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系
(新疆艺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中国书法教育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当前,随着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书法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
发展新疆书法教育事业迫切且重要,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新疆首个高等书法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新疆艺术学院书法系将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从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语教学和增强各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角度,科学制定人才培养体系和方案,走稳、走好我院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
书法从广义上讲,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是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中国汉字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狭义的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
中国书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悠久、优秀和具有民族性的非遗项目,是仍然有着极强生命力并显现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遗产。
弘扬中国书法传统,培养书法艺术人才,在当今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书法凸显“四性”特征,即文化性、人本性、社会性、国际性。书法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图表,做书之“法”和做人之“法”统一,教人“敬正”“知耻”。书法中蕴含着刚柔性格、进退智慧,贯通着真善美的高雅品位追求。书法的教育和传承,可使每一个国民都得到心灵的滋润、灵魂的提升、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且有益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持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弘扬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化自信是最广泛、最基础、最深入的自信。南怀瑾先生曾说:“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是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能翻身。”从中国历史和实现来看,包括中国书法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和根基所在。因此,必须大力弘扬中国书法艺术,书法教育关系到中华文化发展和文化自信。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晓云认为,书法不是少数人的艺术,而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必须从小培养、不断坚持、点滴积累、薪火相传,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长期以来,由于文字与书写断裂,造成书法作为国民基本文化素质的缺失,对汉字整体认识的缺失,继而造成了对中国文字以及文化发展的断层。因此,传统书法的传承,已经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
在世界文化不断碰撞的今天,传承中华文化意味着传承文化的自觉和民族的自信。我坚信,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首先要从“我”做起。我们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就像一棵大树的根,“四书”等文化经典就像一根根枝干,而我们每个人,则像是一片片的小叶子。文化自信,就是要将传统文化的营养从根输送到每片小叶子上。由此,这棵树才能根深叶茂、绿树成荫,庇护我们子孙后代,遮风挡雨,有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文化带给我们的。这种自信,是我们自己长出来的。全民族文化自信了,我们就能够抵挡外界的一切搅扰侵袭,就知道如何理解、认识、融合外来文化,就能够理性、稳步、踏实地走向世界。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思其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的根。新疆艺术学院书法系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和举措,旨在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书法专业人才,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的卓识和倡导,激发社会各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弘扬热情。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以汉字为重要载体的书法教学不光是一种美的教育,还具有育德、启智、健体、审美的综合效应。书法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书法艺术欣赏能力,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新疆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书法艺术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施行)是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等的国家基本法。在新疆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国语教学,既是我国宪法、法律的要求,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当前新疆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中国书法艺术进校园、进课堂过程中,暴露出专业书法教师资源匮乏的现实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弘扬实效。新疆高素质书法专业教师师资匮乏,各级各层次学校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普遍乏力,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新疆各民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因此,新疆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中国书法课势在必行。为此,必须大力培养新疆专业书法人才队伍,不断规范和加强新疆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国书法艺术浸润学生心田。
上述中央精神的提出,给发展中国书法艺术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契机和政策保障。
书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科体系支撑和学术团队平台。2018年,在自治区党委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新疆艺术学院书法系正式揭牌成立。新疆艺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书法系的建设和新疆书法艺术人才教育培养事业,从全院范围内选调精兵强将充实书法系师资团队,并积极联系新疆文艺界的书法家组建外聘导师团队。以上基础性工作的扎实开展,必将为接下来的书法艺术人才培养实践创造良好条件,提供队伍支撑。
书法艺术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践,依托于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具体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都是极其关键且重要的,是最核心的问题。新疆艺术学院书法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一是中国书法概论、引论、史论、评论等;二是书法艺术鉴赏、赏析等;三是书法实操;四是书法艺术创作;五是书画市场分析、书画艺术中介及运作等;六是中国古典文学、哲学、美学等通识课程;七是书法教育、书法课程论、书法教学法等。
构建上述人才培养体系的初衷在于,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拓展学生艺术审美视域,提高实操及创作能力、书法教育教学能力、分析书画市场能力、书画艺术市场中介服务能力等,真正培养出一专多能、适应性强、新疆书法教育急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新疆独特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都为新疆艺术学院书法系的人才培养和实操锻炼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新疆出土的木简、玺印等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参考资料。自治区党委提出要大力发展新疆的文化旅游产业,这也为新疆艺术学院书法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缺口。例如,全疆各地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的石碑、牌匾、传统文化景观带、山石摩崖石刻等,都需要大量的中国书法元素植入其中,以增强各旅游景点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气息、旅游景点的人文观赏性,提升旅游的层次感。总之,对于新疆艺术学院书法系的人才培养实践而言,新疆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是“田野”“宝藏”和“训练场”。
打造大师队伍,广泛交流合作,发挥区内外知名书法家的智库功能,积极引进高水平的疆内外书法名家到新疆艺术学院书法系任教、代培书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提高我院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层次和水平。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我们对未来新疆艺术学院书法系书法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景充满了信心。我们坚信在学院党委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院书法系书法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景必将是一片光明,前程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