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研究

2018-02-25 22:21赵军苗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8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师意识

赵军苗

(富阳区第二中学 浙江杭州 311400)

在如今的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意识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致力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综合发展。立足长远发展来看,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更多且多元化的体育锻炼技能,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兴趣进行灵活选择[1]。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同样不能忽视从思想方面去引导学生爱上体育锻炼,进入促使学生树立自我锻炼的体育意识,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奠定基础。同时,身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一定要跳脱出传统体育教学的条框,积极转变固有教学观念以及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在体育教学环节中渗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从而实现素质教育下高中体育教学目标,助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一、终身体育概述

1.终身体育的含义

所谓终身体育,顾名思义便是终身坚持体育锻炼,接受体育知识教育。从终身体育的深刻含义来看,也可将其理解为一个人从生命的起始到终结,都会将体育视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并且在学习体育知识与参加体育锻炼方面,有着终身坚持与明确目的。一个人在终身体育意识的引导下,在不同的生命时期能够参加相应的体育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达到体育的整体化与体系化。

2.终身体育的认识

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社会涌现了终身体育的思潮,其主张人的生命全过程中应当将体育贯穿始终,不应受到时间或年龄的限制。终身体育的出现,也要求人们应该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学习体育知识以及提高体育技能。同时,终身体育也可视作为人终身教育的重要分支,并且带有明显自觉性特征,绝大多数时间不会有专业教师引导,也缺乏专业锻炼条件与环境,需要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自觉展开体育学习与锻炼。

3.终身体育的培养阶段划分

上述概述得知,终身体育及时人一生都应接受体育教育与开展体育锻炼,而在人的不同成长时期,人身体的锻炼需求与方法也会存在差异。身体锻炼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应当结合年龄与身体的变化去更新锻炼方法,由浅入深地培养终身体育意识[2]。按照人成长过程中的社会经历进行划分,终身体育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个阶段。其中,本文探索的高中体育教学则属于学校教育阶段,也是对人终身体育意识进行培养的重要阶段,更是连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枢纽,起到重要的链接作用。

二、高中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奠定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对人体机能进行锻炼与调节,还有利于身体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而言能够促进其身心同步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高中教育阶段作为人生中的关键阶段,也是人们身体成长的黄金时期,此时开展良好有效的体育教学,能够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奠定基础。

2.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高中体育教学除了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锻炼技能之外,还有最为关键的是向学生传达终身体育的意识与理念,进而深化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使其养成定期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进而助力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3]。现阶段,许多高中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方面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3.有利于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养成

高中体育教学能够通过体育活动去助力学生身体素质与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进而加强其创新与实践能力。通过各种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参与,让学生能够投入到体力与智力同步开发的体育项目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掌握体育知识,这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而缺乏教师指导时,真正实现终身体育有着重要作用。

三、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现状

1.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存在忽视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忽略掉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体育锻炼的意义难有深刻理解,并且对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掌握不够熟练,自然无法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纵观大多数高中学校所展开的体育教学活动,大部分都只是对学生身体素质有所重视,而对学生运动兴趣与良好运动习惯、意识的培养存在不足。所以,大部分的高中学生依旧缺乏终身体育意识,对终身体育的作用与意义认识不到位。

2.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有所缺乏

高中学生的学业压力非常大,为数不多的课余时间也被用在了学科知识学习方面,因此甚少有时间去展开体育锻炼,甚至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直接放弃了体育锻炼。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在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完全没有兴趣,也缺乏坚持不懈的精神,导致其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未能养成。通过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高中学校中经常展开体育锻炼的人数仅占比12.5%;每周锻炼1-2次的人数占比22.5%[4];基本上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居然高达65.5%。不难看出,高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严重缺乏,并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其终身体育意识则更无从谈起。

3.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推行,高中体育教学也应当积极响应,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然而,在当前众多高中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其内容依旧是传统的篮球、足球与田径等运动,毫无新时代气息,比如网球、跆拳道、游泳等项目不见身影。正因为体育教学内容更新不足,也就导致高中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明显表现出不感兴趣。此外,部分高中体育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模式依旧沿用准备、列队、组织、结束的固定套路。比如体育教学先从集合列队开始,让学生通过慢跑或左右转进行热身之后,简单交代几句便放任学生自由活动,这种完全“放养式”的体育教学,久而久之则让学生失去了兴趣,认为体育课非常枯燥无趣,内心便会产生抵触,极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4.学校体育基础设施配备不足

