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洪蓝初级中学 甘巧生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外部教育形势下,提升学校教育品质和打造学校品牌已成为许多学校殚精竭虑地追求,当然德育工作走特色发展之路也就顺势而生。笔者探寻了区内几所中小学校所走的“发掘乡土资源,打造德育特色”之路。
区实验小学在学校墙壁上绘制了浓郁乡土特色的古代“中山八景”。这既有乡土特色又有古韵的文化墙,俨然成了学校一道靓丽风景线,又似一位位无声的“师者”,在悄无声息地熏陶孩子,让美走进孩子内心,让美影响孩子的言行。
区第二小学编写了具有地方特色、饱含乡土气息的校本德育教材《源头》。第二小学地处百里秦淮的源头,《源头》之名由此而来。学校期望《源头》能激起孩子们那纯朴的家乡之情,踏入第二小学,开启孩子们人生的航程。
区第一中学在校园旧址上重修的插竹亭,已成为学校重要德育教育基地,昭示着学校希望一届届学子像先哲一样勤学成才、立志报国。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发现“发掘乡土文化资源,打造学校德育特色”正是许多学校的不二做法。那么,如何全面发掘乡土资源,开拓“乡土德育”内涵,提升“乡土德育”质量,真正将乡土德育打造成学校特色品牌,结合实际,笔者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是无声课堂。那么,如何建设德育特色校园,营造向上育人环境呢?我们必须坚持“利用乡土资源,打造德育特色”的理念,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突显环境育人的优势。
学校德育活动突出乡土。1.开展乡土特色鲜明班会活动。在每周班会活动时间里,依据班级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种乡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结合建党九十周年,开展“话说家乡新貌”活动;结合抗战胜利周年纪念,开展“寻找家乡的英烈足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吃苦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老爱幼的美德;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2.邀请乡土名人做报告会。在学校举行的各类报告会中,多利用乡土资源,贴近学生实际,教育效果更佳。比如:在“人生课堂讲座”中,我们可以邀请家乡名人为同学们作“放飞理想,把握今朝”为主题的讲座;邀请家乡成功人士谈自己的奋斗历程……3.精心安排好“乡土德育沙龙”。面对德育教育中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举办形式更为自由的“乡土德育沙龙”:“利用乡土素材,建设班级文化”“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孩子责任感”……谈经验,诉困惑,互交流,明方向,谋策略。当然,乡土德育活动形式还有很多:辩论会、演讲会等。
校园建设上渗透乡土。1.文化墙的建设上突出乡土。我们可以搞文化墙、文化橱窗等,可运用乡土元素、乡土名人、民俗风情等,版块多样,内容详实、图文并茂。通过这些宣传,让同学们更便捷地了解家乡,做到“知家乡”,进而升华“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思想。2.宣传牌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乡土。如在教学楼走道悬挂的宣传牌,就可以用到区内森林公园、科技园、农业园等乡土风景,独特的乡土风景无疑是陶冶师生情操的生动教材。
展示平台体现乡土。1、体艺展示平台。学校、全区可以举办体育艺术节,创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每年的体育艺术节上,吸收乡土元素,开展各类体育艺术活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体育艺术节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极大的释放了学生创造的活力。2.校刊平台。在校刊上刊载学生取材于乡土的习作,可以引导学生多渠道了解家乡、认识家乡,进而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学生借助于这一栏目设置,开始关注家乡人与事,交上来的稿子中更是流露出爱家乡的情感。当然,展示成果的形式还有很多,我们都要注意渗透乡土元素。
一个学校要把“乡土德育”做大、做强、做出特色,那就要把乡土资源引进课堂教学,每门学科、每个教师都要有作为,这是我们乡土德育工作的起点。
体育教师可将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如划龙舟、跳龙灯、踩高跷等)引入体育课堂中。这不但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更主要的是让更多学生有兴趣参与这种乡土特色鲜明的体育活动。从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锻炼身体,而且更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无形之中也传承了民间文化。
农村初中生作文写作现状令人焦虑,面对学生写作内容的虚假、鄙俗与苍白的现状,许多农村教师都束手无策!怎么办呢?比如教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明文后,可以结合“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有选择地写家乡的风景名胜,学生有兴趣表达,也乐于表达,自然而然考虑怎样谋篇布局、锤炼语言等。所以,开发和有效利用乡土资源的课题研究可为解决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出现的问题提供极为良好的途径,也使学生更加勤于关注家乡风土人情,了解家乡传统文化。
美术老师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机会,带着孩子们到野外去写生。有些地理位置优越的学校,甚至站在校园里,便可以目睹家乡的迤逦风光。当然,美术老师还可以开设手工做布鞋、纳绣花鞋垫、编竹制品等课程,这些课程里都蕴藏极丰富的美术资源,但都已在我们生活中渐行渐远了。通过这样的课堂教育,不仅让美术课堂有声有色,让学生领悟到生活处处皆有美,更关键是拥有一双善于审美的眼睛,也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生活的热情,哪怕身在大都市外的农村也可以艺术化的生活。
学生可以结合书本实际,搞好专题调研,查阅相关资料,撰写有关家乡环境变化的小论文,并提出改进办法,这必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历史、地理老师可以利用家乡山水风光、人文景观、物产资源等活教材,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打造学校德育特色”的工作重心在学校,但不是仅仅停留在学校,更要不断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形成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的合力,建立起立体式的乡土德育网络,使学生全方位地得到陶冶,全过程地受到熏陶,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为乡土德育注入永久的活力。
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乡土。学校可以根据学情、校情的不同,灵活安排好社会实践内容。例如:清明时节,我们可以安排到烈士陵园等祭奠烈士,弘扬先烈精神;重阳前夕,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到乡镇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奉献自己的爱心;各学期期中考试后,我们可以陪同学生一起到企业工厂农村参加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与艰辛。国防园、农业园等都是很好的社会实践基地。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各种文体活动。每年各地都要组织大型文艺演出,在此周边的中小学都可以组团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我们可以开展家校联合式德育实践活动,发动学生开展实践调查,突出乡土资源的利用,如整理乡土名人资料,调查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学生假期生活,更有利于培养爱家乡情感、立志服务家乡的愿望。
实施“乡土德育”工作过程中,只要我们以建设乡土特色校园为重点,“学科德育”为中心,实施家校合作、社区联动来拓宽乡土德育渠道为生长点,全面盘活乡土资源,定能克服传统德育过程假、大、空的弊端,丰富乡土德育内涵,提高学校乡土资源的实效,打造学校德育特色也就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