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别裁
——例谈古诗词教学对写作的滋养

2018-02-24 19:01金雪莲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全诗写景抒情

金雪莲

(江苏省睢宁县魏集中学,江苏 徐州)

如何以优秀古诗词来滋养写作,将古诗词教学渗透进写作教学中,我曾在课堂实践中作过一些尝试。以下就杜甫诗教学的几个课例来谈谈我的感悟。

一、从古诗词中学章法布局

元代范德玑《诗格》中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起”是起因,即开头;“承”是承接上文,是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议论,是结尾。“起、承、转、合”是古诗文惯用的行文方法。

比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首联直接点题,照应诗题;颔联承接上句,写登楼所见之景;颈联笔锋突转,由写景转而写到自己的命运;尾联总结全诗,情感得以升华。现代文写作也未尝不可借鉴这种章法,例如,要写一篇读后感,完全可以先引出所读文章,再对作品中某句话或某个细节进行解读,然后转入联系自身经历、感悟来展开,最后回到作品的创作背景,总结升华。

“起、承、转、合”的章法看上去四平八稳、没有太多波澜,但却是最常见,也最易上手的一种结构方式。此外,它还适用于各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性文章、谈对各种艺术作品感受的文章都可以。对于作文结构凌乱、层次不清晰的学生来说这种引导最实用。

二、从古诗词中学写景抒情

古诗词中有大量属于写景抒情类,这类诗中所写之景、所抒之情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写景手法、抒情方式的广泛运用又能为学生写作写景抒情类文章提供非常好的示范作用。若能充分发掘,就可以达到情感熏陶、写作方法指导和思维方式训练相统一的目的。

我尝试的是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首诗在写景抒情上特点非常鲜明,前两联描写旅途之夜所见之景,通过写景展示诗人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是为了反衬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靠的凄怆心情。尾联以景结情:人似沙鸥,转徙江湖,一字一泪,感人至深。全诗以景开头,以景结情,写景非常有层次感,始终有景,又始终满含复杂的情感。正如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教学这首诗,我用了两课时,第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详细讨论了此诗写景抒情的方式,之后布置学生学习运用这种写法,围绕“清明”写一篇抒情散文。第二课时,我先让学生回顾自己习作中写景文字的比例,再引领他们比较两篇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一篇语言优美,引入自然,且能够恰当引用、化用诗句,活用修辞,尤为难得的是结尾处写景中情感的升华点出了中华民族“孝”的主题,耐人寻味,使全文格调立刻变得高远。另一篇则语言低幼化,议论空泛。比较完两篇习作后,我让学生讨论怎样才算是在写景中融注主观意念。此刻,学生已有了自己的想法: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学会思考,力求深刻。最后,我布置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把第一次习作进行升格。很明显,大部分学生的习作都有了质的飞跃。

三、从古诗词中学理线索

第三次尝试是杜甫的《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在教学杜甫这首《客至》时,我先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思考、讨论:作者借助“客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这其实就是全诗的情感线索。通过仔细品读、思考,学生梳理出的答案是“与世隔绝的闲适—独处的孤寂—对客人到来的期望和欣喜—没有美味佳肴招待客人的歉意—能尽兴饮酒的期许”。

问题讨论结束后,我很自然地把课堂延伸到了写作上:这首诗融情于景、融情于事的过程中透露了客人到来前后作者的心理变化。这种心理变化的呈现方法在记叙文写作中也可以学习借鉴。说到此,学生们似乎都在回忆有没有过这种经历。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同学们现身说法,说说自己初入新班级、新环境时如何从不习惯到习惯的心路历程。如此,学生便明白了行文中该怎样将心理变化、情感变化融入叙事里。这样写出的文章自然曲折生动、摇曳多姿。

以上这些,是我的几个课例。其实古诗词不单在谋篇布局、写景抒情、行文线索等方面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它的表现手法、选材、立意、语言都值得我们学习。只是,怎么教还需要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全诗写景抒情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的妙招
春 日
劝学
会抒情的灰绿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借物抒情
柳树
本期主题: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