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璐
(江西省庐山市华林中学 江西庐山 332900)
从现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来看,初中阶段地理学科往往重视不足,学生方面缺乏主动性,而要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必然要求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化挖掘课堂教学效益,采用灵活可行的教法,拓展地理基础知识学习范围,增进学生地理能力培养。同时,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树立开放意识,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的良好认知意识。每个学生,在快乐、愉悦、自信、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里,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也会高涨,自然能够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相反,如果学生感到沉闷、自卑、无趣,则消极的情感,抑制学生的学习心态,更带来课堂低效。所以说,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学习情感,最大化激活学生的学习意识,关注学生课堂情感变化,给予积极、主动的引导。当然,在学生情感干扰因素方面,教师的教法最重要。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一板一眼地讲解地理知识点,缺失课堂教学新意,知识呈现方式单一,则学生的无趣感就会增强。长此以往,学生对地理课堂感到没有新意,更没有学习热情。事实上,在单纯的地理教材知识挖掘上,教师要拓展地理视野,联系课堂内外,特别是关注学生生活体验,与时俱进,突破传统教法局限,以更有趣、更丰富、更特别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教法革新上,教师要时刻关注自我的教学行为,是否顺应和满足学生的学习期待。在语言、动作、心态方面,要平和、尊重、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拉近师生关系,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新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性,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地位,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不同内容,灵活设计教法,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从知识探究中增进自觉、自主学习意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生活性、社会性特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地理知识体系的搭建,教师要善于吸引学生的眼球,精心构思课堂知识点关系,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地理学的魅力与价值。如在讲解“地球仪和经纬网”时,单独对于地球,学生较易理解。但对经纬网,地球本身并不存在,具有抽象性。如果教师一味讲解、说明、细化,学生依然似懂非懂。为此,通过分组方式,让学生结合分组,自主探究经纬网的特点,了解地球仪,寻找自己的家乡,寻找自己熟悉的城市、国家等信息。在这个看似“玩”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逐渐认识到地球仪的特点。由此,我们来提问学生:“北京在哪里?”学生们很快找到;“利比里亚在哪里?”学生们找的比较困难,很长时间没有回复。我们提示学生“在西经10度北纬8度附近找找看”。很多学生还是找不到,有学生却疑问,“什么是西经10度北纬8度”。这时,我们导入“经纬网”知识,让学生明白,通过经纬网来快速识别、锁定某一区域,学生的学习自主积极性很快调动起来。
学习需要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则很难提升教学效率。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师要善于把握地理知识与学生兴趣的关联,来吸引学生参与地理探究、体验地理知识。然而,激发兴趣并非易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顺应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优化教学环节。在学习“形成气候的主要原因”时,对于该节课程,很多学生兴趣不足,感觉无趣。教师如果依照教材进行平铺直叙的讲解,则整个课堂会陷入沉闷。为此,我们必须要改变常规,尝试搭建趣味生动的地理学习情境。“气候”是每个人都要体验的自然现象,但很少有人关注“气候”变化。我们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来导入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结合不同的地理段视频,以及典型的气候风景,来激活学生对“气候”的视觉感知。然后询问学生,当你们在各地旅游时,对外界的气候状况有何体验?很多学生都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奇特。由此,我们来分析各地典型气候特征,为我们以后的旅游出行提供指导。同样,在学习“世界的人口”知识时,我们结合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分别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组图片,一组是人口密集的生活场景,一组是人烟稀少的生活场景。再结合不同旅游区域的场景,让学生从中对比“人口”的差异性。由此,丰富多样的课堂情境设计,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也让课堂教学效率获得大大提升。
在高效地理课堂,并非完全由教师来把持。学生也应该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地理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预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对某一话题展开自主交流和探讨。如在学习“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时,我们没有按照教材知识点进行呈现,而是对主要知识、教学重点进行说明,然后安排学生自主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检索,调研全国各地特色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动手探寻中,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体验,远远突破教材的知识框架。还有,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对于植树造林与减少水土流失的关系,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保护水土,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校园,在小土坡上进行现场实验,引领学生通过在土坡上浇水,导致土坡崩塌,而在另一些小土坡上种草,再浇水,土坡上的植物根系牢牢地抓住泥土,保护土坡。从学生探究学习中,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价值和意义,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运用。
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反思是为了改进教法。教师要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教法、认知和实践,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和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自主性,让学生爱学地理,找到学习地理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