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创业视角的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研究

2018-02-22 11:32许玲
职教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状对策

摘 要: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管理手段缺乏创新性,普遍存在模式单一、管理集中、管理手段不够先进等特点,这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阻碍因素,因此,高职院校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创新,可通过结合当代社会的创业理念,为创新型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有效的管理路径。

关键词:社会创业视角;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创新;现状;对策

作者简介:许玲(1981-),女,南昌理工学院讲师,泰国国立发展管理研究院管理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

基金项目:江西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重点课题“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编号:JXJG-17-25-1),主持人:许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12-0147-04

我国传统教育管理的单一模式已不能有效地对现代高职院校进行管理,为了深入挖掘有效的高职院校管理创新模式,高职院校需结合社会创业视角及其相关理念进行创新性管理研究。

一、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创业人才的教育基地,应将传统的管理方式结合现代化特点进行转型并创新,在管理创新过程中,管理实践技术与管理结构是最不可或缺的创新内容。管理创新实质是结合现代化条件开展的生产性活动,高职院校的管理创新研究目的在于提高院校办学效益,培养应用型理实一体化高素质学生,高职院校的管理创新是有效的教育创新路径,有助于推动学生就业发展[1]。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发展逐渐趋向于现代化,社会创业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管理创新为社会创业发展与社会企业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模式[2],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社会创新和发展趋势寻找规律总结经验,及时创新管理教育模式。

二、我国高职院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传统模式下的管理方式不利于高职院校管理,岗位过多、分散,产生的小集体过多,审批环节层层叠叠,在工作上容易造成指令传达不明确和意见反馈不及时,在思考问题上考虑不周到,循规蹈矩,容易造成工作失误,奖励机制单一,没有办法调动工作积极性,这些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使工作效率低下。

(一)管理理念与时代特点不同步

首先,表现为与市场需求脱轨。由于高职院校办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將市场与社会发展趋势,作为课程安排、专业定位以及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充分结合社会环境和发展规律进行高职院校管理创新[3]。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面对的就业与生源两个市场,如果要想就业市场与生源市场都得到兴旺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在于自身人力资源,而管理模式决定着人力资源的质量。然而与现实相反的是,尽管许多教师对市场重要性已有深刻的理解,但由于许多因素如课时安排、专业设置等方面的条件制约,在指导学生发展方面没有很好地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使得专业课程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轨,进而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就业。

其次,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过于注重管制而忽略服务。基于社会创业视角来看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素养、强化专业知识,但由于许多高职院校办学时间较长,对于传统的观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彻底改革相对而言困难较大,因此在实际管理方面存在传统观念不能与时代环境和学生实际融合等问题,如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通常以管制为表现形式,缺乏对学生思想上与学习上的引导服务,过于固守成规,不懂创新。

最后,高职院校缺乏过程管理意识。其原因在于管理者不够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工作,仅是将理论知识和观念一味地灌输于学生,这是对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制约[4]。

(二)管理手段不够现代化

第一,表现在规范性方面。缺乏规范性的管理手段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最大的缺陷所在,尤其体现于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的滞后。管理制度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开展的绳索,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有个较整体的教育体制,在教师的职能与管理工作层面都有相应的制度,然而真正贯彻落实到位的却甚少。例如某学院《学籍管理规定》中有一条明确写明只有在辅导员或学生家长来教务处办理异动手续之后学生才能离开学校,但事实是许多辅导员或家长在学生已经离开学校之后才来补办异动手续。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只是表面条理[5],没有严格按照所颁布的规章制度实行,执行力缺乏,不到位。

第二,表现在手段的灵活性方面。作为综合性教育基地,高职院校需要结合院部和系部实际专业的分化情况进行教育规划制定,但由于各学院有不同的院部分化,再加上不同的院校其地理位置也不尽相同,所以学生的质量和个性特点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展开教育和管理活动时需要根据学生专业、出生环境、家庭背景、生活城市、种族情况进行科学性的区分对待。以新疆学生作为案例,新疆学生常年的生活环境是干旱少雨,招收新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对潮湿的环境较为不适,同时在短时间内新疆学生无法完全习惯其他地方的饮食、生活,使得刚进校门出现“被孤立”现象,为避免此类情况出现,高职院校应创新原有的管理模式。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

其一,表现在运行机制方面。高职院校的运行机制大致包括工作推进机制、监督反馈机制、决策机制、评价机制和调控机制等。但实际上,大多数院校为了方便各二级学院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是以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进行教育环节管理,例如高职院校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在进行年终奖的核定时,通常采用的核定方式是根据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人数和教师的论文发表情况、授课量、职称职务情况进行衡量,而缺乏对教师实际岗位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的考量。高职院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很可能导致整个院校的管理出现“乱码”,进而影响高职院校管理创新。

其二,体现在激励机制方面。激励机制是提高管理工作者和师资队伍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职院校激励机制的建设不够完善,基于社会创业视角的管理机制创新需要动员高职院校领导与全体师生,尤其是正处于转型时期的高职院校,加强激励机制的正确制定。

三、我国高职院校管理问题的归因

(一)缺乏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高职院校管理人员水平高低起伏。从年龄视角来看,现阶段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者要么年逾半百要么“初出茅庐”,极少有而立之年的青年人[6];尽管年逾半百的资深管理人有着较丰富的经验,但由于他们的观念普遍较为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思维,使得新时代高职院校管理方式得不到创新,而偏年轻的管理者虽然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且专业知识充足,但缺乏管理经验也是阻碍高职院校管理得到改善的因素。

