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熙
(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为了一句话》的经典化叙事艺术刍议
吴成熙
(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电视剧《为了一句话》根据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改编而成,《为了一句话》沉着地叙述老故事,不事张扬,着力在电视文本、表达方式和影像、声音、音乐、色彩等电视语言上下功夫,表达了世道的艰难,生活的不易。该剧叙事平静,格调沉郁,手法冷峻,精神深邃,故事演进虽平静如流水,但静中暗流涌动,让人进入便欲罢不能,堪称经典。
刘震云;《为了一句话》;经典;叙事艺术
根据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改编的电视剧《为了一句话》,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后,引起广大观众热议,独到的叙事方式让我们看到了电视剧经典化的一个路径。
《为了一句话》搬出的是旧皇历,讲述的是老故事。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在中原地区延津县,有名的讲礼村杨家庄出了个好讲理的杨百顺,名为百顺却百事不顺,磨豆腐、杀猪、染布、挑水,都因为认个理而行不通,处处碰壁,只有剃头的外国牧师老詹和寡妇吴香香能懂他。延津大办社火,百顺表现出众一举成名,赢得延津新学校长的女儿秦曼卿的芳心。身份的悬殊使有情人难成眷属,秦曼卿被迫嫁给阴狠的新任警察局长高得令,杨百顺则入赘寡妇吴香香家。香香的地下情人罗五在狱中得知此婚事,杀警越狱嫁祸杨百顺,从此百顺、罗五两人各自亡命天涯。延津县长韩敬明,上要阿谀新南行署耿专员,下要防范副县长丁梓护联合地方黑势力篡权夺位,房中还要私藏巨款,每日如履薄冰。杨百顺由出延津到回延津,几经磨难跌宕,最终当上了县长秘书。正是这戏剧性的经历,让杨百顺看尽世态万千,尝遍人生苍凉,世道不是一句话和一个理能说清楚的,他只得带着巧玲和灯盏踏上寻找孩子母亲的征程。
故事的原发地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腹地,留下了中华民族稠密的足迹,氤氲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几乎每一寸土地上都储存着丰富的故事。中原地区是中国的缩影,具有典型性[1]。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仍然是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社会危机和灾难一直存在着。《为了一句话》虽然叙述的是普通人的故事,但是他们的生活连着社会、国家。杨百顺是个小人物,他本是杨家庄一个买豆腐的,但由于他走出了杨家庄,走出了延津,他就走进了复杂的社会,就牵涉进了国事家事之中。杨百顺有自己的人生信条、理想、坚守,自幼养成爱讲一个理儿,可是,他简单的理在他父亲那里讲不通,他所坚守的更多的理在社会更讲不通。作为个体的杨百顺也许还没彻底明白,并非只有他的理讲不通,其实,很多理在人前、在社会上是讲不通的。理能不能讲得通,关键是社会跟你讲不讲理,即社会是不是公平、合理的社会。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杨百顺的理想显然是一个奢望。这就是历史的悖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像杨百顺那样的人追求一个理,尽管他们不知道这个理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讲,为了这个理,人们需要付出多大代价。但是,人们喜欢讲理的人,需要讲理的人。所以,詹大爷喜欢讲理的杨百顺,秦曼卿和吴香香喜欢讲理的杨百顺。人物处在困惑之中,故事处在矛盾之中,斩不断,理还乱。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民族的生存史。
老皇历的故事,自然是悲剧。“悲剧注定了这生存反抗的史诗性,与摩西带领他的民族历尽千难万险走出埃及的悲壮行程可谓异曲同工,这注定了它包含的人类性主题的含量”[2]251。但这是历史的悲剧,文化意义上的悲剧。很多时候,我们所追求的理,可能就归为一句话,但这一句话在生活和历史中就或许是一个解不开的结。这是刘震云表达的核心。电视剧《为了一句话》表达的即为人们不懈求解的社会历史话题,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不是一次社会变革能够解决,也不是语言、阐释等范畴能够释解,更不是叙事能够完全解除。当然,叙事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细节的来龙去脉,了解了问题困惑的表里;让我们循着生活的路标反思历史,反思现实,从而让“一句话”能够穿透历史,穿透现实。就此意义而言,电视剧《为了一句话》是一个经典化的叙事,它试图完成一个社会生活叙事和历史文化叙事,因此,它的内涵就不仅仅局限在几个人物身上,也不仅仅局限在若干故事之中,而是根植于中原这片土地上,根植于民族的历史文化之中。
