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说、议、讲、评”教研模式的探索
——基于培养学生健康思维

2018-02-24 02:52崔志军林海波
现代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每节课教研组教研

■ 崔志军 林海波

一、直面困境

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道第一初级中学,虽有百年历史,但面临种种困境。校址多次变迁;划片招生区域生源复杂,父母均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不足1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35%以上,留守儿童占30%左右;家庭文化、教育的差异,导致许多学生习惯差,素质低。教师队伍老化,平均年龄已达46岁,年轻教师仅占10%。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优秀教师数量少,部分学科教师教学能力比同类学校相差很大。学校以往实行周集体教研,教研时只确定教学进度、任务,粗线条教研,教师间没有思维碰撞,无法实现智慧共享;工作浮于表面,阻碍教师专业发展。如此备课,课堂只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课堂改革无法落实。

面对种种困境,文化一中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创新教研管理和实施方式,以培养学生健康思维为核心,以打造区域“教研示范校”为目标,以认真实施“说、议、讲、评”模式为抓手,积极寻求出路。

二、模式解读

“说、议、讲、评”是指按“说课、议课、讲课、评课”流程进行的集备课与教研于一身的校本研修模式。它倡导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以落实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显性手段,以发展健康思维和核心素养为主线,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智慧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该模式实施时分三个层次:一是学期初和学期中集体备课,粗线条进行教学进度确定、基本任务划分及阶段性工作总结;二是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进行下周“节教学”的细致划分,剖析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分配任务;三是每节课的内容说议。

“说课”,是指在主讲人充分备课、共享备课稿,其他教师认真阅读提出修改意见后,在年级教研组内进行说课。“议课”是指分段说课后,其他教师提出质疑。议课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提出改进意见,重点内容要细到每一句话。集体商量后,选择最佳方案。“讲课”是指教师进行授课。“评课”是指在课后进行个人自评、观课教师互评。反思是教师个人能力提升的催化剂,互评是实现教师智慧共享的有效渠道。及时进行评课活动,有助于趁热打铁,找出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三、模式实践

(一)优选组长,规范过程

学校推行“说、议、讲、评”之初,许多教师心存顾虑,担心增加负担或影响教学质量。学校依靠优秀教师的带动和引领,打破教研坚冰。

首先,学校安排理念先进、效果领先、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协调能力强的“两先三强”式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随后,学校召开组长会,明确提出三点:一是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进行教研,学校实行“过程评价”;二是各教研组每天留出一节课,固定教研时间;三是组长要起好带头作用,确保教研落到实处。具体流程如下:

1.每周一议

为推进“说、议、讲、评”,每学科每周固定两节课进行集体“说、议”,整体安排下周教学内容、进度、每课主备人,探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易错点等。每周一议,落实了单元备课,教学任务变得目标清晰、重点突出。

2.每课一议

每节课上课前一天,进行“说、议”。“说、议”前,所有教师要研究主备人的教学设计并写出建议。“说、议”时,主备人按教学流程说明各环节的设计意图、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采用的教学策略等;其他教师进行质疑补充,形成优化的教学设计。每课一“议”,将课“议”到了实处,经验分享、观念同享、智慧共享,实现了教研精细化。

3.每课一评

每节课后,教研组内要交流授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即时反思和自我评价,开展组内评课。领导或其他学科教师评课,进行跨学科理念碰撞。每课一评,通过个人自评、同组内评、跨科互评等方式,实现了理念引领,引导教师调整教学行为,改变教学方式。

(二)全面实施,深度细化

教研活动,贵在集思广益,文化一中“以活动促落实,以指导促发展”,推动教师全面参与“说、议、讲、评”。

1.多方位展示,引领实践

每学期初,要进行三个层面展示。一是优秀教师的立标课和教学经验交流,介绍教学设计理念、处理问题的方法、课堂控制策略等,为课堂教学“立标”。二是优秀教研组常态化“说、议、讲、评”展示和经验交流,介绍如何把握教研重点、突破教研难点和确定教学实施等,为教研活动“立思”。三是各学科同层次教师进行赛课,围绕学生“学”进行观摩,为教学“立效”。

