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摘要: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层出不穷的颠覆技术。本文在分析了几个热词“互联网+”、“O2O”、“全渠道”、“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对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了解构,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打造的具体操作方法,从而帮助企业营造自己的竞争优势,提升管理效率。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化转型;全渠道;O2O;零售企业
现在我们正经历着汹涌澎湃的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变局的时代,层出不穷的颠覆技术,迎面扑来的热词,企业如何进行战略选择?
今天我们谈的很多的技术或工具,包括大数据、数字技术、数据挖掘、数字化转型、移动app、云计算、AR、VR、WIFI等等。现在我们就“互联网+”、“全渠道”、“O2O”、“数字化转型”这几个概念进行深入探讨。
1“互联网+”的本质
“互联网+”包含三个内容:(1)互联网思维;(2)互联网模式;(3)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谈的是用户中心、数据驱动、生态协同。互联网模式谈的是混流、跨界、整合。互联网技术里谈的是智能、网络云端。每个企业都会谈“用户中心”,“数据驱动”、“信息系统”、“生态协同”这些内容。
所以“互联网+”本质,其实就是在整合资源,是一种跨界的整合资源。
2“全渠道”和“O2O”的区别
“O2O”与“全渠道”这两者之间有区别吗?
首先,“O2O”即Online to offline,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O2O”本质上谈的还是渠道,它是一种以渠道和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管理。
再来看“全渠道”(Omni-Channelretailing)是什么?就是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方式购买的需求,采取实体渠道、电子商务渠道和移动电子商务渠道整合的方式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实际上它就是一种全消费者或全顾客。
“O2O”是有中国特色的,它最早是由线上企业京东、淘宝提出来的,因为他们要整合线上。而国外谈的更多的是“全渠道”,它是由排名前十位的实体电商发起的。他们谈全渠道,是因为他们要充分利用线下资源,更多去扩展他的综合能力。
我们看到从“O2O”到“全渠道”已经做了非常多的转变:
企业从商品和渠道为中心转变到以消费者为中心,这是第一个转变。
第二个转变,“O2O”门店里涉及到很多客户,消费者的路径,企业会刻意去改变消费者的行为途径,让消费者按照企业的想法去走。但在“全渠道”里面,客户不会跟着你跑,我们不会刻意改变客户的消费行为。“O2O”关注的是倒流和平台,而“全渠道”更关注的是体验,它是一种在体验中的交易。“O2O”强调会员运营,忠实客户。全渠道里更关注的是粉丝,是社群运营。“O2O”目前大多数停留在前段营销,通过微信支付的方式把会员引进来,通过微信方式的营销。而“全渠道”更关注的是整个后端供应链的整合。“O2O”强调与电商与线下电商业态之间的整合性,而“全渠道”强调客户接触点之间的联动。另外,“全渠道”承载的是内容,是商品,强调的是不同接触点之间互动的体验。这是两者之间的区别,我们要把“O2O”和“全渠道”这两个概念分清楚,不要谈到全渠道就是O2O,它们本质上不同的。
3数字化转型的解析
数字化转型是什么?如果把“O2O”和“全渠道”看成是企业未来商业模式或未来策略的话,数字化转型是把“O2O”、“全渠道”落地的一个方法,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改造你的企业。
我们对数字化转型存在很多的误解。
3.1数字化就是客户体验
事实上,数字化并不是客户体验,数字化是关乎到企业自身内部效益的提升。比如说供应链,商品的全退货,这些都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来实现的,这些已经完全超出全渠道的概念。
3.2数字化只是在科技公司或B2C公司起到重要作用
数字化转型其实对所有行业都适用。只是在目前来讲,零售行业做的电商或全渠道比较早,所以现在零售业谈数字化转型比较多。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其他行业,比如矿山机械行业也有数字化的转型,以前机器出了故障靠操控师傅去找毛病,現在工程机械行业安装有可视化摄像头,直接可以看到每个机器的故障情况,所有的数据都是被监控的,而不是靠师傅去找问题。这个就是数字化过程,不是全渠道。
数字化转型,是把很多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变成数字,而数字的目的是什么?用来去提高企业的效率,去帮助企业决策。
“全渠道”和“O2O”以前发起部门基本是业务部门。数字化转型现在有一些是IT部门,有一些是业务部门发起的。数字化转型其实更强调IT和业务二者之间的融合,而不是说业务部门把需求告诉IT,这是指的信息化,而不是叫数字化。
