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文化实践:顺应儿童生命成长的节律

2018-02-22 04:21金培雄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生命成长

摘要:学校文化建设中出现成人文化和儿童文化的对立冲突是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成人文化主宰着儿童世界,应有的儿童立场被异化。贤文化建设秉持坚定的儿童文化观和教育观,努力顺应儿童生命成长的节律,通过多种行为路径,在儿童形象设计、生活建构、组织管理、课程评价等多个领域实践探索,建设积极的儿童文化。

关键词:贤文化;儿童文化;生命成长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2B-0048-04

学校肩负传承并传播人类文化之重任,也理应是文化之地。文化之于学校,犹如空气之于人,不可触摸,然而可感,如一股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师生的心灵和行为,推动着学校的发展与成熟。学校文化,已成为学校“发育成长”的内生动力,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本源。而这,也已成为当下办学者的共识。

然而,不可否认,现实中呈现这样的怪象——成人和儿童,被置于割裂或对立的两端,没有成为相互统一、相互共存的一个整体。表现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办学者秉持着成人的理念和思维,关注成人的感受和体验,植入成人的行为和方式。而儿童的思想、判断、体验、需求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和满足,备遭冷遇甚至被忽略。学校办学应有的儿童立场被异化、扭曲甚至被抛弃。于是,在这种意识导向下的文化建设,我们只能定义为“伪装的文化”或是“表面的文化”。因为,其没有深入到办学的关键主体——儿童的身体和心灵,没有追溯到办学的本源价值——学校为儿童而存在。

思贤实验小学自开办以来,即将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成长发展的重要力量加以孕育培养,植入基因,营造氛围,全员参与,催生化育,努力建设基于本校实际的具有鲜明校本特征的“贤文化”。而作为学校“贤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的儿童文化建设,也成为思贤办学者用心追求的理想。在以发现儿童为前提并指向其身心成长的“贤文化”实践中,我们顺应儿童的生命成长节律,关照儿童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深入儿童的世界和群体,在儿童形象、生活、组织、课程、评价、兴趣等多个领域建设积极健康的儿童文化。

一、贤童形象塑立——指向内外统一的价值特征

贤文化建设指向于生动鲜活、神奇曼妙的儿童与儿童世界,此举通过成人与儿童的合作来完成。而儿童与成人往往各有迥异,成人普遍以刻板沉重、强势高上的形象呈现于儿童视野中,儿童则经常以轻灵活泼、天真烂漫的姿态出现在成人眼前。贤文化建设,我们致力于塑立一种内外兼修、里外皆美的“贤童”形象。

1.塑向贤之形——本真、本色、本原。儿童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并非“小大人”,其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我们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在儿童成长的每个阶段,他们都会有不同的形象与气质,并散发出独特的生命活力与魅力。学校与教师的重要使命便是发现点化,尊重引导,而非将自身的成人意愿强加于儿童身上,违背其天性人理。贤文化背景下的贤童系列形象设计,我們一改以往的成人思维,不刻意但用心,不强制而自由,自然引导而非生硬雕琢,从而使之表现出具有儿童的本真、本色与本原。比如思贤学生的外显静态形象是“贤童”,便是“齐贤儿童”与“清纯新贤”的有机合成。两个阶段两个特征,前者体现儿童期特征,后者呈现少年期特质;前者合理展示天性,后者充分呈现人性;共同特征为向上、向善、向贤。设计的过程则是成人和儿童共同合作完成。比如思贤吉祥物——思思与贤贤的出炉,经历了全体学生参与创意,班级学生代表挑选,师生合作二次加工,最终塑立形象的完整过程,灵巧可爱的形象是儿童智慧与成人判断的完美融合。再如班级徽章,是班级及学生面貌的对外展现,我们通过全班参与,师生合作,家校互动等方式最终制成,具有鲜明的儿童特征,达成高度的价值认同。儿童的文化形象应该得到学校、教师、家长等成人层面的关切和尊重,呵护和牵导,让其充分体现儿童特征与价值。

2.立向贤之性——修身、修心、修行。儿童由最初的自热之子到最后的社会公民,是一个身心皆长的动态过程。贤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生活,除外显的生活状态之外,还有隐藏其中的动态形象建构,即在成人陪伴下的修身、修心与修行活动,亦即顺应儿童特有的成长轨迹与节奏,合理传递成人文化的要素,最终完成其成长使命——合格的社会公民。思贤小学以“贤童”为文化形象,以“贤”为核心要素,通过内外兼修、导向暗示、评价激励等途径来完成其形象的完整塑立和德性的圆满建构。比如“六贤儿童”要义——“正、礼、慧、知、巧、进”六个方面分别对应儿童成长的核心素养和发展目标,最终指向儿童健全人格的构成。比如贤童修炼过程,必须经历每月一贤、六贤儿童、最美贤童、思贤新贤的身心修行全程,每一个阶段均有符合儿童特征的评价指标和具体性征,充分体现人的成长的内在逻辑性和递进性。[1]贤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培育,我们遵循由易到难、从低到高、由点到面的儿童教育规律和周而复始、巩固积累、螺旋提升的儿童身心成长节律。儿童的文化形象既要符合儿童之天性,又要注入其生长必需的精神元素,这才是贤文化包蕴的正确儿童观的实践体现。形象不是简单的标签和造型,它是由内而外、内外统一的文化意象和显性符号,使人能感受感知,产生自我判断和定论。贤童形象塑立是思贤小学校本文化实践的一种自发行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导引儿童的成长方向和方式。

