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徐红芬
苏教版语文新教材以其丰富的人文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但新教材文章篇目多、容量大与教学课时少形成了激烈的矛盾冲突,怎么办呢?《图片两组》是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中的一篇文章,这个专题共有四篇文章,这些文章的主题全是反映战争残酷、呼唤和平的,内容集中但也单一,文章也较浅显,因此许多学校《图片两组》一般都是让学生自学的,学生走马观花地浏览一下就过去。但是《图片两组》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文本,应该怎样发挥它的价值,如何进行浅文深教呢?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上课后,我先让学生进行比较,这篇文章与前三篇有何不同,学生很快明白,这篇文章是借助图片来表达主题的。在给学生几分钟预习的基础上,我就让学生自主质疑。学生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图片与文字有怎样的区别呢?怎样读图呢?这几幅图片都是同样的主题吗?这样的自主提问,是建立在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后提出的思考,而不是老师备课时预先安排好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动态的,而不是预设的。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上课,他就是课堂的主动者,而不仅仅是老师教授的对象。
面对图表,我们该怎样解读呢?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一起看第一幅图片,让学生大胆地说,图片上有哪些重要的信息,作者通过图片想告诉我们怎样的主题。学生先是看到了图片上的废墟和小孩,再仔细地看出了小孩浑身是血,并且张着嘴巴在大声哭喊。通过图片,学生了解到作者是想表达战争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和痛苦。这时我让学生自行总结,应该怎样解读图片。学生逐条总结,得出读图的三个环节,即读、看、悟。读即要从文字说明中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事件;看即要观察图片,揣摩细节,把握人物内心;悟即要体会作者创作意图,感悟图片思想主题。这些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诗学生集体自主探究后得出的方法,他们在这过程中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然后,我要求学生选择其中最能震撼你的图片进行自主探究,要求认真读图,认真思考,了解图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这样让学生自行总结方法,然后运用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就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传统的课堂点评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点评学生,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学生却始终处于被点评的客体地位,等待着老师的指点、评说,很少有自我锻炼的机会。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是具有生命的人;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指令者。因此,在教学中我把点评的权力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把点评的过程当作是对自己学习行为自我调控和自我塑造的过程,让学生在点评中学会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自己。
在给图片写解说词的教学环节,我先让学生分析图片解说词的基本写法,然后组织学生拟写第三幅图片的解说词。学生很快地拿起笔认真地拟写,然后我让同桌相互点评,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把自己拟写的解说词大声地念给同桌听,然后互相点评。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也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
在同桌点评完后,我让学生互相推荐或者毛遂自荐,结果很多同学都要举手发言。第一个站起来的同学是毛遂自荐,他深情地说道:“左手抱着的是可爱的儿子,右手握着的是冰冷的钢枪。左手握着的是浓浓的亲情,右手握着的是祖国的责任……”这个同学刚读完,全班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位同学点评道:“他的解说词,不仅写出了图片的内容,具体的细节,而且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揣摩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语言精炼,富有感染力。”同学恰当而中肯的评价给了这个同学以最好的鼓励。
这样的点评,融洽了情感,产生了自信,点燃了智慧,激发了创造,使学生不仅能积极参与,而且敢于否定,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在相互点评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
课堂总结是对学习过程的系统梳理,常见的课堂结尾是老师对本堂课的内容来一段充满激情或富有哲理的总结,从而圆满地结束课堂教学任务。但笔者把这项权利交给了学生,我说:“这堂课我们学完后,大家有什么收获或感想?”短暂的思考后,有学生站起来说:“今天我们通过两组图片认识了战争的罪恶和残酷,要是将来我做了国家领导人,我一定会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事业的,我一定会尽我所能让更多的人分享和平的阳光。”这铿锵有力的誓言是我们学生发自肺腑的心声,他们学习了文章,对于战争的认识更深了,对于和平的渴望更为强烈了。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作为教师应当把爱心献予学生,把读书、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学习方法传于学生,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让自主学习成为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