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教材: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2018-02-23 23:46
学语文 2018年1期
关键词:部编本语文课程课文

“部编本”语文教材即“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从2012年3月正式启动编写,到2016年9月在一年级和七年级率先投入使用,[1]历时四年多,几经研讨,诸多打磨,与“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等版本的教材相比,可谓是制作精良,堪称优秀产品。

一、构筑语文素养体系:双线组织单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都提到了“语文素养”,前者指出“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2]后者则提出“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3]可见基础教育各个阶段都关注到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且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和梯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这样描述“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4]由此,我们可以说,一个具备“语文素养”的学生是具备了必要的语文知识及能力、一定的语言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文化积淀,追求高雅谈吐的人。

“部编本”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结构单元,如七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分别是:“四时之景”、“亲情之爱”、“校园之美”、“人生之舟”、“生命之趣”、“想象之翼”。[5]教材还将语文素养的若干要素自然地嵌入课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助读系统中,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吗?以兴趣为先导;“书写提示”:笔顺规则,从上到下、先横后竖,以方法为统领;“快乐读书吧”,以文化为涵咏。如此双线组织单元既着眼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与拓展,又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守正创新:科学性与时代性兼具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內驱力?如何诱发学生的兴趣?“部编本”语文教材可谓独具匠心。一年级上册教材改变了拼音与识字的教学顺序,大约进行一个月的识字学习后再开始拼音学习。13课的汉语拼音有10课都安排了音节词的拼读和儿歌诵读的结合,还伴有情境图,化难为易,寓学于玩,这也是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要求的表现。[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7]可见识字写字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也是发展其他素养的前提。一年级上册教材识字课文采纳王宁教授为主研发的儿童字频研究成果,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教材中,让学生 “多认少写”,“认写分流”,尽快学会读书写字,初步形成阅读能力,适应信息社会对现代公民阅读素养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8]“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课文的编选上“守正创新”,一年级上册以前被删去的经典课文《江南》、《乌鸦喝水》又回来了,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板块;初中教材则增加了“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板块。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从一年级就开设了古诗,并一以贯之,且增加了古诗文篇目,所选古诗文的体裁也更加丰富多样。七年级上册教材既选取了毛泽东、鲁迅、冰心、老舍、郭沫若、郑振铎等国内名人大家的作品,也选取了如《再塑生命的人》、《植树的牧羊人》、《动物笑谈》等国外名人名作;还从现实意义的角度选取了体现我们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难易适度的新课文,如《纪念白求恩》饱含对革命战争时期共产主义者美好品行的礼赞,《诫子书》渗透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所选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叙了鲁迅的童年时光,“名著导读”紧随其后推荐了鲁迅的《朝花夕拾》,消除了学生与经典的隔膜。选文的变化响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于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的要求,[9]润物细无声。学生高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被培养起来了,慢慢地他们会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来对待,并受益终生。

三、关注课外阅读:从内容到方法

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和学习型社会的倡导,阅读教学尤显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10]“部编本”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小学每册设置一次 “快乐读书吧”(安排不同文体类型读物的阅读),低年级还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初中每册设置两次“名著导读”(每次重点推荐一部名著阅读和两部自主选择篇目阅读)和两次“课外古诗词诵读”(每次安排四首古诗词篇目),课后拓展延伸、综合性学习中也有体现。

在过程和方法上,“部编本”语文教材综合了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力图通过“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体系的展开和运用,促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自身特点的阅读方式。初中教材每个阅读单元有2-3课教读课文,1-2课自读课文。教读课是老师给方法,自读课是学生用方法。教读课文包括预习、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和补白,自读课文包括旁批、注释、阅读提示、读读写写和补白。“自读课文”设置“旁批”和“阅读提示”,没有设置课后练习,明显地指向了学生的独立阅读和自主阅读。无论是教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助学系统都按照奥苏泊尔的先行组织者原理,为学生的学习作好了铺垫,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名著导读”主要是聚焦阅读方法,由课内的单篇阅读到课外的整本书阅读,以及更多的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阅读的拓展。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从“单元导语”的表述上,我们可以看到阅读方法的训练重点不同。一、二单元学习朗读技巧“重音、停连、语气、节奏”,三至六单元学习默读技巧“猜读法、跳读法、圈点勾画、摘录法、线式阅读、面式阅读”,由易到难地掌握阅读策略“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概括中心、理清思路”。不同的文体课型也都有文体特点的提示和不同文体阅读方法的要求,同一文体的课文在教读课和自读课中的呈现程序也不同。“补白”部分尽量用课本中的例子,随文学习语言知识、修辞知识、文学常识、文化知识。有了阅读兴趣、阅读量、阅读面和阅读方法的支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自然水到渠成。

四、降低写作难度:系列主题,一课一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中小学生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11]但实际操作时总以过高的目标要求学生。“部编本”教材作了一些尝试和改变。初中教材写作设计注意将课后“积累拓展”片段写作、写作专题“写作实践”以及综合性学习“语文生活”写作交流作综合考虑,协调安排。通过分层次、分梯度地提出要求,提高写作的可操作性,引导学生联系经验世界和现实世界,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如七年级上册的六个写作主题分别为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与想象”。编写者首先安排了“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专题,意在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接着配合各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通过写作指导(阅读课文实例分析)、写作实践(小活动、技巧点拨),逐渐使学生掌握写人记事的能力。写作学习内容不断更替和变化,学生被不断引入新的写作情境中,新鲜感和愉悦感贯穿写作始终,不必再困扰于无休止的机械写作训练中。除了总体设计,专题写作指导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每次重点解决一个小目标。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旨在培养学生的记事能力,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是写清楚,二是学会写得有感情。[12]两个方面分别结合阅读课文《散步》和《秋天的怀念》进行指导,写作要求看得见、摸得着,简易可行。这也是遵循“最近发展区”的精心安排,每次解决一两个重难点,循序渐进,学生自然能“下笔如有神”了。

五、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综合性学习指出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13]“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在世纪初强化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做了减法,每学期安排3次,分属传统文化专题、语文综合实践专题、语文生活专题三个序列,内含提示完成活动的步骤和方案。如七年级上册 “有朋自远方来”(传统文化专题)围绕关键词“交友之道”展开活动,培养学生资料搜集与研读能力,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综合实践专题)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为核心,开展读书问题讨论会,让学生认识读书的重要性,养成阅读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筛选关键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学部落”(语文生活专题)引导学生在读书写作交流会、布置文学角、创立班刊的文学兴趣小组活动中,通过交流分享、组织策划培养文学阅读与创作的兴趣。[14]除了主题编排,“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外阅读”、“写作”,甚至包括“阅读”,也为开展“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些“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加强了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 (听说读写),加强了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集实践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潜能,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有句话:“教育既应提供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动的世界地图,又应提供有助于在这个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针。”[15]把“教育”换成“语文教材”同样适用,“世界地图”可以理解为浩如烟海的语文知识,“指南针”可以理解为学生个体独特的语文素养。“部编本”语文教材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一个好机会。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1期。

[2][4][6][7][8][10][11][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第 2、21、33、23、7、24、3、4 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页。

[5][12][14]王本华:《从八大关键词看“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课程教学研究》2017年第5期。

[9]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10期。

[15]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75页。

猜你喜欢
部编本语文课程课文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比较视野下“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识字板块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初探
背课文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简析
浅析语文课程的运作及其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