二、贤童生活建构——合乎自然规律的成长内容

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其天真的兴趣、需要、话语,有其鲜活的思维、价值和判断,这由其独特的天性所决定,必须引起成人的重视和正视。儿童群体作为独特的生命集合体,有别于成人世界,但同样有相应的自然生活和文化样态。思贤小学的贤文化建设致力于建构一种合理、合律的贤童生活,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贤养化育,塑造儿童健全人格。儿童在特定的时期需要自然人的生活。教育的职责在于为其提供一个完整的由“自然人”演变“社会人”的过程(或者是为这一过程做好准备),小学阶段的教育更是为其最终的“成人”定好基调,打好底色。而这不能违背儿童成长的规律,不能打乱其发育的节奏。因此,作为成人(社会公民)所必需的教养、素养、学养,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浸润、植入,使其人格日趋健全完善。比如思贤儿童好习惯课程针对儿童成长必备好习惯进行体系架构和实践跟进,做到学段有目标,学年有板块,学期有主题,月份有专项,每周有要点,通过浸润式、嵌入式、体验式途径进入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不突兀、不强加、不生硬,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合作养成。比如思贤儿童健康生活行动针对儿童身心发育特点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成长菜单,建立包括饮食、运动、卫生、交往、自理等诸多儿童生长必修的教育项目,合成《我的成长足迹》手册,用以指导儿童健康成长。其他诸如思贤“小伙伴导师”制度,家校合作共育项目,贤童成长内省课程等等,无一不是在为儿童成长提供价值和意义的养分,促使其精神发育日趋完善。

2.贤文浸育,滋养儿童精神生命。儿童天生向真、向善、向美。儿童的好奇和探究来自其向真的本性,儿童的同情和怜爱来自其向善的本源,而其对涂鸦和花果的偏爱则来自其对美的渴望。同时,儿童除了用身体感受体验宇宙、世界、自然之外,还有一条重要途径便是阅读。通过阅读来认识未知、探索奥秘、感受人生。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阅读对于开启心智、增添学识、滋养精神、丰富人生有着无法比拟的作用。于是,贤文浸育便成为贤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是学校建立书目合理引导——根据儿童的年段、认知、喜好、需求来制订相应的书单目录,进行亲子阅读、师生共读、家校互读,让贤文共阅成为一种习惯,让成人和儿童共同走进书香世界。另一方面是学校开辟路径多样参与,贴近儿童实际,顺应儿童需求,采取儿童阅读的多样范式,如班级图书漂流、开放式智能图书馆、晨诵必修课、读书故事发布会、趣味剧本表演等,让阅读通过自然而然的途径进入儿童的视线,进入儿童的学习,进入儿童的心理层面和精神世界。学校还搭建舞台释放天性,积极能动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贤文化建设充分保护学生的这种原生动力,阅读也不例外。比如阅读节系列活动便是儿童阅读的“精神大餐”,令人向往;书香班级的评选促使全体成员自觉投入而其乐融融;“小书虫”展示会让儿童释放自身的魅力;《思贤》小报让儿童充分展示学习的果实;“思贤书市”则为热爱阅读的儿童找到精神归属。多样且用心的措施和行动,无一不是指向儿童的精神深处且顺应其心理需求。浸润其间,文化必然发生。

3.贤趣养育,丰富儿童生长样式。儿童的生活和世界充满了天真和天机,儿童的成长和成熟需要兴趣和乐趣,而这正是成人无法体验到的。学校和教师的神圣使命正在于发现、尊重、找回并顺应儿童这些精神及身体发育的天然需求,并为之提供环境和机会。现实中学校以成人为主宰的文化实践行动,必须回归儿童立场,必须认识到学校之于儿童的核心价值所在,必须真实面对、深刻理解、用心感受儿童作为客观存在而又时刻处在变化之中的独特性、丰富性和神秘性,并竭力加以呵护、挖掘、发扬。贤文化建设体系中的儿童文化建设正是基于这样的体认和自觉而进行的系列化、实践性探索。比如学生社团建设,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來设计,根据个体兴趣爱好来组团,根据发展提升状态来管理。比如学校的节庆文化系列活动,涉及艺术、阅读、科技、环保、体育、创造、表达等诸多领域,让儿童担任思想家、文学家、探索家、梦想家等多种角色。比如我们的“校长有约”活动,校长和学生共进午餐,共话家常,共聊生活,成人和儿童成为伙伴好友;比如学校策划的“美丽校园啄木鸟”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以儿童的眼光来审视学校建设和学校管理,孩子的独到发现让成人为之惊叹,敬畏儿童成为内心生发的一种感受。比如学校实践的“成贤课程”,基于儿童认知和学习现状进行顶层设计和实践操作,既观照到成人世界(国家意志)的要求,又顺应儿童成长的逻辑和路径,关注儿童的志趣和本性,使之在学习体验中得到“正当、正常”的收获。让儿童做一个有趣之人,让儿童找到成长乐趣,这正是学校贤文化建设的旨意所在。