电视剧《为了一句话》改编于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虽然刘震云参与了剧本的形成,但电视剧与原小说有了很大的距离。《为了一句话》承载了《一句顶一万句》的主旨和核心表达,但电视剧本更加适应电视剧影像叙事的需要,对小说进行了大幅度的剪裁和改写,人物更具连贯性,故事更集中,空间更收缩,情节更简练。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叙事时间跨越新中国前后数十年,人物众多,故事枝蔓繁复,以流动影像为主要叙述语言和故事构成的电视剧,难以使众多人物、复杂的故事枝蔓和变换不居的地域空间通过电视画面详尽展现。《为了一句话》没有拘于刘震云“茅盾文学奖”作品的束缚,完全按照电视剧的需要创造新的文本。作品首先对人物进行重塑,把原著中的众多人物进行归并,把发生在其他人物身上的故事移接到主要人物身上,使剧中人物形象更加典型化。经过人物重塑,原著中200多个人物,在电视剧中只剩下70余人,而且,主要故事集中在杨百顺、韩敬明、吴香香、秦曼卿、高得令、银瓶、詹大爷、秦理才、丁梓护,以及耿专员、倪三、罗五等人物上,这就使得叙事的点不至于过于分散。其次是对叙事的时间进行了剪截,人物活动和故事延展的时间段大致囊括在韩敬明出任县长到逃离期间,压缩了生活和故事连接的间隙,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人物的命运,故事的节奏更加紧凑。再次是叙事地域空间给予限定,虽然杨百顺逃出了延津,但情节设置又让他回到延津,剧情主要在延津展开,故事的主要场景为吴香香的馒头铺、县衙、教堂(新学)、秦府、高府、丁府、戏院,以及杨家庄、倪三宅、火车、新南行署、牢房等,因此,故事线索清晰,人物轨迹清晰,避免了故事的散乱。
《为了一句话》更重要的特点是由影像、声音、音乐、色彩符号等构成的文本,因为它们是电视剧叙事的主要语言。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现代文本构成,包含着现代科技的元素。“主要由声像构成的符号世界是现代文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现代文化的特征”[3]。但是,这些现代科技元素充满了历史感。首先是影像。《为了一句话》的影像并不复杂,由于人物和场景大大简化,影像既不花里胡哨,也不变动不居;同时,影像的流动速度舒缓,无论是人物的活动,还是故事情节的演进,犹如静静的流水,川流不息而又有必要的节奏,具有一种历史的相对稳定感。与此相协调,电视剧表现的是日常的环境、日常的生活、平常人的故事,戏中的影像更多是近距离影像,并不多见长镜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其次是声音(语言)。剧中的语言延续了刘震云原作的风格,既平淡,又干净、机智。构成剧中人物的道白声音,基本都是娓娓道来,没有极度的喧哗、渲染,这与《为了一句话》的叙事风格完全吻合。剧中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扭转乾坤的人物,即使是涌动着明里和暗里的权力的角逐,皆潜含在日常生活之中,故而也波澜不惊。再次是音乐。因为剧中故事是旧中国历史的故事,剧中的配乐主要选择使用传统乐器,譬如河南梆子、大鼓、铜锣、打击乐器,以及河南豫剧元素、乐调、片段等,体现出与历史的同步性、协调性。但正因为使用了这些乐器,电视剧的节奏感强烈,仿佛历史的钟声在撞击着我们的灵魂。最后是色彩。剧中影像和景物的色彩缺乏鲜亮感,整部戏色调昏暗、泛黄,没有春和景明、万物复苏的朝气和透亮,有一种做旧的感觉,无论是县衙的大堂、新南行署,还是教堂的新学、吴香香的馒头铺,都缺乏生气,黯淡无光,这恰与作品的内容、人物的历史境遇切合,确实是值得回味的泛黄的老故事。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一句话》的文本也是一个有着地域文化内涵的文本。其一,剧中体现了豫北中原地区的生活方式,包括生产劳作方式、饮食方式、衣着方式等。其二,语言和风俗习惯。剧中采用中原地区的话语方式,人物语言中融入了不少河南方言,语言简短,不拖泥带水,干脆活泛。为适合人物的出身和身份,在韩县长的语言中,加入了天津方言,凸显了人物的个性特点。剧中的年节、婚嫁则体现着中原地区的风俗习惯。其三,电视剧直接植入了中原文化,譬如社火,直接成为剧中的一个重要剧情,通过一个社火,耿专员与韩县长完成了一次交易,从而也成为剧情演进的爆发点;再就是豫剧,豫剧是电视剧中的戏中戏,丁县长的阴谋就是在剧场完成的,尤其是那段专门设置的画外豫剧唱段:“我翻过山,你蹚过水,心里有光哪儿里都美。”贯穿电视剧始终,体现着中原人的生存哲学,也为电视剧增添了韵味。
《为了一句话》全剧36集,除却片头和片尾,剧情叙事大约20个小时,作为改编于长篇小说的剧作,和当下一般的电视剧相比,篇幅没有无限铺展,剧情没有大开大合,没有更多的跌宕起伏,只是运用影像、声音、音乐、色彩等语言,耐心地给我们讲述着一段历史、一段久违的社会故事、一段个人苦苦追求的心路历程。
诚然,《为了一句话》是电视剧,而不是电影,它的篇幅大大超过了电影的容量。但作为电视剧,它是简洁的,凝练的。作品除对剧中的人物、故事、情节、时间、空间的剪裁之外,更重要的是,运用电影的表达方式对影像进行了凝练和精细化剪辑和处理。电影处理影像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蒙太奇,基于电影文本的篇幅所限,它剪切掉大量冗繁影像,对影像进行简化组合,省略掉不必要的过程性影像,遵循人的心理规律和想象机制,重构影像(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既实现完整叙事,又使影像叙事简洁、凝练。据编导介绍,《为了一句话》拍摄制作了5年,这在同类电视剧中不多见,可见,编导们在表达和叙事上是花费了心思的。在《为了一句话》中,每一集大致有一个核心故事,每一集基本上都围绕着这个核心故事剪辑。从总体上看,该剧剪辑得精炼,特别是具体的影像情节和细节,大多恰到好处,没有横生出多余的枝蔓,影像画面简洁、干净、凝练、达意,能够满足叙事表达的需要。譬如杨百顺与吴香香、牛得力与银瓶、高得令与秦曼卿等夫妻戏,表达到一定程度,果断剪切,此时无声胜有声;耿专员火车上刺杀韩县长,高得令、丁梓护追杀韩县长等,都没有更多的延展和铺排,把一些可以展开的过程皆省略掉,避免剧情的拖沓;杨百顺两次去见耿专员,包含着在专员府目睹的情景,也都没有用更多的画面去展示,简要而露出玄机。另外,杨百顺、吴香香、银瓶、韩敬明、丁梓护、耿专员等在剧中的戏,安排恰切,调配简约,影像流动洗练。
