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已悄然来临。互联网、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活和学习方式。这股浪潮已涌入教育领域,继而引起了教育模式的革命。习近平书记在2015年5月23日于青岛举行的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贺信中讲到“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工作报告,强调共享教育优质资源,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此背景下,诸多研究课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青果在线学校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是全国教育技术规划重点课题之一。基于此课题的 “青果在线”平台是通过线上、线下双线结合,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同时,更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发展。笔者有幸参与此课题的子课题研究,更幸运的是担任创新实验班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有更便捷的资源和更多的机会对新型课堂进行研究。创新班级每人一个平板电脑,实现了从传统多媒体教学的“望屏学习”,转变为师生共同使用技术,实现了动态开放,超越了时空界限。
语文学科拥有自身的学科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历来是研究和争论的焦点。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往往是多数语文课堂的最基本诉求。面对如此高密度的数据、模块化的教学,许多不同的声音一起袭来,特别是饱含文化味的语文课堂,越来越被政治性、工具性等因素导致的“变味儿”课堂所取代,如何呈现情趣、理趣和谐统一,着力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这已经成为语文课程发展的症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要求着力于审美教育以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互享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素养和文化品味、健全人格的提升,这便是程少堂先生提出的“语文味”课堂理念。更准确的说,它是文本、教师、学生和教学方式等要素在语文课堂实际教学这一动态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整体的和谐美。其最根本的便是要返璞归真,植根于文本,植根于生活,将话语权交给学生,品出语文课的美感和语感来。
教学方式上,“语文味”教学主要是通过激发情感、品语言味、阐述道理和幽默点染等方式来实现。“青果在线”平台支持下的平板教学,可让“语文味”更加浓厚。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指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过程中,实现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体现语文味,有质感的阅读和交流是关键,师生共读则为前提。
“青果在线”线上资源丰富,平板教学可以实现资源的及时推送,无纸化的阅读已经成为不可遏止的趋势。有人会觉得没有纸质的书籍,失去了阅读的厚重,也缺乏品味的质感。故纸堆中,遗留着传统和人文的痕迹,在传承中的确需要保存。但在信息化时代中,大量的数据和不断更新的信息,让以往的传统暗淡失色。及时有效的资料整理,成为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关键,迁移至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更是事半功倍。
学生平板更像是其个人书包,是相当大的资料库,既有现存成型的字典、词典,还有一些教学学案和课件。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自由支配使用的固定资源。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师端口,随时随地推送文档资料,格式多样,可以是图片、文档、视频、音频、PPT等。拓展阅读的资料也可以由教师精挑细选后,推荐给学生,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收藏保存,作为个人素材和学习资料。
例如《红楼梦》是高一的必读篇目,120回的章回体小说,涉及人物极为驳杂、情节性较强,要走进它,首先要掌握主要人物关系表,精读前五回。这些对于学生初步阅读起来稍有难度,多数男生对此并不感兴趣,所以进入文本精读之前必要的导读和阅读激趣显得极为重要,这也是语文味课堂实现的前提。教师可以在教师端口,筛选经典情节的影视剧集、专家评讲等资源,进行实时推送。资源的观看,无需统一时间、固定地点,可由学生自由支配,自主完成。作为助读平台,“青果在线”平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何阅读最终止于“唤出你自己”,即教师引领学生,通过与文本的激荡,召唤出来真实内在的自我,在阅读中还原本真。或许学生觉察不到《红楼梦》的美,是因为缺乏细致阅读的耐性,还有就是文化素养欠缺所产生的阅读困惑和尴尬。较深层次的阅读诉求,是不止于情节的熟悉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也不是简单的只言片语的咀嚼,而是体会文中洋溢着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有温度的语文课堂阅读中,教师简单的指引是难以激发学生的热诚的。