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展示引领,让“说、议”不再是纸上谈兵,教师们相互借鉴、补充,教研在实践中不断细化、不断完善。

2.常态化观课,关注实效

我校常年坚持年级组、学科组、业务分管领导三个层面的常态化观课。为保证观课效果,我们依据课堂观察理论设计了不同维度的观课量表:有以书写、卷面、坐姿等习惯为核心的;有以应答的质量、数量、参与交流活动等思维外显为目标的;有关注学生对实验、视频、问题、音乐、图片等教学情境反应的。这些量表,关注真问题,以改进教学为目标,让老师们放下包袱,不再排斥听评课活动。

3.多维跟进指导,促进发展

每次观课后,针对问题进行跟进指导,给出具体的建议。基于问题解决的跟进式指导,对教学理论运用、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反思起到积极的驱动作用。系列化推进活动,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教研情况;常态化听课、跟进指导,让教师学会反思,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也发生根本改变。

(三)系列举措,跟踪支撑

为推进教研,学校提供了条件支撑、制度支撑和管理支撑。

1.改变办公模式

学校改变办公模式,教师按学科组办公,方便同学科教师交流、沟通、借鉴;分管领导随学科办公,全程参与教研,成为学科教研的管理者、引领者。

2.修改考核方案

学校根据“说、议、讲、评”情况,一对教师分三等评价,分计8、4、2分;二对教研组分等评价,分计5、3、1分。若教师或教研组评为三等,则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团队评价和个性评价都指向过程,不认真“说、议”,就是拖了组内其他成员的后腿,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被激发出来。

3.全程多元验收

为全面了解教研成效,学校领导以身作则,进行常态化观课。几乎每节课都有领导推门听课,随时进行教研验收。有连续跟踪同学科组不同教师的跟进式听课;有观课后找同组其他教师进行课堂介绍的比较式检查;有分段听课看衔接的交叉式听课;有同时走进同学科组不同班级的双向跟踪听课。学校领导还通过电话家访、家长调查问卷、家长委员会面谈等方式,了解家长对课堂教学的看法和意见。

教师具有“说、议”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了教研流程,明确了教研重点,“不说议就不能上课”成为共识。目前,文化一中的“说、议、讲、评”已经步入正轨、走入常规,教师们感觉到充实,教研不再需要督促,已成为习惯。

四、成效反思

实施“说、议、讲、评”教研模式后,课堂“活”了。良好的问题设计、情境创设引发了思维冲突,学生积极思维,由“要我知”变成“我想知”;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把任务交给学生,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间相互研究、讨论、补充、完善,进行自主建构,从“我想学”变成“我会学”;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实现知识的应用迁移,学生从“我只记”变成了“我要用”。学生有了精气神,不仅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在经典诵读、艺术展演、阳光体育、篮球、足球、征文、演讲等各类比赛中,也是捷报频传。

近几年,文化一中的教师队伍迅速发展,80%的教师胜任毕业班或结业年级教学;出现三位市级名师、两位特级教师、一位齐鲁名师;30多名教师获得省市级优质课;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几十篇。培养一年的新毕业教师,择岗到新学校均达到胜任水平。这一切,都得益于“说、议、讲、评”的全面落实。

尽管获得各级领导众多同行的认可,但我们清醒地看到,“说、议、讲、评”已发展到瓶颈期。学生的健康思维方式如何进一步外显?积累的常态化教学资源怎样体系化、内涵化和个性化?在“互联网+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形式下,又将何去何从?如何实施分层教学促进优生和待进生的发展?面对高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我们将继续坚持“科研兴校”,在各级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深化“说、议、讲、评”,全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为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每节课教研组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我会跳绳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What To Do With Minutes To Go In Class(2)
北京 小学初中将打破每节课45分钟惯例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