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文 谭欣
摘要:校企合作是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需依托“校、政、企”资源,着力校企协同合作、深化教学制度改革,构建校企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符合行业需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培养体系
1校企合作的现状
1.1校企合作的内涵
通过校企合作,高校的人才培养可以对接企业实际需要,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高校自身的影响力。来自高校的最新科研成果,能够有力的助推企业革新和竞争力的提升,进而促进行业社会的健康发展。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近年来陆续推出多项相关政策和计划项目,旨在大力推进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不同学校之间,各级学校和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以及各级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
1.2校企合作的发展概况
1.2.1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
纵观来看,欧美发达国家有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
美国产学结合模式立足于区域经济和社区,大力提倡合作要开办在对应社区、要服务于社区,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有地方产业的产学结合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校企合作形式要求企业广泛参与产学结合,对于学生的实验实训项目,工作环境都要和实际工作最大程度重合,以便更好解决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水平;澳大利亚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对产学合作运转所需要的办学经费进行多元化的合理的不同程度分担,并从各方面重视教育的终身性;加拿大产学结合模式强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围绕行业的不同职业岗位的需求来设计实用的富有实践性的教学计划。
1.2.2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
(1)校企合作订单班。
行业知名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订单班”,企业依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大纲。部分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全部来源于企业,学生的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工作全部在对应企业完成。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去企业工作。
(2)其他校企合作形式。
①开展专题讲座。企业受学院邀请,对学生开展电子商务行业领域发展趋势的,对今后从事的行业领域、岗位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②共同编写教材。很多学院在编写教材时,会邀请企业员工共同参与,融入企业的部分业务流程和真实案例,使编写的教材会更接近行业的真实状态,让教学活动与行业动态同步;③承担部分实践课程。邀请部分电子商务企业专家到学校参与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将企业的工作流程以项目式教学的方式融人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④深入企业调研。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岗位调研或者对有毕业生的企业进行定期回访,了解企业需求以及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出对应调整;⑤专业顶岗实践企业与学院专业达成合作协议,提供部分岗位给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由企业组织员工对学生的顶岗实践进行指导,并协助其完成毕业设计。
2校企合作的问题
2.1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校企合作中,高校希望企业照单成批接收学生。然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考虑到管理和培训成本,一般企业往往只愿意选择专业基础扎实、勤奋努力的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企业也不难以为学生安排详尽的指导,依然主要依靠学生的岗位悟性去适应当前的工作。学生结束实习期之后,愿意留在实习企业工作的并不多,企业还是需要通过各类网络招聘网站进行招聘解决员工短缺的问题。企业考虑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就会在实习合作中逐步丧失积极性。
2.2校企合作资金短缺
近年来,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持续增加,学校主要将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添置和更新学生校内实验实训设备、改善学生学习及住宿环境、选派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活动之后,所能支配用于校企合作的资金并不多。企业基于实际运营成本考虑,对校企合作项目的投入也比较谨慎。校企双方资金短缺使得项目开展异常艰难。
2.3学生顶岗实习效果不理想
因高校专业教学条件所限,使得教学环节与实际的电子商务工作流程脱节,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电子商务岗位核心能力,无法迅速胜任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工作,在企业中失去了应有的发展机会,还有些学生被企业分配到跟专业相关性不强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实习结果欠佳。
3应用型导向下的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体系
3.1构建起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依照岗位能力要求,细化、优化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对准行业需要,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强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设计。
(2)以“国际接轨、产业协同”为导向,重点加强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内涵协同建设。与国外高校合作,动态更新课程内容,增加双语课程的比重,保持课程体系的先进性。探索面向国内产业紧缺岗位的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使课程体系自始至终给学生一个国际化、产业化的氛围。
(3)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精准”培养、“模块化”培养。校企合作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校企紧密协作才能保障其顺利开展,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为企业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对口人才。
3.2强化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2.1优化多层次、立体型的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
全面整合现有校内外实验、实践教学资源,理出层次,建立制度,使之形成由“认识实践”到“专业实践”再到“创新、创业实践”企业全程参与的多元化、立体型的校企协同平台。逐层深入的实践教学体系。
3.2.2开发综合性、实战性、多层次的电子商务综合实践教学训练项目
学校需要深入研究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参与电商企业的多种活动,面向企业培养适岗人才。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包括流程性、技能操作性实验,综合应用性实验与实训,实战演练与实习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主动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3.2.3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稳定合作内容
在建立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实践实习有效机制的同时,全面提升实践效果。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校企合作内容,建立四年不問断、企业全程参与的校企合作模式。
3.3打造高水平校企协同实践教师队伍
多渠道引进电子商务领域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学团队,加大力度引入电子商务行业企业专家,拓宽应用型师资来源渠道,充实教学一线,指导帮扶学校教师。以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教师学历和能力提升。以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对“双师型”师资的需求为导向,健全完善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进行相关经费资助,有计划地选派博士、教授和年轻教师赴电子商务企业一线,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结构合理。
4结论
网络商务应用领域的革新不断加快,要求电子商务人员在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上满足更高的要求,产学合作是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应用技能的有效途径。通过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