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梅
【内容摘要】“磨课”是指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这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中有效地优化物理教学,不仅研磨了“课”,也发展了“人”。本文以人教版十三章《比热容》为案例具体通过“一课三磨”的教学实践,力图优化物理实验,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磨课 优化 物理实验 演示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始终把实验教学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然而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演示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实验工具限制、实验演示可见度和清晰度等。这些问题若不能解决,会使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效率降低,不利于学生接受物理知识。
“磨课”是备课组集体备课、试讲、优化、再试讲再研讨等过程的统称。本文从《比热容》的教学中分析探究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这个演示实验入手。经过三次实践探究,研究成果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对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
一、第一次研讨的成果
1.教材中实验的设置:人教版11页图13.3-1和13.3-2器材,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他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他们吸热的多少,观察两种物质的吸热情况是否存在差异。
2.老师设计的演示实验:2个烧杯都为1kg的水和食用油,P额=200W的加热棒,感温探头,把温度传感器的数据传入电脑里,由软件绘制温度-时间图像。
实验操作:该实验模拟了教材上的实验,烧杯中装有1kg水和食用油,将加热器、感温探头分别放入其中,先加热水再加热油。采用感温探头,连接电脑,显示温度和时间。电脑呈现时间、温度一条直线的图像,由数据表明每升高5℃,水加热的时间约为49s,油为26s,证明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不同。
3.课后反思
实验亮点:从器材的改进,更加精密科学,增加实验可见性
过去完成这个实验时,需要把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等。器材多装配烦,温度计示数小。实验时间长,学生们看不清现象。
现今采用温度传感器代替温度计。学生能清晰观察现象,数据精准,达到良好的效果。
过去此实验会同时用酒精灯加热相同质量在水和食用油,学生要两边兼顾。现今把水和油分开两次试验,减低学习的难度。《学生实验手册》和我们想法一致,轻松引出比热容的定义。
二、第二次研讨的成果
用该方案,由于电脑显示数据,学生不需要记录数据。同学关注显示屏的变化,对于一般同学而言,难于处理数据,要求老师要做好引导。另外,传感器探头不要靠近加热棒,以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1.老师设计的演示实验
授课老师采用原来第一次磨课的装置,注意感温探头的位置,实验顺利得出数据。老师重点对图线进行分析,优化实验数据的处理,采用等分线,帮助同学们理解实验结论。
2.课后反思
实验亮点:授课老师采用上面装置,全班同学都能实时观察。运用数学手段,把直线图像分段讲解,简明扼要。需要优化处:采用感温探头偶尔出现的图像不正常,电脑软件操作必须熟练。
三、第三次研讨的成果
针对上两次实验的不足,第三次实验的器材进行优化。以达到实验器材简单易操作,实验时间短,可见度高,实验数据准确的实验目的。
老师设计的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优化:把用数码管显示的温度传感器(温度计)和用秒表计时间代替感温探头。实验数据与感温探头数据一致。
实验亮点:采用数码管显示的温度传感器作为温度计,可见度高,数据准确,而且价格不贵,容易购买,适合普遍学校使用。另外,减除了软件操作,让实验数据通过板书,更有利于学生直接看到和记录笔记,节约图像分析的时间,效率更高。
四、思考与启发
通过这次磨课历程与研讨,笔者对如何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有了更深思考。
1.教师要重视演示实验
物理教师要明白演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为了赶课程进度,而轻视演示实验教学。教师要重视思考和研究物理演示,让学生从演示得到相应的规律。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2.提高实验的可见度
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常会受到实验器材本身的限制。有些实验现象变化微小,不易观察;有些实验器材太小,不宜展示等给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教师要想办法,优化实验器材,参考不同老师的教法,增添新的设备和器材,提高实验现象的清晰度和可见度。
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实验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前教材上的很多实验都改变了。这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借用多媒体、摄像头、手机、软件等工具,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实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李宗海.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15(18).
[2] 王敬. 化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3.
【本文系增城区教学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编号:ZC2017062)《“互动探究课堂”模式下物理导学案的编写与实施研究》、广东省教育科學规划课题《以课例为载体推动“互动探究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YQJK025)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荔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