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用:借来的言语智慧
——儿童绘本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2018-02-23 02:03顾丹凤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12期
关键词:萝丝小兔子狐狸

顾丹凤

“化用”,是儿童将借用、仿用来的语言化解开来,根据自我表达的需要,再进行重新组合,灵活运用,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化用是儿童言语发展的最高境界。

绘本是用文字和图像共同营造氛围;绘本写作是把习作教学与形象直观的图画和简洁特殊的语言结合起来,不仅能为儿童提供鲜活的写作素材,还能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在绘本阅读过程中,适当地挖掘其潜藏着的“写”的因子,并进行精心设计,可以让儿童进行各种方式的写作训练。通过阅读绘本,化用绘本中的人物角色、语言形式、构思想象、主题等方式,从而促进儿童言语智慧的发展。

一、转化角色形象

绘本中蕴藏着充满创意的奇妙世界。每一本绘本往往都有着生动的人物形象,绘本中的每个人物形象就是具体可感的特定角色。当儿童与这些角色形象产生共鸣时,很容易将自己代入这些角色中。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对这些角色进行扮演、体验,利用绘本中人物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借用绘本中的角色形象,引导儿童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其实也就是对绘本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进行迁移。

(一)“我”是“他”

每一本绘本都有主人公,也就是故事的主角。主人公贯穿故事的始终,引导儿童遨游故事世界。当儿童通过阅读绘本逐步加深对主角的认知时,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主人公角色,但此时儿童的角色代入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深入阅读、体验等手段使儿童与主人公产生共鸣,从而用故事主角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例如绘本《花婆婆》,封面上有个女子站在山头,那就是主人公花婆婆。当花婆婆还是一位名叫爱丽丝的小女孩时,她答应了爷爷的三件事:去很远的地方旅行;住在海边;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教师可以引导儿童通过阅读体会花婆婆这个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倾听、充实人物与自己的对话。老年爱丽丝因为背部的伤病发作,大部分时间只能躺在床上时,她的内心是如何想的?当她从卧室窗口看见去年撒下的花种子已经在山坡上开满鲁冰花时,她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当她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时,她的内心又会有怎样的声音?……其实在揣摩花婆婆的心理活动时,儿童已经进入角色中,根据花婆婆一生的经历,进行有选择地想象、有选择地描摹:当“我”是“他”这个主角的时候,“我”会怎么想、怎么做?

(二)“我”是“他们”

“他们”指绘本中的配角。配角也是值得关注的写作素材。在儿童阅读完绘本后,教师如果创设相应的情境,把主人公的某个经历“转移”到配角身上,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

绘本《大蝌蚪》讲述了一只不愿意变成青蛙的小蝌蚪,它游出小河,游进长江,游进大海……身体也随之变大,最后大得像蓝鲸一样。它觉得做一只蝌蚪挺好的!故事结尾,作者给读者留下一个问题:“世界上,还有没有另外一只不愿变成青蛙的蝌蚪?”是呀,还有这样的蝌蚪吗?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向绘本中一个很重要的配角——小兔子。小兔子在整个故事中并没有开口说话,只是静静地在一旁观察小蝌蚪的变化,听着小蝌蚪的自言自语,看着小蝌蚪的变化。当它看见小蝌蚪自由自在地在大海中遨游的时候,它会想些什么?将小兔子作为故事的主角展示在儿童面前,儿童自然而然将自己代入了小兔子的角色中,并开始走进小兔子的内心世界。儿童在对作品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后,就会对小兔子的内心世界解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

小兔子想:要是我变成大白兔,会不会也去吃小鸡、小鹅、小猪、大象?

小兔子想:如果我变成了大兔子,会不会吓到人们,会不会吃掉大象?

