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习是高效精简的优美旋律

2018-02-25 22:2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8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例题笔者

张 宁

(南宁市秀厢小学 广西南宁 530001)

古话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培养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学知识是连续的,新旧知识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一、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后,可以了解在哪些知识还弄不懂,带着问题听课和漫无目的的去听课,收到的教学效果会明显不同。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所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将一些简单易懂、有兴趣的内容先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课上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教师解答,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如:在学习《多位数加法》例2的预习中,我除了要求学生在读例题,自学例题后能自主完成例题和“做一做”的练习外,重点让学生在练习基础上思考教材上几个探究性的问题:“怎样估算?十位满十,怎么办?”在新授课中,我直接让学生汇报预习练习结果,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谈收获和疑问。学生自主解决了的问题,在解决“怎样估算?”时出现了困惑和争论,如:“255估算时该是250还是260?我适度引导,我顺势引导学生小结:“一般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数。”

通过课前预习不仅节省了不必要的教学时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探讨,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使听力有针对性,为掌握好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学生课前在预习时标出他们不理解的内容。在听课时,他们会积极听课。通过对学生预习作业的情况,教师发现学生更集中、更典型的问题,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在生活中处处体现,教学前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素材,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存在的作用,继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在讲解《分类》时,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们和家长一起逛超市,要求学生观察超市里的商品情况。上课时学生很快能说出“同类的商品放在一起”,也能说出这样摆放的好处,对分类的知识也较容易掌握。并让学生回家后整理一下衣服或其他物品,加深对分类的印象。利用学生身边的 “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并调动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自由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愈高,兴趣也就越高”可以说,只有让学生提前有质量的预习,在课上更加集中精力去听课,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并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有余数的除法”的例题里面研究了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课上检查预习结果时,发现能把这几个问题脉络全部弄清的占少数,多数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只有表面认识,并不完整。在课上,笔者积极检查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预习结果,并让其他学生作补充,让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成果得到展现的机会。

三、要承认学生的差距,允许不同水平学生达到不同预习水平

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都存在不同的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不同的差异。教材中会有一些的较难回答的问题,我们不能批评学生不回答或回答不完整,这会挫伤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如“商变化”规律的例子中,研究了被除数与商,除数与商的变化规律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等问题,结果在预习中很少有学生能把这几个问题脉络弄清的,多数学生只是对变化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不完整。在课堂上,我积极引导不同水平学生汇报预习成果,其余学生作补充,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展现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自己的学习都得到了肯定。总之,笔者觉得在课前预习的成果中应肯定和鼓励大多数同学,而非挫伤多数同学的积极性。

四、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预习问题,指导预习方法

“预习”是学生在学习新课前的准备,如果教师能提前做准备,精心设计对预习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带着问题去思考,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后可以自行解决一部分能解决的问题,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减轻了课堂压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常采用: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做什么:给学生预留即将要学的新知识。怎么做:教给学生提前预习的学习方法。为什么这样做:体现学生的思维角度和方向。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在预习后发现不懂的问题。在四个步骤中“为什么这样做”是四个步骤的关键基础,通过“为什么这样做”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笔者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预习题:①预习53页例2(1);②完成53页例2(2)填空及做一做;③说说计算过程或计算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并想一想“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这样算的根据是什么?”;④说说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记下来。

五、及时掌握学生预习的反馈,优化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反馈,对学生基本懂的问题可以稍加点拨,对学生预习时难以理解或大多数学生都不懂的知识作重点讲解,以此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前预习中,笔者指导学生在生活寻找像文具盒、药盒、魔方、课本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还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物体进行观察,数一数、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便于他们对这方面知识的进一步的分别。活波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学生在体验预习的活动中,不仅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还可以对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提前进行理解和掌握。适当调整了教学进度,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达到了教与学的优化。

结语

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才能逐渐提升学生自主课前预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学效率也会有更大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例题笔者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老师,别走……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新课标下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