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课程、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

2018-02-24 15:41刘腊艳
现代教育论丛 2018年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改革

刘腊艳

2017年12月1日-3日,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教育学院领导人论坛”会议隆重召开。来自海峡两岸40余位大学教育学院的院长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教授主持,副校长胡钦太教授出席会议并代表华南师范大学致欢迎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和来自台湾政治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秦梦群教授分别作为海峡两岸论坛召集人致辞。此次论坛以“核心素养与教育改革”为主题,以海峡两岸教育发展与课程改革为背景,从理论范畴、课程改革导向和教学观重建等多角度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体系构建及践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还针对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同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特点、不同专业类型教育核心素养的特殊性以及不同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衔接与培养路径等问题提出了新的理论研究视角。

一、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

自“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以来,海峡两岸都十分重视其对于课程改革的意义,台湾课程改革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明确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指导意义;大陆目前也正在进行面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一)核心素养的价值及意义

南京师范大学邵泽斌教授从生命存在意义的角度对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进行了重构,为核心素养研究提供了多元认识和思考方向。邵教授认为,以生命存在为导向,新时代的教育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除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深层的内涵在于让人们更深刻地去探索和感知生命存在的意义,这一探索是人类永恒的命题。他指出对这一人生终极目标的探索需要给予学生身体教育、经验教育,教会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美德素养。所谓进行身体教育是为了激活生命动能,身体是智慧的源泉和美德的基础,营造积极的身体生态是一切的根本;而经验教育是教会学生真实的实践能力,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活经验的沟通。在教学上,他提倡采取发现式教学,其本质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重新组织或转换人类已经发现的知识,并获得新的领悟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启发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而对于美德素养的培养,则是一种审美人格的教育,需要通过艺术、经典、语言和游戏的教育去激发人对于美的判断、认识和感知,进而去创造美。

台湾屏东大学张庆勋教授通过将大陆与台湾核心素养内涵及其培养目标的对比,提出其共同点都是旨在探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学说来看,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张教授将《道德经》中治人事天观点的解读延伸到教育,提出核心素养要根深固柢成为必备品质首先要从立德开始,培养德能兼备的学生与国民。以“人心、人性、人本”为依归,教学在思维和行动上以人为本,使学生在实践中展现仁爱宽容,以修身为本,进行全人的思考与统合,在处事上将知识、能力与态度相结合。

(二)核心素养对课程意味着什么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于泽元教授探讨了“核心素养对课程意味着什么”的问题。他认为“核心素养”主要是指把一件事做好或解决一个问题所需要的关键技能,因此“成事”是这一素养的根本。抓住“成事的综合能力”并将此作为理解“核心素养”的基点,才能把握好课程改革的取向。

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课程改革的取向主要体现在:进行课程领域划分和课程组织,通过专项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快速掌握技能和方法;通过整合的课程把学生解放出来,激发学生的智慧,推动他们进行更多的探索;课程设计和实施去情境化,让素养在人与情境交互作用中生成;课程实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教师仅作为咨询者和辅助者,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内在探究的自主学习;利用实践性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程序知识的掌握,并检验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促进学生形成高阶思维能力、批判和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具备综合性“核心素养”的能力。

(三)台湾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

台湾中正大学蔡清田教授在会上作了《台湾基础教育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专题报告,详细阐述了台湾十二年基础教育改革的系统架构,全面展示了台湾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台湾在落实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中,不仅将生活情境贯穿始终,学生通过“自主行动”“沟通互动”和“社会参与”所获得的各项知识与技能最终都要在生活情境中实践力行,而且更为关注课程的衔接问题,改革从学生主体、学科领域、课程设计、教学与学习、学习评量等全方位系统连贯地实行。通过将传统课程与核心素养相结合,形成跨领域跨科目的学习内容,强化课程的全面、连贯与统整,纠正了以往课程改革中存在的片段化与脱节的弊端。在课程实施方面,增强了弹性学习课程,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学方面则将学科知识与实践行动的知能相结合,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具方法和策略。在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测中,也注重考虑学生生活背景与日常经验,发展真实有效多样的学习评量工具,力求使评测标准与学生所学、教师所教、学习目标相贴合。