小兔子想:我也会变大吗?变大就要离开妈妈了吧?那肯定很孤独,我不想变大。

尽管孩子们写的内容会在很大程度上借用原绘本中的语言,但是他们已经加入了自己的思考,例如“会不会吓到人们”“那肯定很孤独,我不想变大”就包含了儿童自身的认知和理解,产生了新的想法。

(三)“我”是“我”

绘本中的角色丰富多样,儿童可以通过阅读绘本认识、理解不同角色形象的特征。借助绘本中的角色,儿童可以经历一次成长、经历一次对生命的思考,这是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途径。从认识角色,到认识“我”自己,从而去叙写自己。

绘本《自己的颜色》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了一只变色龙寻找属于自己颜色的故事。故事中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颜色,偏偏变色龙是没有的。变色龙可以随意变换颜色,甚至可以有和老虎一样的斑纹,却始终没有属于自己不变的颜色,直到它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两只变色龙才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故事引导儿童思考:为什么变色龙要不断地寻找自己的颜色呢?自己的颜色真的那么重要吗?故事中的变色龙是独特的,你是不是一个独特的你呢?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儿童在绘本中看到了一个变来变去,最终有着圆满结局的故事,从中学会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用笔来叙写自己。

二、内化语言形式

由于缺少阅读与写作的经验,大部分儿童很难用简明扼要的话语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很多绘本都用简练、有特点的文字来讲述故事,这样的绘本最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打开他们思维想象的闸门,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字。

(一)有智慧地模仿

绘本的语言简洁凝练,往往一个词语就包含着丰富的意蕴。在学习这些内涵丰富的语句时,儿童也能以此为前提进行再加工。例如在绘本《鸭子农夫》中,牛、羊和鸡都为鸭子没日没夜的劳累而感到难过。于是大家趁着月色,精心安排起第二天一早的行动。

“哞哞!”牛说。

“咩咩!”羊说。

“咕咕!”鸡说。

好,就这么定了!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会不自觉地让孩子们对“嘎嘎”“哞哞”“咩咩”“咕咕”进行补白,让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把三种动物商量时的神情、语气甚至说话的内容生动地表现出来。但是,绘本吸引人之处就在于这些简练的文字让人充满想象。当然,让孩子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写出来很重要,但我们还可以引导儿童去学习绘本这种简洁有特点的语言形式。当我们也有很多话想说的时候,也能用这些浓缩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留给读者们想象的空间。

(二)有依托地生成

绘本中有很多独特的语言形式,如顶针、循环等。语言中的规律性和联系性便于儿童记忆,他们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的生成。例如《逃家小兔》是由兔妈妈与兔宝宝之间的几段奇妙对话构成的。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绘本其实是通过“如果……就……”这一句式反复循环将故事串讲下来的。另外,语言前后之间都互有关联。这其实就是一个语言的“追逐游戏”。小兔要逃走,妈妈就去把它追回来;小兔子变成小鳟鱼,妈妈就变成捕鱼人;小兔子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妈妈就变成爬山的人……小兔子和兔妈妈之间富于韵律的奇妙对话构成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小故事。那么小兔子还会变成什么呢?兔妈妈又会怎么说、怎么追呢?学生可以回忆自己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情景,展开想象,模仿绘本中的语言形式,围绕故事主旨,开展新一轮的追逐游戏: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变成蝴蝶,飞进花丛中,让你找不到我。”“如果你变成蝴蝶,”兔妈妈说,“我就变成鲜艳的花儿,花香吸引着你。”

“如果你变成鲜花,”小兔说,“我就变成小蛐蛐,钻到树林里。”“如果你变成蛐蛐,”兔妈妈说,“我就变成那一片树林,时刻拥抱着你。”

“如果你变成树林,”小兔说,“我就变成小鸟,飞到天空中去。”“如果你变成小鸟,”兔妈妈说,“我就变成蓝天,让你在我的怀抱里飞翔。”

……

随着语言的螺旋接力,孩子们不仅对《逃家小兔》中所要表现的故事主旨“母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外借助绘本文字图式写下自己熟悉、相似的感受,也使孩子们积淀了富有童趣的语言,知道了应该“怎么写”。

(三)有个性地创造

化用的本质其实就是希望儿童能在模仿他人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有个性地创造。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向大家讲述了一只叫萝丝的母鸡出门散步的经历。母鸡萝丝大大咧咧,毫无防备之心,狐狸想尽办法却惨痛收场。读完绘本,故事就结束了吗?逃走了的狐狸会善罢甘休吗?我们可以来续写母鸡萝丝和狐狸之间的故事。

