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问题导学 助力生物教学

2018-02-24 05:28沈丽萍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生物教学

沈丽萍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生物教学迎来全面改革,如何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其主动参与探究已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引入问题导学,借助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探究,主动求知,训练思維,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导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6-0055-02

问题导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与载体开展教学的模式,借助问题贯穿教学始末,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发现、分析、解决,在这一过程中促进自身问题意识的培养,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的优秀品质。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要结合实际精心设计,在紧扣教材的同时考虑实际,适当增加趣味性与启发性,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愉悦的学习体验。

一、以“问题”为核心,加强互动,激发兴趣

所谓“问题导学”,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学始终围绕问题展开,一方面给学生提供探究动力,引导其融入课堂,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为深入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为了提高教学实效,在设计时要紧扣文本,围绕文本展开,准确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精心安排,让其思维在问题引领下活跃起来,促使教学顺利展开。

在教学“生物的基本特征”时,根据教材编排,考虑到这是较为简单的内容,我在设计问题时就结合绪论和生活实际,层层递进地提问:1.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吗?它属于生物吗?2.我们都是由小婴儿慢慢长大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反映了生物体的什么特质?3.市面上的小金鱼长得都很好看,但其祖先是野生鲫鱼,是经过人工饲养慢慢变成金鱼的,分析这一过程,反映了生物体具有什么特性?问题层次明显,有难有易,并且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学生可以自主阅读材料,进行分析探究,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独立探究之后,我会开展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分享各自的答案。之后,在班级中交流,得出答案:1.病毒属于生物但没有细胞结构。2.此过程反映了生命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3.野生鲫鱼变成金鱼的过程反映了生物体在生殖过程中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此,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激发了探究兴趣,主动融入教学,开始深入探究。

在问题导学的过程中,除了要经常开展合作探究,加强生生交流外,师生交流也要增加。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要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与学生一起探究,帮助其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具体教学时,要在思想和行动中加强重视,一方面关注学生学习,及时提供指导;另一方面认真倾听学生想法,鼓励其发表看法,大胆提问。在讲解关于蛋白质的内容时,我就围绕要点设问,与学生一起讨论: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生活中哪些食物富含蛋白质?3.人体是如何吸收蛋白质的?以此展开讨论,在促进学生理解、消化的同时增进相互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对错,都要给予肯定,不可一味关注结果,打击其信心,而是要灵活应答,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有效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长此以往,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课堂氛围更加和谐,还能促进反馈,优化教学。

二、以“学生”为中心,鼓励提问,合作探究

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缺乏灵活性,容易让学生陷入被动境地,阻碍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要在传统基础上适当创新,突出学生地位,将其视作教学活动的中心,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打破“师问生答”的旧模式,鼓励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决,以此落实课堂目标,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时,我一改以往开门见山的讲解方法,将事先准备好的体温计和温度计呈现出来让学生观察,让其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以小组的形式引导探究,让其自主掌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实际用途。在这一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敢提问,将自己的收获、疑惑进行分享。探究过后,学生发现了各种问题:1.通过体温测量,大家的体温都在36度到37度之间,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人体会怎样?2.如果一个人发烧了,他的体温就会上升,这时应该采取什么应急措施?3.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对此,我便结合生活与学生讨论,有些在课堂上解决,剩下的就当作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解决,之后在班上讨论。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就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发表自身看法,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无形中增强质疑能力和问题意识。

在自主提问的基础上,我会适当拓展,由个人延伸至小组,开展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共同讨论,以此促进思维发散、碰撞,提出更有质量的问题。以“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这一内容为例,我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问答”:每个小组提出一个与DNA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其他小组回答,答对得分,答错减分。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融入小组交流,自由发挥。之后,在提问与回答的环节,要紧抓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分析,让其在整体认知的情况下有所侧重,有效突破,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重视分析过程,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其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在提问与解答时都能围绕重点切入。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其在探究活动中树立团队意识,实现自身学科素养的发展,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三、以“活动”为载体,关注生活,训练思维

教学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学科大部分知识点都与生活联系紧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十分有帮助。抓住这一点,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就要立足生活实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在兴趣与熟悉感的驱动下积极探究,高效掌握,以此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

在日常教学中,无论是导入还是探究,都可联系生活提问,如“为什么不能给秧苗过量施肥?”“为什么腌制品和糖渍品保质期长且不易变质?”“给患者输液使用的葡萄糖需要严格控制浓度吗?偏高偏低会怎么样?”由此,学生便会联系生活,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展开积极探究,强化知识理解。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例,我先播放视频,呈现一些地震发生的视频,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后,我就继续引导。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重点:海啸之后可以用DNA来确定死者的身份。由此,我直击重点,引出问题:“为什么可以用DNA来确定死者身份?”这样一来,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教学内容,课堂参与度大大提升,能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生活创设情境,顺利提出问题后,就要进入解决环节,这一部分十分关键,旨在锻炼学生思维,让其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形成习惯。具体实施时,为了提高有效性,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借助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加强师生联系,促进其思维的活跃,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其顺利探究。在解决有关“酶”的问题时,为了深化理解,加深学生印象,我组建了生物学习小组,让其围绕“温度、酸碱度的变化对酶活性的影响”展开具体探究。首先,学生可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实验原理。其次,便可设计实验方案,与小组成员协作完成。最后,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最适温度下酶的反应速度最高,一般保持在37~40℃,植物酶的适宜温度在50~60℃,并且溶液的酸碱度对酶的活性影响也十分显著。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完整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总结,最终解决问题,不仅训练了思维,还培养了创新能力。

总之,问题导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仅突破传统局限,激发学生兴趣,还活跃课堂,调动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积极参与探究,主动求知,在不断地深入中思考、发现,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落实学科素养发展目标。

(责任编辑 诺 依)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高中生物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