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2018-02-23 14:55海南省临高县临高中学符琴
新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史料教师应历史

□海南省临高县临高中学 符琴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解读、分析相关史料,能促使他们从中发掘历史知识,激起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善用史料进行教学。

一、史料教学的作用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使用史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能有效改变课堂氛围,进而推动历史教学的进步。

如,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白寿彝的《中国通史》,许涤新、吴承明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书目中记载的鸦片战争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归纳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英两国产生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带领学生阅读分析在鸦片战争时有突出贡献的爱国人士像林则徐、关天培等人的传记,帮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后练习中,教师应该给出学生相关史料题目,让他们通过做题夯实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在课后讲解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史料题,教会学生应如何全面分析史料以及史料题的解题思路,通过对史料的解读,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学习晚清时期的相关历史时,教师还可给学生展示相关影像资料、纪录片等,以活跃历史课堂氛围。如,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央视出品的纪录片《甲午,甲午》,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晚清时我国所遭受的劫难;北京卫视的《档案》,这个节目中常常通过播放影像资料、解读史料来向大众揭秘历史,鉴于此,其也成为笔者常向学生播放的视频资料,通过观看这些视频,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探究相关历史知识,这便是史料教学所起到的作用。

利用史料进行教学,能够充分激起学生深入钻研历史知识的欲望,而图片、纪录片形式的史料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这对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极大帮助。

二、教师使用史料时的注意事项

1.收集史料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史料从何而来?应用于课堂上的史料不应该来自野史,而应出自历史专业相关著作,或是来源于历年高考题目。如,讲到“魏晋南北朝”这一块的历史时,可以选择2014年高考题目中提到的张晋藩总主编的《中国法制通史》作为史料来源;讲到“晚晴政治格局”这一内容时,可援引金毓黻的《宣统政纪》中的史料;学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从王绳祖主编的《国际关系史》中寻找史料。教师应该多渠道去搜集整理史料内容,更要善于利用课本中的史料,以充实自己的史料库,这样的话,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便能对想要使用的史料做到信手拈来。

其次,史料不应过难,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搜集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史料,以避免学生对分析史料产生畏难情绪。如,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时,可参考的史料大多来自于《史记》这类的文言文资料,那么教师就应提前将部分较难理解的文言文翻译过来,以降低学生解读史料的畏难情绪,日积月累下来,等到学生能充分理解文言史料时,教师便可给学生展示完整史料,以提高他们解读史料的能力。

最后,教师搜集的史料应形式多样,史料除了文字形式之外,还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师应结合书本内容,搜集相应史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2.运用史料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的史料应与学生所学内容相关,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对课堂上所使用的史料仔细甄别与选择,避免出现史料与课堂内容不符的情况。

其次,教师应注重史料的数量。课堂上使用恰当的史料能补充课本内容的不足,但若是教师一味堆砌史料,难免会让学生产生抓不住重点的感觉,也会浪费课堂时间,这对展开历史教学非常不利。如,学习“百家争鸣”这一内容时,教师只需向学生展示春秋时期较有名的知识流派像儒、墨、道、阴阳等的相关史料即可,只需让学生明白当时的儒学并不如后世那般受君王重视就行,不必要将其余不出名、没有起到大作用的流派展示出来,这样不仅浪费课堂时间,还不能起到相应作用。

最后,教师应善于运用书本上的史料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将其与课本知识充分结合起来。教材中的每一节知识点都有相应的史料补充,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如,学习“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学思之窗”里面的内容,让他们思考“商朝的相权到底有多大?”这样一个问题,然后再给学生补充《史记》中关于商朝历史的记载内容,进而加深他们对商朝政治制度的理解。除此之外,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的“历史纵横”模块也是对课本正文内容的补充,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将其利用起来,以弥补学生单纯依靠书本可能出现的知识空缺。

鉴于此,教师在运用史料时,应注重结合课本内容,选取恰当史料,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三、教师应注重观察史料教学的效果

利用史料进行教学,除了弥补教材不足之外,还应该提高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这样才能让他们在面对各种历史题目时做到游刃有余。

首先,教师应注重观察利用史料教学是否弥补了教材不足。如,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描写的不甚详细,那么教师就可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宋史》中去寻找可以弥补教材不足的内容,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有效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相关影像资料,以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印象。除此之外,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这一内容时,课本上对“犁”的发展过程描写的并不细致,那么教师就可寻找“犁”的发展过程的相关图片资料并给学生展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认识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这些史料能有效弥补课本中相关知识的空缺之处,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地理解,进而激起探究知识的欲望。

其次,教师应注重观察利用史料教学是否提高了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历史考试中,常出现史料阅读题,要求学生从题目所给史料总结出相关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史料教学,应起到提高学生理解、解读史料的能力。历年的高考题目总是有史料出现,甚至以古文的形式考察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如,教师可给学生《简明清史》中雍正时期的史料,让学生根据史料分析雍正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作为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再如,教师可给学生一段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史料,让他们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史料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分析“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起到了什么作用?”看看他们能否给出正确答案。所以,教师应注重观察史料教学的效果即经过一段时间的史料教学,学生在做题时分析史料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四、教师对史料教学的反思

史料教学实践证明,史料教学能够有效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加深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有极大帮助。如,学习“罗马法的起源”这一内容时,笔者将“学思之窗”中关于《十二铜表法》的内容给学生着重讲解,这样就弥补了教材中对《十二铜表法》一笔带过的不足,让学生对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有更深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罗马的其他法律知识。

另外,利用史料教学还应能激起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欲望。上文提到,史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在课堂上应恰当运用史料以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帮助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如,教师可将文字、图片史料改编为一些动人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还应反思利用史料教学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对待教师展示出来的史料,学生应该有自己的看法与结论,应具备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历史教材上的内容可能会对历史有一定的美化,但史料往往记载的是相对于课本内容较为客观的知识,因此,学生应该在史料教学中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以较为客观的态度学习历史知识。

除此之外,利用史料进行教学,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使用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转变对历史学习的印象,舍弃死记硬背、重复做题的学习方式,进而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还有许多,历史教师应谨慎挑选史料,注重史料的出处,保证史料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教师还应善用史料进行课堂导入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史料有效调节课堂气氛,应借助史料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以推动他们树立较为宏观的历史观。总而言之,相信只要教师善用史料,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大提高,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史料教师应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