第二,管理结构不够合理。尽管新时代已然到来,但金字塔型的“集权结构”管理模式还主导着许多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该管理结构的权力过于集中,管理幅度小,层次繁多,不仅不能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更甚者可能导致官僚作风的现象出现[7]。一般而言,“集权结构”的管理金字塔模式顶端站立的是高职院校领导班子,负责整个院校的行政工作和科学研究,具有充分的决策权和行使权,因此,领导班子的观念直接决定着院校整体发展走向和管理水平,领导班子观念稍有偏差,就意味着学院的发展有不利情况出现,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缺乏高职院校管理理论研究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战略管理就已经出现,重点应用于商业领域,战略管理的研究和思想构建与高职院校本身的定位有着很大的关联,战略管理思想能针对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并根据资源整合进行方案或目标的制定,关系到高职院校管理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战略管理的研究需要重点研究战略制定和实践,应充分保持这两个部分是以平衡的状态同步进行的。高职教育和院校管理本身就无法做到一夜间彻底转变思维和方式,需要经历研究和实践过程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

(三)缺乏与社会创业理念有机结合的思考

创新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符合当代学生个性化特点的管理环境,然而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和理念过于陈旧,缺乏与社会创业理念有机结合的思考,进而导致管理方式效率低下,无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基于社会创业视角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一)构建与社会创业理念相结合的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的基本框架

实际上,对高职院校当前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指的是优化高职院校现有的资源配备,以保证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层层效率,实现不同层次的管理目标。从管理内容的创新视角上来看,高职院校的管理创新不仅包括学校内部的管理创新,例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还包含社会管理,是一种需要从管理方式、管理体制上得到创新的结构调整[8]。基于此,结合社会创业理念构建符合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的基本框架很有必要。

如上图,核心部分是微观层面的管理创新部分,该创新部分包括院校教学和社会组织的创新,微观层次的管理创新是一种改革传统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管理策略,突破了过去完全非盈利的办学原则,提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须充分结合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双平衡线,是高职院校站在社会创业视角下进行内部管理创新的核心目标[9]。此外,与学校达成合作协议的企业要积极给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建议,为高职院校的管理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当然,以企业为基础的社会创业观点引领高职院校管理创新势必涉及到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生和后勤等管理一系列變化,以形成与社会创业理念同步的管理创新机制相配套[10]。

高职院校管理创新基本框架中的宏观层面主要领导对象是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主导的高职院校教育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包括实现政府和学校的分管机制,是给予高职院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的体现,宏观层面的管理创新意味着高职院校逐渐脱离行政化管理模式,使得高职院校的管理创新更具活力化和特色化。

(二)构建符合社会创业理念的制度化管理手段

高职院校制度化管理手段指的是建立完整有效的教育和管理规章制度,作用于创新高职院校管理手段,实现制度化,进而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质量。基于此,规范的质量监管制度以及鲜明的人才培养制度需要得到建立健全,规范的质量监管制度有助于培养优质的创新型人才、维护校园的稳定发展;鲜明的人才培养制度制定首先需要调整专业,针对具有特色的有潜力的专业重点发展,加强该专业的完整性,为高职院校打造独树一帜的“品牌形象”,尤其需要注重公共课的办学情况,不可盲目跟从其他院校或本科院校的教育机制[11]。除此之外,针对各制度激励机制和优化策略需要给予相应的创新,包括学生管理制度、人事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有助于提高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进而为新时代环境下的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保障。

(三)创新符合社会创业理念的信息化管理方式

将信息化管理方式应用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可通过这三点实施:首先,构建专属本院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基于社会创业视角的高职院校管理创新实则是对教学管理的创新,因此,需要基于院校教学定位思考进行信息化平台管理模式建设;其次,构建专属某系部或某专业的教学资源库,需要根据专业特点打造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多媒体课件、学习资源库、授课视频、教学实例库等,致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意识[12];最后,建立专题网站,开拓管理知识的宣传。该项目是针对高职院校管理者和师资队伍执行的,各个部门需建立专属本部门的专题网站,及时吸取学校最新消息,掌握学校思想动态和教育方向。

(四)创新高职院校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

创新激励机制包括内外部的机制创新,内部激励机制是保证教学实现社会需求的前提条件;外部激励机制主要制约的是有利益关系的对象,包括教师、学生、合作企业、甚至院校本身。首先是教师的激励机制包括兼职与专职教师,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优良程度决定着教师的晋升空间以及工作绩效[13];其次是学生的激励机制,学生来高职院校学习是付了学费的,在具备优质的教育管理制度下进行学习的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收获是必然的;另外,企业与高职院校有着合作关系,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学生所受的教育有必然关系,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使其能够成为应用型人才,在企业中发挥个人特长。最后高职院校由于希望能够提高自身水平、具备其他院校没有的办学特点,需要不断的提升自我,进而提高竞争力。

如何建立“创新型”高职院校,需从构建管理创新的理念上着手,创新型管理方式的构建本质上是对现有的高职院校管理组织进行转型,也是高职院校微观层面的教学改革,为创建可持续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需基于社会创业视角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市场动态、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王伟康.关于高等学校教学运作机制的构建问题[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5(6):9-11.

[2]冯晋样.中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5.

[3]芮杰明.超一流的智慧——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101-102.

[4]严中华.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指南:基于校企双主体教学企业构建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58-61.

[5]李兆敏.企业家驱动型管理创新过程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33-34.

[6]Birkinshaw J, Hame G, Mol M..Management innovation[J]. AiM WorkingPaper Series,2015(7):12-14.

[7]李晓光.质量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73.

[8]杨德广.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210,262.

[9]黄崴.教育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0]郭扬兴.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新取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6(1):86.

[11]洪源渤.共同治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12]尹晓敏.利益相关者参与逻辑下的大学治理研究[J].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75.

[13]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