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优质校建设的路径探索
——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2018-02-24 09:21谢仁华管嫦娥
西藏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产教优质办学

◆谢仁华 管嫦娥

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其中明确指出,支持地方在2018年底前建设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简称优质校)。这些优质校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精准的办学定位,鲜明的专业特色,强大的社会服务能力,高度契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内领先的综合办学水平。从优质校的共同特点中,不难发现,优质校与2006年提出的示范校及2010年提出的骨干校建设的侧重点完全不同。示范校重点抓专业建设及工学结合,属于教学层面,示范校的建设增强了高职院校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意识,深化了产学研合作;骨干校重点抓校企合作和体制机制建设,属于办学层面,骨干校建设创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而优质校建设,则着重抓高职院校整体质量的提升及深度的产教融合,属于管理层面。目前,在全国争创优质校的大环境下,立足本校实情,探索以何种路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彰显学校优质品牌和专业特色,成了所有争创优质校的高职院校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精准定位,彰显特色

高职院校要建设成优质校,首先办学定位要精准。[1]办学定位必须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必须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高职学生技能培养、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差别化发展”理念精准定位,从中体现学校在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凸显学校的品牌特色。如果脱离了学校实情,缺少基础,办学定位则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最终结局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法实现预期的办学目标。因此办学定位应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要脚踏实地,量力而行,既不能好大喜功,亦不能自惭形秽。如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从地质起家,根据学校的“地质特性”及赣州矿产资源富足的特点,学校对接国土资源产业,面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等领域,打造了国土资源品牌专业群,形成了清晰的办学定位,为优质校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大部制改革,提升治理效能

优化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水平,是优质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机构设置和本科院校几乎一致,采用了“科层式”管理,行政人员所占比例较大,有些院校真正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不足三分之二,导致任课教师心存不满,怨声载道。此外,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为完成一些新的任务,如混合所有制办学、现代学徒制试点、创新创业等,往往缺乏顶层设计,仓促设置新部门,应对以上新职能,进一步加剧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现状。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该效仿国家2018年实施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实行大部制改革。重点解决决策、执行、监督的体系问题,着力解决行政机关功能越分越细,部门职能模糊,权责不一,效率低下等问题。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以资产为纽带,将财务处、基建与资产管理处两部门合并为财务与资产管理处;以服务学生为纽带,将学工部、团委、心理咨询室合并,成立学生服务部;以服务教师为纽带,将组织部、离退休职工管理处合并为组织与管理部[2];以服务教学为纽带,将教务处、督导室、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现代教育与信息中心合并,成立教学服务部。通过大部制改革,合并相关职能部门,能使部门数量减少、规模扩大,将原来属于不同部门间的协调变换为一个部门里的协作。能分别将隶属于财务与资产管理、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于教学的工作在同一个部门内完成。这样通过大部制改革,就能理顺学校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促进优质校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转变发展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高职教育一般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外延式发展,另一种内涵式发展。外延式发展,侧重于数量,即学校的规模,在校学生人数,它的增长往往依靠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对教育资源的消耗,反映的是学校教育发展的表层,在某种层次上体现了学校教育的真实水平。[3]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教育教学的质量,必须满足社会和师生的现实需要,不管这种需要是隐含的或是明确的,反映的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深层。

目前,争创优质校的各个高职院校,都是基础比较好的学校,在之前的示范校建设、骨干校建设等各类建设过程中,都完成了外延式发展。因此,对其而言,当务之急,就是转变发展模式,将发展模式转变为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并且使学生在胜任岗位工作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多年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非常重视学校内涵建设,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1)师资队伍建设:为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学校实施了校企岗位轮换制、企业实践锻炼制、教学科研能力达标制、青年教师双导师制,推进了师德师风、教学业务能力、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的建设,建成了一支专兼结合、实力雄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率达96%。(2)专业建设:立足国土资源行业需求,不断加强专业建设,目前,国土资源调查等4个行业特色专业的综合实力处于国内同类院校同行业领先地位,成为学校的品牌专业、精品专业。(3)实训基地建设:新建了东实训楼,满足了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相关专业的实训需求;建设了面积约15000m2的地质园馆,满足国土资源相关专业的专项实训;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校企共建了18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四、深化产教融合,增强校企合作

优质校建设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使整体质量全面提升。产教融合是达成质量提升的根本路径。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首先必须把两个体制机制建设好。

一是构建校企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校方要以互惠互利为基础,以体现双方诉求为宗旨,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一方面,学校要立足于地方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校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办学吸引力。在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要紧紧迎合行业企业的迫切需求,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体现自身应有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要将自身的优质资源同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整合在一起,让自身资源在企业设计研发与产品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使深度产教融合真正落地生根。要确保产教融合长期有效,只能依靠体制机制来保障。而双方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建立体制机制的重要根基。[4]因此,要真正创立高效的协作机制,就必在资源整合方面进行充分的校企合作。

二是建立和完善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协同育人,是深度产教融合的真正体现。因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组织机构差异性很大,只有通过建设和完善体制机制,两者才有可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协同育人。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为了实现与企业的组织机构充分无缝对接,要根据实际调整学校的组织机构,双方共同构建校企联合工作组织机构,加强沟通和协调,这是构建校企合作长效体制机制的根本所在。二是在跟岗实习、顶岗实训、工学交替等方面,双方要进一步深度合作,全面协同育人,如建设“厂中校和校中厂”的实训基地,学生的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培训对接,专业课程与技能的一体化开发等。三是进行人员的深度融合。将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融合起来,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实施一体化管理,对教学业绩和生产业绩进行一体化评估与评价。只要做到了以上三个方面,就一定能实现实际意义上的产教深度融合。

五、结束语

优质校建设的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优质校建设的重点内容,立足学校实情,确立精准的办学定位和形成清晰的办学思路,凸现学校品牌及专业特色。大力进行大部制改革精简非教学的行政机构,提升治理效能。以三个本位原则为基础,不断推进内涵建设及丰富其内容。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建成具有精准的办学定位,鲜明的专业特色,强大的社会服务能力,国内领先的综合办学水平的优质高职院校。

猜你喜欢
产教优质办学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