转移到网络教育上来,如何教导学生正确的利用网络资源,使其学会辨别和有效利用网络信息;如何使学生在网络空间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被外界信息所迷惑;如何使学生学会在网络空间里进行自保护,健康成长等,都是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所需要注重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育,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具备一定信息意识、信息处理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德育教育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目标。
网络发展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对其成长和发展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其不利影响主要展现在两方面,首先是网络环境本身,网络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信息获取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方式,对人们生活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2]。而网络环境中的各类信息资源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网络信息都有助于学生成长健康,且网络上还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暴力、负面等的垃圾信息,其都冲击着学生的思想健康。其次,从小学生本身来看,其还处于身心和思想的成长、建设时期,心智还不够成熟,其对各类信息的筛选、分辨、抵抗能力还较为不足,极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诱导和影响。在此情况下,德育工作变会变得更加有挑战性,也会面临更多的学生思想上的问题,需要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其所面对的思想困惑,对其加以引导。
互联网时代,网络环境为人们展现了一个更为丰富多彩的世界,各种网络游戏、网络小说、贴吧、论坛等,以网络游戏为例子,其表现力强、有吸引力、色彩画面丰富,且网络游戏能够通过游戏竞技的方式抓住玩家的心理,使其沉迷其中。当前,“网瘾”一词已经不再新鲜,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长期沉浸于网络环境中,极易使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沉迷网络,久而久之甚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对其日常生活和学习也有着较为不利的影响。小学生的价值观还处于初步成型之中,外界事物对其的导向直接影响着其内在成长和外在表现,因此,网络时代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世界、网络游戏等,是德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网络时代,强化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是小学德育工作所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内容。网络安全意识的培育,对于学生自我保护以及拒绝外界信息侵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3]。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通过实际案例,来教导、启发学生,使其树立起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学会在网络世界中进行自我保护,如引导学生如何与网友保持合理的距离,不在网络世界泄露个人信息等。学生安全意识的培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
小学生的思想健康、心理健康、学习成长等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合理引导,其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辨别能力及价值观等,都需要通过后天的引导、培育来塑造,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中,教师需要更多的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从每位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其能够以正确的观念、积极的态度来参与网络生活。除此之外,教师应鼓励或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领导学生到敬老院做义工、参观博物馆等,将其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使其在自主实践探究中,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实现个人价值。
网络发展对于德育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来应对其带来的挑战。具体的,可以通过构建相应的网络平台来对学生实施德育,在网络共享平台上构建不同的学习板块,如书法、美术、音乐等作品展示、交流平台等;创建交流互动平台,鼓励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多进行互动交流;创建网络信息监查、维护平台等,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良好的网络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网络环境。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其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学习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现阶段,在网络不断发展的环境中,通过合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世界,使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同时通过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搭建网络平台来更好的进行德育工作,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点,也是实现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目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