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燕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黄庄中心小学 江西鹰潭 335200)
伴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以及人的自身个性化发展需求,个性化阅读教学被视为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既体现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也有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理解与体会。所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创作的第一阶段是作者对文本内容进行构建与填充,而第二阶段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知识以及阅历进行文本的再次创作。个性化阅读则就是这种再创造过程的一种诠释,基于学生、教师与文本平等地位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维模式以及情感体验对阅读文本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个性化阅读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显示出了语文教育的创造力与人文情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升阅读能力,也能够促使他们感悟世界、正确思考以及探索世界,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精神财富。
根据目前的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阅读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够重视个性化阅读的应用,使其流存于形式;另一方面则是过分强调个性化,导致阅读教学的效果不升反降。通过对此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导致这两方面的原因存在差异,但在宏观角度来分析,其主要是由于教师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造成实施方法、实施态度不合理,对此笔者就从以下两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但是仍有部分学校迫于升学压力,依然坚持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个性化阅读的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加上部分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实施不够了解,导致个性化阅读无法有效发挥出应有的价值。由此可见,上述原因致使教师在落实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比较艰难,使得很多教师不愿去尝试,或者就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完善的个性化阅读体系,使其流存于形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个性化阅读如果无法有效落实,无论是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还是学生的长远发展都是负面的。
与上述的情况相似,不同在于部分教师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下,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会愿意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对此的理解存在误区,导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度误解了“个性化”,认为个性化就是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甚至学生提出与教学毫无联系的观点也被认为是“个性化”的体现。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就是教师忽视了自身的指导作用,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虽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但应该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除了要保证课堂秩序的正常,还应该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进行指导,尤其是小学生还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教师对此不重视,就会致使整个教学过程混乱,学生的学习也毫无收获,从而偏离了个性化阅读的初衷。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个性化阅读的应用,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同时,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关于个性化阅读的最新教学研究成果,去深入了解个性化阅读实施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实施,并且通过相关案例的研究、文献理论的学习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来不断积累经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个性化阅读的最终实施还是在课堂教学中,而实施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着个性化阅读的价值是否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前通过向学生讲述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有趣故事、问题,来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在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如自读、小组合作或者批注式阅读等,接着再抛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之后在进行自由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通过对学生表述的总结与评价,促使学生更深入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获得了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转标教育观念,可以将素质教育有效落实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与习惯、知识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此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联系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不断优化和创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模式,进而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