适度用阅读辅助手段,师生及时的阅读对话及分享,可以起到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通过“青果在线”平台系统,笔者推送了一系列对《红楼梦》稍有深度的解读资料,内容关涉到小人物命运初探、红楼梦女儿小物件研究、滴翠亭事件折射薛宝钗情感变化、从宫花浅谈黛玉的敏感和成长……这些资料的解读角度比较小,多数是比较容易忽视的情节,却是从小处着眼,抽丝剥茧,咀嚼文字背后沉淀的文化。平台系统中的“在线答疑”窗口,是最重要的师生互动平台之一,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学生可以就阅读中的问题,随时与窗口另一端的老师进行交流。阅读不仅仅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也需要读者与读者的情感激荡。不用面对面的交流,个别内向学生也有了表达自己的机会,这种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阅读说到底更需要内隐型的学习,学生的自我探求欲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前提,新型的学习方式转变,实现了课前课后阅读无纸化,便于资料的提取和使用,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同时,平板课堂并未偏离语文课堂的根本,而是扎扎实实使得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充斥着“墨香”,助推学生咀嚼文字背后的文学、文化。师生在阅读中思考,于思考中陶醉,在陶醉中感悟,于感悟中升华。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是学生进行表达的重要途径,但是许多学生对此心存畏惧。每次谈及作文写作,学生都是满脸愁容,究其原因,要么是“无米下锅”,要么是“无病呻吟”。思维的定式和生活的单调限制他们去深度思考,更何谈能写出有质感的文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创作的快乐,教师急需建立充满语文味的作文教学模式。
语文味的作文课堂可打开学生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贴着生活阐发哲理,可以开启智慧创新思维,也可以怀抱梦想感受生命。人的思维有时候很容易固化,亦很难改变,它涉及到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对事情评价的立场。非此即彼往往是我们容易陷入的思维范式,但是,细究起来,世间万物很难用一个标准衡量,都是比较复杂的存在。这便需要教师对学生在思维方式上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青果在线”平台系统的使用,为语文味的作文教学提供了较多的支撑。众所周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人手一个平板的课堂不是完全低头默示的课堂,而是低头思考而后畅所欲言的课堂,课堂更多是需要沉下去的。教师平板的一键同屏和锁屏功能,很大程度实现对课堂的积极掌控。
以作文讲评课为例,先从审题立意说起,对文题的理解,虽然趋于大同,但也有小异处,而这便是进行交流和深挖的切入点。这时候便可以当堂 “发起做题”,以主观题形式作答,要求学生写下自己作文的立意和文章结构。学生可以选择平板书写或拍照上传自己的思考。教师为保证写作活动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可以设置作答时间,到时间自动提交,所有学生的作答情况一目了然。在发起做题后,教师平板可以查看作答报表,进行同屏;学生在自己作答同时可以了解其他同学的提交情况,互相形成了共同监督体系。在停止作答后,学生可以查看所有提交同学的作答情况,达到思维共享。
这样,教师在选取学生作文案例进行阐释的时候更加具有时效性。教师可以投影学生平板信息,学生在阐释同时可以在平板上进行手写补充,弥补初次作答的遗漏。笔者选择三位立意为“爱的味道”的学生作文,利用屏幕的分屏功能,将屏幕分为三个,将三位同学作文原稿投影,与学生平板同屏。三人一组,每人各领一篇文章,就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做好详细的批注。小组合作完成对三篇文章的整理,提炼出如何在相同立意中找出新意。组长进行最后整理,将小组研读成果进行展示。同样体现的是爱,这种爱的呈现需要承载,第一位同学是寄托在爷爷的茶,茶的味道凝聚着我和爷爷的过去,饱含我对爷爷的期待;第二位同学将爸爸对妈妈的爱凝聚在折旧后的百合花上,爸爸对妈妈的爱建立在相互的体谅和理解之上;第三位同学通过父亲身上消毒水的味道,找寻到对生命的理解,由小家之爱升华到人世大爱。
范文研究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其投入到课堂的情绪高涨,并且每个人的关注点各异,及时的交流和共享也使得语文味的课堂日益繁荣。学生思维质感也愈加增强,这无疑为大众化的作文注入一剂新鲜血液。
“青果在线”平台支持下的平板教学课堂,将分享的及时有效性发挥到了极致,学生的专注性明显高于传统课堂,全员融入使得语文课堂拥有恒久生命力。新型课堂可以突破教与学的边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功能不再止于提问和讲评。数据化和模块化的信息技术带给语文课堂不再是冲击,而是使其充满了更浓郁的“语文味”。平板的使用不是对传统的完全颠覆,而是更好的辅助教学,最大限度的优化教学的手段。
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学科,需要在新兴与传统中找寻平衡,以文化味为主要代表的语文味课堂,承担着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面对信息化,执教一线的教师不应恐慌,而应该在实践中摸索,探寻出更科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持久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