(四)素养导向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

暨南国际大学特聘教授杨振昇以台湾新课纲的研修为例,论述了以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杨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纲的重要内涵,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也有必要与时俱进。课程的改革需要帮助学生培养未来所需的能力,即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经营与协同作用等能力。

台湾新课纲改革秉持自发、互动、共好的理念,透过与生活情境的结合,让学生能够理解所学,进而整合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推陈出新,成为与时俱进的终身学习者。杨教授认为根据这一理念,在实施改革的实际操作中除了要重视知识以外,更要注重行动和态度,并通过学生自身的觉察和省思将三者有效结合。在课程的连贯统整与多元适应性方面,由学校安排弹性学习课程,为学生提供跨领域、多元与生活化的课程来发展学生个性,并通过行政支持、校本课程和素养教学为黄金三角来实现新课纲的实施转化,以期达到培养具备核心素养面向未来的终身学习者。

暨南国际大学杨洲松教授就暨南国际大学以PBL为方法的核心素养课程介绍了相关作法与经验。暨南国际大学采用地方与大学协力治理的方式深化大学与当地的关系,用当地的资源共同创造和强化地方的创新系统。通过营造大学与地方共同学习与实践的场域,让学生接受社会参与式课程,进入社区学习,培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张应强教授提出,科技发展新趋势对大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综合化的要求。因此,在大学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四大素养能力:批判性思维、学习能力、知识迁移和建构能力以及全球胜任力。在科技发展新趋势下,未来社会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经济竞争将更为激烈,具体的知识点在信息和知识“饱和”时代很快会成为“无效知识”。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他们在信息爆炸时代更快地辨识有用信息,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获得是使学生应对不确定性和持续获得“有效知识”的关键素养。而全球胜任力能够为当地和全球所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找到解决路径。因此,大学需要实现在人才培养理念、教学、系科组织、学习和教学评价制度以及课程综合化五方面的变革才能在科技发展新趋势下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的教与学

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实于课程与教学之中。那么,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育改革在教与学的具体实践中如何实施呢?学者们认为,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要有内外动力支持;在教学观念和教学设计上,需要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

(一)核心素养的动力系统

华中师范大学雷万鹏教授通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变革需要怎样的制度支持这一问题的思考,从实证调查的研究材料中得出必须以学习力为内部动力,以外部机制变革为保障,才能促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变革的落实。他认为 “核心素养”的内部动力是各要素共同作用的力量,而在所有的要素中,学习力是其他所有要素形成的最基本的动力机制,因此理解学生学习的机制,激活学生的学习本能,倡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结合学生学习和交流探索的本能激活其兴趣和内在驱动力是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核心素养”形成的外部机制则需要关注真实情景中行政、体制和市场的力量以及家长的诉求。学校在进行以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教育变革中,要积极进行家校合作,得到社会的支持,落实教育评价,使学习与评价相互协同,将内部动力与外部机制两者相结合才能推动核心素养落地。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从观念开始的。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确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主要包括三大基本观念,一是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从“德”和“人”的高度来确立教学的方向和目的,针对教学方向而言,旨在解决为什么而教的问题;二是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要求从“课程”和“学科本质”的视角来确立教学的内容,针对教学的内容而言,旨在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三是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要求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组织、设计、展开教学活动,是针对教学的主体而言,旨在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重建这三大教学观既能实现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构建真正意义的学习中心课堂,又能促使从知识本位的教学转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念的转变。余教授指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科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和提升。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要想走向核心素养,就必须要求教学由狭义走向广义,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让学生的生活充满情趣和快乐。台湾政治大学秦梦群教授以台湾实验教育机构为例,介绍了这一机构设计的动手实践“养能”课程。这一“养能”课程包括饮食教育,让一至九年级的学生轮流为所有学生准备午餐,以此培养孩子的分工合作能力、学习领导能力、预算与安排能力和在生活中的实践能力。

