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军
(江西省高安二中,江西 高安)
在高中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越早开始越好,最好在学生一入学的时候,就把他们的情况了解清楚,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成绩提高方案。简单来说,转化学困生就是为了帮助语文学困生提高成绩,树立信心,形成有规律的语文学习习惯。高中语文教师要从思想上将这项工作重视起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学困的具体原因,从根源上入手,帮助他们解决成绩不高的难题。接下来关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笔者有几点思考。
总体来看,语文这门学科的学困生,一个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成绩不高,很多需要掌握的内容都没有掌握,写作水平也较差,不能达到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标准的要求。具体来说,高中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与以往初中和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语文这门学科特别强调基础,语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日积月累,成绩上才能有明显的起色。因此在转化学困生这一问题上,有一项工作是必须要补足的,那就是将学生落下的基础补起来。这也就是说,要重新帮助学生设计语文学习的规划,让他们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比其他学生要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慢慢地提高基础知识水平。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很多的学生思想上充满了惰性,而这种惰性后面还有更加深刻的原因。很多学困生在语文学习问题上没有积极性,其原因,一是没有兴趣,二是没有自信,三是对未来没有任何的规划,没有人生远大的理想。所以,转换学困生,我们要从学生的心理根源上入手,这样才能让转化工作取得真正的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遵循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工作,可是学困生基础比较差,可能无法跟上进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内容和要求方面,对学困生区别对待,让学困生也能高效地利用起课堂教学的时间,而不是只在课下去赶基础。笔者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理念,从思想理念上将学困生群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设计中细化教学目标、具体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建立起与学困生学习状况相一致的教学体系,明确学困生的转化方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与学科学习之间的关系,建立成绩提升的信心。从每一位学困生的学困原因入手,扎实推进他们的转化基础工作,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给学生一个更加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依赖有专业能力的教师,教师如果对学困生转化工作没有任何头绪,感到力不从心,这本身也说明教师不适应高中语文这门学科教学的需要。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体现在能够按照基本的课程标准,开展日常教学工作方面,而且也要体现在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方面。尤其对于学困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成绩落后的具体原因,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化的转化工作。搜集和整理出能够放到课堂上讲给学生的知识内容,并鼓励学生课下多阅读,多思考,不要被课堂限制,不要认为上好课就算完成了任务。不但教师自己要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课本上那点儿东西,也要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还有着更宽广的天地需要他们去开拓。为了有效发挥自己专业指导的作用,教师在平时要多充实自己的语文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适应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发展的需要。
语文的学习与平日的积累密不可分,在高中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学困生要将落下的基础补齐,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对新的知识有更好的领悟力和理解力。在阅读教学上,应提倡学生博览群书,每天中午都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到阅览室读书看报,尤其是《意林》《读者文摘》《经典美文》《新作文》等以扩大阅读量和知识面,培养语感、审美感,积累词汇,借鉴别人文章的立意构思,遣词造句上的独到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读促写,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和作文水平。给学生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读物,符合他们阅读水平的读物,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定期交流这样的方式,虽然比较耗时费力,可是效果也非常明显,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成绩的提高离不开辛勤的付出和积累。高中语文教师要密切引导学生,养成积极阅读的科学习惯。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不能放弃学困生这一群体,要从提高自身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入手,更加高效为学生服务,给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成绩提高计划,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努力推进学困生转化工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