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区别在哪里?信息化是说用信息化的工具来帮助你覆盖你的业务需求。而数字化是什么?企业很多的技术手段,比如:移动应用这样一个数字化的技术,本身对你的商业模式有没改变?毋庸置疑,改变是非常多。比如淘宝,以前是PC端的电商,现在开发出来手淘,这就是另外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手淘,是客户用自己的手机端创造了一个属于他的掌上生活圈。这种商业模式是因为什么技术产生的?就是因为移动技术。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业务和技术融合度必须非常高。
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挖掘数字技术和商业深度融合的机会,着眼于客户体验最前端。关注商品和服务,从最开始的搜索,到放进购物架,一直到最终的交付,整个企业端到端的价值链的升级改造。
这里就涉及到外部客户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企业员工和流程的互动,企业的渠道和流程的互动,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数字化改造,目的是获得创新的收入增长和效益提升的驱动力。
怎么去做数字化转型?我们从二个方面去谈:
(1)传统业务和创新的深度融合。endprint
我们需要把左脑与右脑进行连接。因为实体企业经营都是逻辑思维,左脑是逻辑思维。而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很多创意创新都是感性进发出来的,这是右脑感性思维。实体店经营的方式一定是逻辑思维,你经营电商的后台操作以一定是逻辑思维,而与客户互动的层面一定是感性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把左腦逻辑和右脑感性思维连接起来。
在全渠道的思维方式里面,其实没有渠道的概念了。实体店这个渠道是不存在的,因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完全离散化的方式,没有任何渠道概念。所以从全渠道概念来讲,更应该叫做全客户,后台的供应链财务一定是非常逻辑化的思维。
(2)业务和IT技术的深度融合。
以前单纯的是从业务需求到工厂,工厂支撑你的业务,现在这种方式只考虑你的商务模式创新,或业务环节的效率提升,更多的是两者之间的融合性。
另外,从着眼于客户体验到供应链的端到端的全价值链,一定是从前到后进行的。从企业内外部交互内容、渠道和流程三个方面的数字化改造升级。
面向客户的层面上,就会关注到企业本身的社交媒体,与客户互动的层面,包括移动渠道、实体渠道。企业要关注到内部整个流程的数字化,包括内部系统。如果按照你本身的功能点划分,就会关注到;(1)企业的门店怎么选,选在哪里,开多大;(2)企业从多少个渠道去获得客户;(3)企业跨平台的营销;(4)整个社群运营和统一会员管理;(5)跨平台商品或品类经营;(6)全局库存;(7)统一支付结算;(8)统一支付和服务;(9)供应商的运营。
这里面有三种角色,第一种就是消费者,第二种是员工,第三种是企业的生态伙伴,所以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中要考虑与这三方的互动。
区分现在的数字化转型的,我们有4种角色。从二个维度上分析,第一个维度是企业本身已经上了电商或app,这个是代表企业有数字化能力,这是纵向的维度。还有一个横向的维度,这种数字化能力需要管理。比如说,企业能不能从组织机制上保障从事电商工作的这些员工,他们的工资不被消减,怎么样能留住他们。还有企业的流程如何改造,这些都是企业的转型管理能力。如果二个维度都很厉害,这是一个“颠覆者”(占26%);如果你只有战略,有管理能力,但你还没有数字化,那你就是“缓慢者”(30%);还有一种是“观望者”(26%),没有数字化能力,又没有管理能力;最后一种叫“激进者”(17%),没有战略没有转型管理能力就上了数字化。“颠覆者”占有26%,也就是很多企业既考虑战略,又考虑数字化能力的问题,当然企业先做战略,或数字化尝试,没有问题,这个之间一定是循环迭代的过程。
4数字化转型的评价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做的成功与否,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去分析:
(1)对软件和应用程序有没有高度肯定,比如公司有没有去承认IT的作用;
(2)重视与客户之间的新兴互动渠道;
(3)探索新的渠道里面有一些良性的价值循环;
(4)软件开发新的方式,比如快捷敏捷的方式,如果企业安装一个系统的周期要一年,这就不是数字化思维方式,因为很多数字化方式是快速迭代的;
(5)通过APT来提高内部速度和效率。
5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解构
我们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思考。
5.1数字化转型导向
思考三个方面:(1)零售本质是什么;(2)消费者本质是什么;(3)创新特征。
5.2数字化转型战略
(1)数字化领导力愿景;
(2)创新的商品和服务;
(3)怎么把创新商品或服务数字化的经营;
(4)企业本身的组织文化有没有数字化的经营;
(5)企业的技术平台能否支撑起来。
5.3数字化转型能力
从最前端的客户经营,数字化营销,全渠道的经营,一直到门店的重新选址,统一的跨平台营销,统一的会员管理,然后到产品运营,跨平台的供应链,交付支付,我们在每个点上都有数字化的机会,主要看企业如何去做改造。
5.4数字化转型工具或技术
主要工具或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技术,物联网,AR装置等。
5.5数字化转型的环境
环境包括:宏观形势,技术的发展趋势,跨界产品的融合趋势等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