确保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在于体育场地与器材,可见这些基础设施配备完善的重要性。然而,虽然现阶段高中学校在体育教学中投入了大量的体育器材,能够基本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但由于教学场地有限,依旧未能凸显出教学实效性。当然,学校的空间范围毕竟有限,无法照顾到所有体育项目的场地设置,比如网球场、游泳池等都难以做到完备,而这些条件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四、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形成制约的主要因素

1.外部环境因素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阶段,更是学生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所有学生都承受着沉重的升学压力,为了能够踏足自己理想的大学,绝大多数学生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放在了学科知识学习方面,并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余时间去复习,也就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时间且不愿意去参加体育锻炼,甚至于正常的体育课安排也会出现“逃课”现象,只为了争分夺秒地学习。实际上,这并不能代表学生的自身意愿,更多是因为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而这种外部环境因素唯有通过对教学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对教学理念的积极转变,才能够从根本上彻底改变这一现象[5]。

2.学生自身因素

从生理层面来看,由于高中学生身体已发育成熟,体态方面已出现明显的两性特征,所以在体育活动中会存在明显顾虑,比如怕动作不标准、不灵巧、不优美,而导致他人笑话,这一点在女生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怕晒太阳、怕出汗、怕累等等,都会使其在体育锻炼中的不愿意投入;而从心里层面来看,高中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作用与意义并没有清楚的认知,更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是推动全社会进步的切实需要。而大多数学生之所以会参与体育锻炼,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这一体育项目感兴趣,而他们往往会以为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坚持,难以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同时,高中时期的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着显著差异,一般男生对竞技性更强的活动更感兴趣,而女生更喜欢动作优美、运动强度不大的项目,对不符合自身意愿的体育项目,会有明显抵触心理。

3.教师因素

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式方法,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倘若教师自身都没有养成终身体育意识,那么则无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过程中则难有说服力。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唯有保证教学方法有效且得到,照顾到所有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才能够让学生从内心发出对体育锻炼的喜爱,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而如果体育教学模式不合理,甚至会让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所抵触,不仅无法达到体育教学目标,也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五、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分析

1.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创新教学思维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习得与掌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体育教师的指导,而体育教师作为与学生直接面对面进行交流的核心人物,一定要确保自身榜样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对于学生接受体育教育时的心理变化而言,教师的个人素质、运动能力会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所以,为了能够助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一定要求高中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运动技术水平。由于高中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发育趋向成熟,所以他们对体育项目的爱好与兴趣存在多样性,许多学生在遇到不明白的体育知识或不熟练的体育技能时,都会去向体育教师请教。比如,部分学生喜欢乒乓球,但在对扣杀球的技术要领掌握不熟练;部分学生喜欢羽毛球,但对羽毛球的基本步法不太了解;还有部分学生喜欢打篮球,但投篮命中率非常低,渴望有人能够指导其投篮姿势等等,而体育教师要想对这些体育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解答,则一定不能放松个人业务能力的特深,可见体育教学对自身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与体育运动技能,高中体育教师一定要密切关注体育界的前沿动态、热点赛事等,能够为学生传达最新的体育资讯,让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体育世界有更美好的向往,使得学生能够逐步与体育建立情感,能够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奠定基础。

此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当紧跟时代潮流发展,尤其是随着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普及,体育教师也应当重视自身文化知识的提升,在教学中引入新的理念与方法,才能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具体来讲,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比如除去传统的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之外,还应引入跆拳道、轮滑、健身操、滑板等近年来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体育教学不仅要助力其运动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还应发挥出缓解学习压力的作用,所以在体育课中,教师可通过班级小竞赛的方式去营造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开展跆拳道表演、健美操表演等等,让学生扮演啦啦队、观众、评委的角色,通过创新的思维,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且心情得到放松,从而更好地助力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2.尝试实行“开放型”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理念的推行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高,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实行“开放型”教学,引导学生去设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运动目标,并且对其自主练习进行指导,使其自主运动技能得到提升。“开放型”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适当放宽对学生体育成绩要求,并且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要因材施教。具体来讲,首先,教师要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对学生的意见与真实心理需求予以聆听,以此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其次,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要综合其个人努力程度,比如应当在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评价标准中加入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最后,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参与性得到提升,并且能够为自己设定合适的运动目标,比如在篮球运动教学中,每位同学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篮球基础、接受能力去设定投中的目标个数,从而向着目标努力。