秦院长认为素养教育“教”与“学”的设计与学生本身的生活要密切相关,素养的培育是长时间的累积,必须与实际生活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实现培养的目的,课程教学与生活情境要有紧密的联结,让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并使所教课程具有吸引力以使学生得到正向回馈,让学生爱上这一素养能力的教育并积极主动学习才是核心素养教育成功的关键。他还指出对于素养培育需要采取多元的评量,不能仅靠纸笔测验,还需要类似于“观察其现实生活”等测评方式以检验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三、核心素养:教师提升与发展

课程的改革,教与学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升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回归与提升

青海师范大学李晓华教授在这次论坛上指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自身专业成长的施力者、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研究者和反思者,课程领导力的回归与提升是核心素养落实到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必要条件。他认为核心素养的落实要求教师拥有敏感的课程意识力、强劲的课程开发力、有效的课程设计力和坚决的课程实施力。

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回归主要通过转变教师对课程领导力的认识,使教师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更新教师的课程领导力观念,使教师自觉成为课程领导者;给予教师展现课程领导力的机会,使其真正实现知行合一来实现。而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则需要通过强化教师专业能力,激发其内在动力;调整课程事务,提高教师实践智慧;提供人力支持,搭建教师实践平台等方式实现。教师应通过自身专业发展和学校环境给予的各种机会的内外合力来实现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在对教育理论的深入学习和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刻反思中真正成为有效的课程领导力的拥有者。

(二)核心素养与教师增能

全球化、本土化和信息科技时代的快速变化对未来教育提出了诸多挑战,面对未来,时代在不断变化,而人在生存发展中所拥有的核心素养是应对变化的时代不变的武器。台湾首府大学讲座教授温明丽针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教师增能”的概念,她认为未来教育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自主学习力和转化增值力,自主学习力是一种善于运用整合性知识面对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转化增值力是素养导向教学的历程与结果的展现。未来教育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除了培育学生具备生活、生命、生涯的知能外,更要承担维护社会正义与世界和平的世界公民德行。因此,教师需要意识到其角色已从教学者转变为学习者,学生需要的素养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未来教师转化增值力有三大教学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主;二是参与创客,积极进行互动;三是教师要进行自主学习。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既要强调自主学习力和品格力,也要注重培养团队合作、批判思考和创意问题解决力。

台湾社团法人中华品格教育协会理事长胡玉玲以一所特色高职为例,研究了未来学校教师培育的问题,她认为,未来的学校的优势特征是校企合作更为紧密、学校不需遵守国家的规制,有更大的弹性与多元的活动空间。因此学校要想更好地走向未来,更需要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未来学校的灵魂人物,要强化其跨领域的专业知能,发展多元能力;学校通过建立专业学习社群并营造学习型的学校文化,鼓励进行知识分享,促进未来教师快速学习的能力,培养教师自主学习与教学增值转化的能力。未来高速发达的科技也要求教师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利用信息工具进行教学历程的纪录是教师最基本的技能。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职前培养

台中教育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陈盛贤主任以台中教育大学精致师资培育实验计划为例,论述了深入至实践者的实践场域,理解其实践逻辑是在核心素养导向职前教师培育的运作中培养师范生实践感和实践性知识的关键。台中教育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思骐专门就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她认为临床辅导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在行动中反思获得的,是理论与实务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其贯穿在认知不足与批判反省的实务与行动中,过度标准化的文化底蕴会影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教师是一位终身学习者,其教学生涯就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历程,教师要想使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得到发展就必须通过自我导向学习,以更宽广的视角去发现根植于生活经验当中的智慧,重新建构他者的话语和思想,从而延伸成为适合自己认知的方式。

本次论坛以“核心素养与教育改革”为主题,各教育学院领导人与专家学者从核心素养的价值与意义、形成机制与发展、课程与教学设计、教师发展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性等方面展开的讨论不仅是思想和见解的交锋,更是观点与智慧的碰撞。不仅深化了学术界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学者们就课程改革导向、教学观重建及不同学段核心素养的衔接与培养路径等问题的点评和回应都引发了专家学者的高度共鸣。时代在变化,对于素养的要求也会随着时代而不断改变,关于“核心素养”议题的探讨仍将继续进行。面向未来,如何将核心素养发展与教育改革紧密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仍将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改革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