母鸡萝丝吃完晚饭,正准备去睡一个安稳觉,可是奸诈狡猾的狐狸不死心,又盯上了她。

这次狐狸准备从栅栏门进去。他花了很大的力气,翻越重重障碍,终于来到了栅栏门前,心想:只要翻过这里,我就能吃到母鸡啦!狐狸越想越开心,渐渐放松了戒备心。刚想“突击”过去,突然他感到脚下一阵剧痛。原来是踩到了钉子,疼得他“抱脚鼠窜”。吸取教训的狐狸学聪明了,他准备从后门进入。他刚想打开后门,却感到又疼又麻。原来门把手上安装了迷你放电器!狐狸不顾疼痛,翻越过去,来到鸡窝前。他用牙用力咬开门锁,锁开了,可是他的牙也都掉光了。门一开,狐狸就迫不及待地扑进鸡窝,但是他的牙没有了,根本咬不了母鸡萝丝。萝丝又叫又跳,农夫听到了鸡窝的动静,连忙带着狼狗过去,将狐狸逮了个正着。

以上是一位学生的习作片段。很显然,这位小作者让故事按照原文的思路发展下去,不管狐狸再怎么折腾,始终不能得手。母鸡萝丝看上去没心没肺却十分幸运,狐狸十分努力却又最倒霉。在这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富有儿童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范文”了。

三、活化构思力

每一个故事都有作者的构思。构思,是作者提炼绘本主题并选择最佳表现方式的思维过程。讲好一个故事其实就需要构思力。由于缺少阅读经验,孩子们在写作时,往往会生搬硬套老师的例文。教师们在批阅时也总会抱怨习作千篇一律。

(一)化用故事结构

绘本丰富的故事结构可以给孩子提供很好的写作范式。例如在《我家是个动物园》这一绘本中,小男孩祥泰将家人比作一只只动物。在教学中,儿童首先通过阅读绘本,观察书中人物和动物的对应关系,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的温馨感。如:

祥泰——小猴子(饮食本领)

爸爸龙太——大狮子(性格样子 行为)

妈妈明美——大浣熊(行为)

爷爷一郎——长颈鹿(样子)

奶奶早纪子——狐狸(本领)

再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展开联想,抓住特点,尝试用“我叫____________其实呢……我是_____________”和“这是我_______________其实呢……他/她是 ____________”两个句式进行说话训练,介绍自己所熟悉的人。

仿照绘本,趣说人物。

要求:选择自己或是班上的一个同学来介绍,说特点,联想动物。

在阅读积累后,儿童的头脑中会有一些零碎的词语、短语,但在写作时,他们常常会比较迷茫:如何才能写出一段像模像样的文字来。那么在感受到绘本独特的结构之后,孩子们会不自觉地去学习用这样的结构来描写身边人的特点。

当然,孩子们也有可能在描写其他人或事物时而想起相关的人或事物,从而进行相关的联想。如孩子们看到脾气火爆的人就会联想到喷火的怪兽,看到小动物的眼睛就会想起自己弟弟妹妹的眼神等等。

(二)选择最佳表现方式

很多孩子苦于写作,是因为他们心有所想,却无法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当他们因为多种原因而感到开心时,可能只会用“我很开心”这样一句简短的话来表达自己丰富的心情。活化构思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可以选择一种最佳的表现方式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绘本给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达范例,为儿童打通了一条表达的通道。

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一绘本,就很好地向儿童展示了如何表达爱。表达爱不单单是用简单的“我爱你”三个字,爱可以有很多种表现方式:它可以是手臂张开的长度,可以是双臂用力往上撑举的高度,可以是小路到远远的河那边的距离,也可以是从地面一直到月亮的距离……有位父亲曾经向作者反馈过,他给女儿读了很多遍故事,他女儿心情好的时候会对他说:“爸爸,我爱你一直到月亮上,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心情不好的时候则会说:“爸爸,今天我爱你只能到门口这么多了。”孩子的话天真可爱,却也是真实表达了自己当时复杂的心情。最佳的表现方式当然有很多种,而绘本却会给我们提供最形象有趣的一种。

儿童处于语言发展较为成熟而文字符号尚未成熟的成长初期,他们也渴望寻求创作的机会和满足感,绘本就为儿童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从借用到仿用再到最后化用,儿童在不断的学习模仿中促进言语智慧的发展,提高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萝丝小兔子狐狸
养鸡趣事
狐狸和猫
狐狸
狐狸便当
莉娜的秘密
小兔子的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