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文
(重庆市梁平区新盛镇中心小学)
许多人认为思想品德是理论课程,将思想品德思想传递给学生,学生记住了就可以了,这种想法存在偏差,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记住无可厚非,但是没有实践,理论知识就是一个空壳,价值性严重减弱。但教师如果能开展好单元主题探究活动,那么这一问题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被解决,可以使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单元主题探究活动的意义众所周知,它不但是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还是帮助学生走向生活、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关键。它是一种广泛的、综合性的复杂教学活动,因而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和策略才能有效地完成对该内容的教学,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中找到的一些经验来对该内容的教学展开分析。
新课标对学生主体地位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看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国许多地区都在使用人教版教材,因而教材内容比较宽泛,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主体探究活动也是如此,要想学生主体性在这一教学内容中得到更好的发挥,教师教学前首先需要按照学生的需求对主体内容进行优化,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但要注意不能随意修改,要在教材原主题的基础上来进行,这样既不脱离原有的教学目的,同时还能使优化后的主题更加具体,学生也更能明确自己需要做什么,怎样做,进而在学生主动参与以及不断实践中,思想得到正确的引导。例如,人教版“珍爱生命”这一主题探究活动,教师可以按照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如教师可以从学生喜爱的小动物着手,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进而对珍爱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
许多教师认为既然是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的活动,那么布置任务后让他们自己去完成就行了,但这在小学阶段并不适用,小学生年龄小,没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而且思想尚不成熟,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因此教师不能将探究活动改成放任式活动,需要引导学生将思想品德理论和实践结合,那么教师的精心策划就显得尤为关键。
(1)布置任务
单元主题探究活动是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探究,因此需要教师在本单元的第一课就将任务布置下去,并且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在本单元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完成怎样的任务,因为探究活动需要一定的理论为基础,那么教师教授的新知识也是主题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学生在这样明确的任务中就有了探究的方向,例如在“珍爱生命”这一内容中,教师就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本单元我们将要探究的内容是:为什么要珍爱生命?怎样珍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把这些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交给学生,学生以教材为依据,以问题为纽带,就能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自主探究,从而为有效开展本单元主题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2)划分探究合作小组
探究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小组的划分很重要,要想探究活动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各种能力来为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如每个小组中需要有学习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还需要有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等,在满足这些能力的前提下,教师还需要注意,要注重学生的意愿,尽量做到学生满意,才能有效进行探究。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
参与互动的效果往往要比理论好得多,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表明的也正是这个道理,“看一百次修车,不如动手去修一次懂得多。”而探究活动正好给了学生实践这个前提,因而教师必须要肩负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使命,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的过程,要依据具体学情,为学生提供、创设适合个体差异、满足个体学习需要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使学生充分发挥参与的积极性。
主题探究活动学生是主体,给了学生大量的探究时间,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观察,并合理地给予指导意见,让学生的探究活动能顺利进行,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
评价是探究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要组织进行小组成员间的评价,教师最后还要对学生参与活动及效果进行相应的评价。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把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评价的语言要尽量积极,使学生产生一定的信心,并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体现出评价的科学性,使每名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所具备的能力。
总之,德智体美中,德占据首位,就可看出德育的重要性。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载体,教师必须要做好这一学科的教学工作,使小学生在较好的德育环境中,思想得到正确引导,并通过探究,将教材中的间接经验加以内化、吸收,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崔贵杰.浅谈传统文化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有机融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
[2]姜富勇.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提高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