电视剧为了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选择了李雪健、辛柏青、朱媛媛、马书良、姜峰、彭博等一批优秀演员,来演绎社会小人物的故事。这些演员大都是影视双栖演员,他们在电视剧相对简约的影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深入拿捏人物的心理轨迹,心到位,情到位,行为到位,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展现着旧中国一群小人物拼搏和挣扎着的命运,活灵活现,大大增强了电视剧的叙事能力。譬如李雪健饰演的韩敬明,既把韩县长在上司面前小心翼翼,迎合耿专员,挖空心思讨耿专员欢心的一面表现无遗,又把他在下级和民众面前旧官僚的一面表现得非常充分;同时,还把他在耿专员和丁梓护等黑恶势力的夹缝中如履薄冰的惊恐不安,表现得非常传神。辛柏青饰演的杨百顺,用辛柏青的话说,“是一个有信仰、有契约精神的人”,对人对事爱琢磨,认一个理儿,但总是与世道进行着碰撞,走不通,把他的追求和他的精神世界展示出来是有难度的,但辛柏青凭着对剧本和人物的深入理解,用自己流畅的行为轨迹演绎出了剧中核心人物杨百顺。朱媛媛饰演的吴香香,是一个经历复杂的女人,被迫当过妓女,被赎出嫁人后死了男人,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生活艰难,有一颗善良的心,朱媛媛表现这个人物时,既要风流,又不能过,而且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个回眸,都是语言。马书良饰演的丁梓护网罗社会黑恶势力,操纵县政事务,阴狠毒辣,又不露声色,戏虽不多,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很精到。
总之,《为了一句话》沉着地叙述老故事,不事张扬,着力在电视文本、表达方式和影像、声音、音乐、色彩等电视语言上下功夫,表达了世道的艰难,生活的不易。电视剧叙事平静,格调沉郁,手法冷峻,精神深邃,故事演进虽平静如流水,但静中暗流涌动,让人进入便欲罢不能,堪称经典。
[1] 吴圣刚.论当代河南作家的历史质感[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3(3):94-98.
[2] 张清华.叙述的窄门或命运的羊肠小道[C]//程光炜,吴圣刚.中原作家群研究资料丛刊·刘震云研究.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
[3] 吴圣刚:声像构造:文化意义与精神消解[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4(3):76-79.
TheCanonizedNarrativeCraftofForaWord
WU ChengXi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an Xinyang 464000)
The TV drama named For a Word narrated an old story calmly.It focus on the drama text ,means of expression and film language including image,sound,music,color composition.The teleplay expressed the difficulty of life in our world.The style of For a Word is melancholy ,to presentate profound spirit in precise expression and calm narration.But under the clam surface,the story is not clam inside.No matter who in front of it can not think seriously,so this drama can be regarded as a classic.
LIU Zhenyun;For a Word;classic;narrative craft
韩大强)
10.3969/j.issn.1003-0964.2018.01.024
2017-10-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BZW03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教科社[2015]852)
吴成熙(1991—),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为方向现当代文学。
I207.42
A
1003-0964(2018)01-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