儿童的生活应该是五彩斑斓、丰富多样的,儿童的生活应该引起办学者的关注和关切。学校应该为儿童提供一种合乎规律、合乎人性的校园生活样态,而这需要办学者在贤文化实践过程中不断审视自身的成人行为,并加以修正和丰厚。

三、贤童组织形态——遵从成长法则的“社会管理”

儿童构成了一个有别于成人的独特的“社会组织”,他以生动活泼的形态和风貌展现在成人眼前,但成人往往对此视而不见。贤文化建设中,我们深入了解并正确面对儿童的组织形态,积极发挥其育人的无痕之功。同时,成人也努力成为儿童组织的一分子,充分体验人性和天性之美好。

1.“和贤社区”的管理样态。学校大教育,儿童小社会。千万个儿童个体聚集一起,无形中便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组织形态——“儿童世界”。学校和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儿童世界”合理有序地向“成人世界”过渡,同时,能在“未来的成人”心中保留一份“赤子童心”。思贤小学着力建设一个和贤、和谐、和进的学生社区,尊重儿童社会的客观存在,加以呵护、孵养、培育,不横加干涉与干扰。我们充分发挥儿童的模仿能力,积极促使其担当“社会主人”的角色。于是“小小白玉兰”志愿组织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发成立,展现其出色的管理能力;“我爱我家”教室管家便在每个班级得以登场,教室成为学生共同的家园,成为其用心打理的“新家”;“思贤小协警”成为校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手发挥无形的“威力”敦促成人进行“自我教育”。诸如校园美容师、餐厅大厨、班级领袖等既有成人社会影子又有合作游戏色彩的管理形态和社会角色不断出现。我们一方面将成人世界中有助于儿童合理成长的文化元素植入其心灵深处,另一方面让儿童逐步了解并接触成人世界。因为,儿童必将要长大成人并跨入成人社会。

2.“明贤契约”的执行方式。儿童和成人不是对立的“两极”,孤立的“领地”,他们都是由成长到不同阶段的生命个体组成的社会形态,因此秩序的建立和维持是他们共同的运转需求,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成员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生活和生长的环境。事实上成人文化和儿童文化也总有互补、互通、互融之处。贤文化建设背景下,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价值判断的形成、自我教育的实现均是办学者必须研究探索的重大课题。“明贤契约”的执行便是校本化儿童组织管理的一个样式。明了“贤”之所在,遵从“贤”之所行,是思贤儿童共同的意义和行为追寻。比如学校每天公示的“日省日知”栏目,成为思贤儿童的必经路径,“笑脸”和“哭脸”便成为其执行契约程度的标识;比如学校每月进行隆重表彰的“每月一贤”,成为全体儿童心向往之的标杆。学校每个班级的“班级公约”并非是教师专制的单方结果,它的出台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和认同,其体现的是集体意志和社会规则,教师也是执行的主体。比如“六贤儿童”的出炉,不是教师横挑竖拣的个人行为,而是需要经历全员推荐、个人展示、多方评价、集体认定等程序,体现的是规则的公正、程序的透明,更是“积极社会意识”在儿童身上的渗透。契约的执行,目的在于增强儿童的社会角色意识,在于增进其自我教育,更在于符合其成长的合理性和规律性。

总之,儿童是人类文明传承的“种子”,儿童文化理应成为学校文化(包括成人文化)的情理归属与价值指向。

参考文献:

[1]金培雄.让“贤童”成长得更厚实——浅谈”贤文化“建设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改良.江苏教育研究, 2017(10B):41.

责任编辑:赵赟

Xian-Culture Practice: Accommodating to the Rhythm of Children Life Growth

Jin Peixiong

(Wujiang Sixi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Suzhou 215200, 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problem with school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the conflict between adult culture and children culture, in which adult culture dominates the world of children and the position of children has been alienated. Xian-culture construction sticks to the children-oriented view on education, trying to accommodate to the rhythm of childrens life growth. To construct positive children culture, schools should take various ways of exploring such areas as children image design, lif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curriculum assessments.

Key words: Xian-culture; children culture; life growth

猜你喜欢
生命成长
基于生命成长理念的高校文化建设探究
基于生命成长的德育活动实践研究
返璞归真,追寻“生态体育”教学
关注生命成长 打造动态课堂
用班级文化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团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为师当有大胸襟
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运用
深入开展生涯教育 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