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学都过于要求全班学生需要保持进度一直,而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所忽视,导致学生的体育特长得不到发挥。而通过“开放型”教学的展开,能够保证教学手段的灵活性与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比如,在体育课开始前的热身活动,不必每次都是绕操场跑步,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展开准备活动,比如开展“障碍跑”、“两人三足”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又如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中,可让学生自由放置跳高横杆的高度,对自己的百米跑步时间进行自由设定,而学生则会根据自身能力去设定力所能及的标准,从而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下,让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主观意愿得以增强,从而激发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锻炼,从而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3.开展体育竞赛,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运动习惯

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已趋于成熟,其胜负欲也会初步体现,再加上已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开展趣味性、竞技性更强的体育比赛去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于教师而言,应当结合班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竞赛内容方面进行优选,确保更多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只有让学生在比赛中得以全身心投入,才能够发挥出比其他教学方式更好的效果,使其体育锻炼的意识得以增强。对于高中学校而言,也应多举行更多校内体育竞赛,比如校园篮球赛、拔河比赛、田径比赛等等,将体育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才能在学生群体中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通过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不仅能够缓解学习方面的压力,同时也能助力体育锻炼技能的养成,从而有效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4.设置体育选修课,助力学生体育技能全面发展

高中学生的体育兴趣极为广泛,男生与女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有着明显区别,比如男生会更加喜欢篮球、足球、跆拳道等项目,而女生更倾向于羽毛球、健美操等运动,因此高中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去增设选修课目,从而让学生在多样项目中有更加多元的选择,其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便能大大提升,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体育知识与锻炼技能,为其今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也能积极参加单位企业所组织的各类体育比赛,实现质押锻炼。当然,选修课的增设不能“喧宾夺主”,高中体育基本课程中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术动作同样不能忽视,因为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技术是一切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唯有这些基本技术动作得以规范与切实掌握,才能够保证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从而在过硬的身体素质基础下,其他运动技能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对其今后的体育锻炼有着极大帮助,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5.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学生锻炼需求

为了保证高中学校的体育教学能够得以顺利开展,一定要重视体育锻炼场地与器材的完善工作,因为如果基础场地与器材都存在缺失,一定会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与运动量产生影响,也无法凸显出教学实效性,难以完成高中体育教学任务与目标,就更谈不上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此外,大量调查资料表明,许多学校对体育场地与器材的管理过于严格,往往只允许上体育课时才提供给学生使用,而在课外时间并不允许学生随意使用,这种情况也会造成学生的运动欲望无法得到满足,久而久之再无兴趣去参加体育锻炼,抑制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所以,学校方面应当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配备更为完善的器材设施,加强体育场地的建设,就算条件不允许大操大办,也应当因地制宜去进行简易器材的制作,这些都能够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提供有利条件。比如,可设置小型羽毛球场、排球场等场所,在空旷的场地中画出学生熟悉的体育项目标志线,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进行随时随地的锻炼,注重劳逸结合。同时,学校体育器材室要制定更为合理的器材借出制度,为学生的课堂体育锻炼提供服务,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与兴趣,从而助力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6.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多方重视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养成,不能够完全依赖于学校或某一方力量,一定要获得多方力量的重视与支持,才能够更好的助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其中,除了要求学校方面一定要积极响应如今素质教育的号召,加大对体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力度之外,还应要求部分教师与家长要端正对体育教学的态度,不能因为学生面临升学压力便对学生合理的体育锻炼要求进行阻挠,这样的行为会给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形成负面打击,巨大的学习压力找不到有效方式疏解,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见,体育教学离不开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同步支持,唯有三方力量的重视,才能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行还有效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为助力全民身体素质的提升,应当在教育阶段便需要重视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唯有如此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只有全民身体状况良好的基础上,各项社会发展建设活动才能得以延续。因此,身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首先自身要树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理念,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及采取多元化有效教学策略,去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体育是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在高中阶段便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意识,通过长期的坚持,从而助力自身身体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师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