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丹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江苏 常州)
教育发展学生是要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全面发展、自由发展。这样的教育理念渗透了核心理念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要获得系统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很大程度上是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最理想的路径。
某一个体在面对新颖的、充满各种可能性的生活情境时,能够灵活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学科和跨学科的理念、探究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包括系统化的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内的完整的动力系统,在剖析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品质就是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生所需要具备的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强化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对历史思维的培养,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活跃学生的历史思维,帮助学生在探究奇妙浩瀚的历史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对历史正确而又丰富的认识。当然,笔者看来,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更需要一线教师的教学智慧。从事教学工作的历史教师需要具有紧随时代步伐的先进教学理念,主动学习的意识,丰富的学科信息数据库,擅长精心设计流畅的教学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学流程。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历史教师只是一个引导员,其在课堂上教学内容不是只需学生死记硬背的历史知识,而是需要学生充分调动历史思维用心去理解、分析和感悟的历史知识。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历史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实践历史课堂教学呢?笔者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注重的只是知识记忆性传授,不注意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发散性、创新性、灵敏性等各方面的系统训练。接受这样历史教育的学生往往只是学习的机器,只会呆板地套用知识,不会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头脑中接受到的历史知识更多的是一个个散乱无序的知识碎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琐碎的记忆只会影响他们的思维,学习的要求也在与日俱增,这样实际的学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其实,我们十分清楚历史知识内在的体系性、逻辑性是非常强的,完全可以通过精妙的课堂设计将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形成点面相融合的完整体系。著名的历史学家迈克尔·斯坦福良好的历史课堂中教学表现为教师掌握的历史结构知识能顺利传递到学生的脑海中。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获取的知识往往是支离破碎的,这使得他们虽然学到了一些历史知识,却不能独立叙述历史故事,也不能解释历史现象,更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历史知识。因此,在历史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将散乱的史实进行搜集、整理、概括,系统归类,梳理历史发展线索;通过横向、纵向的多条历史的主线,从宏观上把握不同时空下历史发展总体特征,这就是所谓的“面”;横纵交叉的面形成一段较为完整的历史。教师帮助学生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构建多维度的历史知识体系的过程,就是要求他们尝试调动已学的琐碎的历史知识同现有的知识建立起内在的联系。学生将学习系统的历史,并养成高效的学科思维。
古往今来,历史的发展从来都是渐进发展的,14到15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与此同时,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文艺复兴运动追求人的自由和独立,提倡人文主义,它从思想上吹响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号角。而新航路的开辟在地理范围内拓宽了资本主义市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主要是新航路开辟伴随着的早期殖民扩张。以每一个时间节点为基点,从多个角度联系相关历史知识,通过绘制知识结构图,了解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时期的概况,这样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史实之间关系的把握和理解。
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第一步是整理知识结构,接着是将知识结构转变为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一种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过程中转化成教学行为。但笔者看来,这一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更能帮助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知识的建构促进其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还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更加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切实提高自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要有丰厚的历史知识和宽阔的历史视野。智慧的历史课堂必定是视野开阔、分析透彻、感受深刻的课堂。历史课堂教学要以推动学生成长为价值追求,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形成以史为鉴的思维习惯和意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兴趣教育,即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氛围,把学生引入教材史实所描述的接近历史现场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极大的震撼,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目的,这样的历史教学课堂的构成,必然要求教师要有独特的、高超的教学艺术。
历史课程主体实施者是教师,历史课程实施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堂需要教师过人的智慧,教师智慧的形成要求教师不局限于教材的束缚,而是能立足学科研究,渊博的专业知识,开阔的学科视野。教师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积累厚重的教学智慧,然后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将教学智慧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利用历史学的系统方法和核心内容,这是达成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种途径,其核心是促进学生史学素养的发展。充满智慧的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能施展教师的学科素养,也能发展学生史学素养的教育诉求。
历史课堂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而局限于教材内容的课堂教学必然是过于简单化,这样的历史课堂往往十分单调枯燥,缺乏活力和实效性。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是改变这一现象的有效途径,教师依据历史学科独特的学科特点,以历史学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史料的呈现和解读为手段,精心开展教学每一个环节。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巧妙设置,触发学生对一些史实或史论的质疑,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历史问题、追求答案的兴趣。这种立足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必然渗透教师的教学智慧。把历史学科自身的认知规律和方法引入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以史实、史料等为核心内容,以体验与探究、反思与感悟为手段,最终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优化的历史教学环节,独特的教学立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流程。在这样的历史课堂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必然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力图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全力突破时空的局限,将某一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历史现场“再现”在学生面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站在历史当事人的角度感受他们所面临的历史情境和历史问题,体验历史人物的活动和行为,感悟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对现实的借鉴。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智慧也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历史问题的设置等。一般而言,教师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情景,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缩小学生对历史的陌生感,缩小学生和教师知识间的差距,充分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渴求知识的心理,这将会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其次,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重现历史情境,多媒体为教学手段,增强感性认识。在讲授“南京大屠杀”时,我给学生放映了南京大屠杀纪实影片,放映了日军第十六师团中岛部队两个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彼此相约“杀人竞赛”的场景。当时,全班的学生都受到了极强的震撼和冲击,他们更理解了令人发指的日本法西斯暴行。诸如此类的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同身受地去发现历史、感悟历史,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生命力、有活力,这样的历史学习才更有深度和厚度。历史教育的关键不仅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基于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是充满教学智慧的,是充满有效性的。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不仅从“教”的维度出发,也从“学”的维度考虑。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在特定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之中,获取学科的智慧与素养。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探讨,笔者认识到当前的历史教学改革主要就是由对教材的复述转化为对历史的建构,由对通常意义上的升学的追求转化为对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