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2018-02-23 09:18
新课程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法有效性

我国为提升中小学义务教育的综合水平,开展“国培计划”,利用远程在线教育方式,对中小学一线在职教师进行教育创新培训,向教师讲授当前教育创新的优质案例,引导教师以此为基础,思考其在自身教育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优化教育提供科学参考,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墨守成规是削减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为此教师应秉持创新原则,思考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实践价值,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一、利用信息化教学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成为提高教学综合质量的内在创新动力。为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育实力,掌握信息化教学法,为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进行《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悟亲情》一节的教学时,就可采用信息化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 《暖春》 《唐山大地震》 《我的父亲》等亲情基调极其显著且深刻的电影片段,使学生在电影情节的感染下,联想到父母为自己的付出,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待电影片段播放结束后,教师可用PPT向学生提问: “你和你家人关系如何?和我们分享一下好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亲情进行讨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在聆听过程中,总结并分析学生亲情观念的产生背景,以此为基础,展开个性化教学。如有的学生说道: “我同父母关系比较淡,跟外婆与外公关系好,因为他们从小将我带大很辛苦,我父母却很少管我……”当教师明晰学生对父母亲情淡漠的内因后,应秉持实事求是原则,引导学生思考是谁将你带来这个世界,赋予你生命?是谁为你提供丰衣足食的生活?父母因为生活问题迫于无奈将你放在外公外婆家,内心的煎熬是他所看不到的。通过引导扭转学生对家长的错误看法,让亲情流入学生的心田,成为引领其健康成长的动力。同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积极同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将学生的思想动态反馈给家长,共建维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屏障,达到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利用 “三段式”教学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段式”教学法是将课堂分为 “阅读、理解、练习”三个模块,在每个环节中,学生均为课堂主体。教师依照自身学习能力,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育内容进行自主分析、深入探究,掌握学习内容,总结学习问题,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较于以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仅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现象,“三段式”教学法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解总结学习难点,将其反馈给教师,教师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基础,展开针对性教学,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进行《和好书交朋友——好书在哪里》一节的教学时,可启动 “三段式”教学法。在课程开始前,给学生5~10分钟时间进行略读,了解该节课程教育内容。而后精度分析教育内涵,总结自主学习的问题,教师利用10~15分钟时间对学生集中反馈的难点进行分析,确保课堂教学内容始终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保持一致,升华品德与社会教育内容,突出教育重点,提升教育有效性。再以5~10分钟时间为练习环节,引导学生抒发 “好书在哪里”的学习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有效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基础上,达到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及总结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利用实践教学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教学法,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更能直观具体地感受学习内容,在实践中体悟教育内涵,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基于此,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认识到实践教学的科学性,通过教育创新,使学生摆脱填鸭式教学法对学习思维的禁锢,经由实践融入知识内部,感受知识的供养,进而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进行《诚信是金——华盛顿小时候的故事》一节的教学时,可采用 “情境教学实践法”,引导学生对华盛顿小时候的故事进行情境再现,如通过角色扮演、事件还原的实践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角色扮演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深切感知诚信的魅力,体悟诚信精神,树立诚信观念,由此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格的教育目的。

再如,教师在进行《学习更上一层楼——毅力帮助我们进步》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耐力练习,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平板支撑课堂实践互动游戏中。当学生想要放弃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再坚持一下,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感受毅力对人们完成一件事情时的积极作用,使学生通过实践,了解 “毅力”这一抽象词汇,同时感受到毅力的重要性,继而将毅力的种子深植心中,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利用生活化教学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生活是小学生认知的来源之一,是学生认知体系构建的根基。小学生处于建立科学认知的关键阶段,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学科。然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口传心授教育方法,向学生灌输品德与社会相关知识,使学生无法深切体悟教育主旨,弱化了教学的有效性。究其内因,源于传统教育方式无法与学生学习需求产生共鸣。为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在人本化教育理念下,思考教育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契合点,找到教育突破口,使教育内容与学生产生强烈共鸣;降低社会与品德教育内容的理解难度,使学生得以在生活化教学法指引下,积极主动融入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营建良好氛围。

例如,在进行《学会合作——生活中处处有合作》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现有生活角度出发,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要通过他人协助才可有效完成任务的具体情况。同时鼓励学生在班级中与同学分享,引导学生以 “合作探究”为题展开讨论,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继而展开高效思考,有效落实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凸显教育创新价值。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若想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就需秉持人本化教育原则,在信息化教学法、 “三段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等创新型教学方略指引下,赋予课堂教学鲜活动力,使学生得以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秀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文理导航(下旬),2016,(6):129-129.

[2]汤学松.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6,(76):190-190.

[3]李芬.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6,(1):142-142,143.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法有效性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品德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