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动力是指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写作的力量。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作文教学经历, 我认为, 念好 “惜” “赞” “晒” 和“嫁”四字经,努力做到让学生作文经常 “露脸”,是激发学生写作动力的推进器。
据了解,大多数学校都要求教师对学生作文要精批细改。在面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 “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错别字多”等一系列问题时,教师也往往 “手起刀落”,在这些问题上圈圈点点、精批细改,导致学生的习作被批改得红彤彤一大片。不可否认,学校和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学生的写作热情也可能随着红笔的圈圈点点而逐渐散失。学生不仅不喜欢这一份被红笔圈得血淋淋一片的作文簿,也渐渐失去了写作的兴趣。
学校教育要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教师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摆在教师面前的这篇学生作文,就是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已经认真对待,付出了心血,对学生自己来说,这是他们的 “得意之作”。教师用红笔过多的圈圈点点,虽然是为了纠错,但也是对学生写作信心的打击。真正的教育是根植于尊重与信任的土壤中,是建立在遵循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的,存在于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对话中。面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应当明晰学生的年龄和学识的客观实际,多看学生作文的优点,重在作文的引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强烈的写作愿望,即使教师不对其进行指导,他们也有可能通过阅读揣摩、反复练笔而获得写作方法与技巧,进而写出优秀的作文。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可能因为一篇文章的指导和修改而一蹴而就,更何况,即便是经常写作的教师,完成一篇文章也是前前后后经过多次修改。所以,教师应当学会等待,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懂得“惜”作文,要立足学生的年龄与学识实际,尊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规律,呵护学生的心理,做到与学生作文真诚的 “对话”,以呵护学生的写作兴趣。
众所周知,学生的作文读者寥寥,是封闭而孤独的。孩子们每次完成的作文,语文老师常常是唯一的读者。学生参加学期末测试倾尽全力写的作文,也可能仅仅是与阅卷老师的一面之缘便被封存。无论学生作文写得好与不好,都鲜有机会被更多地分享与交流。长此以往的作文教学,且不说学生练习写作的过程有多枯燥乏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写作兴趣也会逐渐消失殆尽。所以,教师应当 “赞”作文,让学生的作文多多 “露脸”,这样才能够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
好作文也是 “赞”出来的。在作文评改中,如何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对学生认真完成的作文非但要少批评,而且要多鼓励。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从学生作文的立意、结构、遣词造句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发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至于写得相对笨拙,但没有错别字,能说真话、是有感而发的作文,教师在评价时也只应加分。让学生从作文评语中看到老师的真诚,感受到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动力。
但 “赞”作文不是限于学生对个人作文的孤芳自赏,而是要激活学生的写作原动力,在班级进行比学赶超,最终形成良好的写作氛围。每一次评改完作文后,教师应当遴选几篇作为 “范文”在班上进行分析和点评。如此 “赞”作文,这对学生本人是一种极大的推动和鼓励,激励学生继续写好作文。这也给班上其他学生一个榜样,给大家一些新的启示和写作方向的指导,鞭策和激励他们不甘示弱,期待着下一次自己的作文也能脱颖而出成为 “范文”。
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具备了做好某件事的动力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再难的事情都会取得一定成效。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定期不定期的 “晒”作文,让学生的作文通过多种形式、在各种场合 “露脸”,使得学生作文得到更大范围、更多人的关注,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让学生对写作满怀激情,从而有效解决作文教学难的问题。
每学期,笔者会在班上开展一次 “优秀作文”展评活动,对全班学生的作文簿作一次集体检阅,让他们在 “作文簿的整洁度、作文的成绩、作文的书写”等方面进行比较,各自寻找差距,发现不足,确立学习榜样;在每单元作文指导中选取几篇优秀作文,在班级宣传栏或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进行展示;并定期推荐优秀学生作文到校刊、学校网站进行展示。这些做法都增强了学生对平时写作的重视程度,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特别是2015年5月份笔者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定期编辑推送学生作文至微信朋友圈,更是把学生的写作热情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晒”作文,就像一剂润滑剂,涉及学生面广,宣传范围广,能够激活班级学生的写作氛围。把作文晒到家长朋友圈,带动了家长的积极回应,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并阅读班上学生写的作文,更关注自己孩子的写作情况,还积极为孩子的作文打字并及时把电子稿传送给笔者。 “晒”作文魅力无限,给学生写作注入一股源源不断的动力,且不说作文水平较高的孩子,就是那些平时不怎么喜欢写作文的孩子,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写作不再被学生视为是一种负担、一种压力,而是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学习和生活方式。
特级教师黄厚江说: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靠什么去调动、激发和指导学生的写作呢?最有效的是靠教师鲜活的写作体验和丰富的写作经验去激活学生的写作。”结合多年来的教育写作经历,笔者平时在教育教学上也喜欢作反思与总结,但一般停留在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层面。后来通过给各大刊物投稿,自己的文章能够在CN刊物上与广大教育同仁分享交流,这极大增加了笔者的教育写作的价值感,进一步激发了笔者对教育写作的动力,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大人如此,小孩尤甚, “嫁”作文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动力的根本。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往往止步于课内,延伸到课外也无非是指导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但在遴选优秀学生作品为学生投稿方面则做得相对较少。由于长期的教育写作及投稿经历,在作文教学中,自然而然格外关注各种学生刊物的风格及栏目定位,以及各种学生刊物的征稿信息。在每一次的习作指导中会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几篇相对比较优秀的习作,并积极为这些优秀习作寻找 “婆家”。 “只要行动, 就有收获”,近年来已指导近两百篇学生作文在 《马小跳》 《小学生优秀作文》等报刊上发表。
毫无疑问,发表作文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革命性的,就连一位平时在班上不喜欢别人碰她的学习用品的同学,在收到杂志社寄来的样刊时,也难以抑制心头的喜悦心情,破天荒地任由自己的样刊在班上同学之间哄抢传阅。 “发表”很快成为学生追逐热捧的热词,大家对写作的态度更加认真了,更乐于思考了,作文的书写也比以前更加工整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平时作文写得较好的同学已经不再满足于每单元一次的作文练习,他们经常拿着自己在课后写的作文找我指导,期待着自己的习作能够开花结果,得以在报刊上发表。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动力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是解决作文教学难的治标之举。历经多年的作文教学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写作动力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只要教师能够认真念好 “惜”“赞”“晒” 和 “嫁” 这四字经, 充分让学生作文 “露脸”,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让学生喜欢写作、爱上写作、坚持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