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叙述了陕南孝歌文化的形成及现状,阐述了陕南孝歌文化对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陕南孝歌文化受到的冲击。探索陕南孝歌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培养和增强陕南地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调动陕南地区民众的积极性;创新陕南孝歌传承的形式;创造有利的乡村环境,使陕南孝歌文化健康传承。
【关键词】 乡村振兴;陕南孝歌;文化传承;路径探析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了实施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计划。乡村的振兴和崛起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乡村文化的影响。乡村文化是农民群体几千年来积淀的成果,承载着发展农村经济和约束农村道德规范的重任。在城镇化大力推进的过程中,乡村文化的影响受到挤压。面对凋零、衰颓的传统乡村文化,如何化解危机,将其与现代社会主流思想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新农村的建设,迎合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成为我们探索的一大难题。
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南的孝歌文化作为孝文化的代表之一,兼具了荆楚文化的移植性、巴蜀文化的渊源性和秦晋文化的儒家教化性(张建军,2008:37)。陕南孝歌文化主要分布于商洛、安康和汉中三市的县区和乡镇,但并非所有的县区都有此风俗习性。陕南孝歌因自身的特殊性,在某些部分具有难以证实的空缺,但其结构、形式、风格的特殊性,既彰显了陕南地区民众对于死亡的态度和认知,也对农村社区的管理和发展等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其不能被忽视,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護。如何在乡村振兴的社会大背景下,对陕南的孝歌文化进行传承,成为本文的写作初衷。
一、陕南孝歌文化的形成及现状
陕南的孝歌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山区文化,多发生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的山区地带(邰科祥,2016:50),是本地文化和移民文化及其多元整合的产物(张建军,2008:37)。对于陕南孝歌文化的缘起及流变的考察,从其歌词中可获得些许头绪。
陕南孝歌的结构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开歌路、行孝歌和还阳曲,在“开歌路”的部分会有这样的问答:
二位师傅家住何处?哪里来的歌鼓?哪里来的歌郎?
扬州来的歌鼓,柳州来的歌郎。
这样的内容并非巧合,它所承载的是移民对于家乡的记忆,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寻根认祖的指南。陕南孝歌文化经历了“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传播方向。且经邰科祥教授考察,受地理区位的影响,陕南孝歌直接传入地为湖北和四川的可能性最大。这一切主要源于清初的移民运动,使得民间流传着“湖广填四川、四川填陕南”的说法。正是由于这场持续了百年之久的移民运动,加上地理区位的临近,使得两地的孝歌文化与陕南本地的民歌相结合,形成了带有地方特色的陕南孝歌文化。
数百年来,陕南的孝歌基本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传承主体多为男性,文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除个别歌师外,大多数歌师对于孝歌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只是一味承袭了前人的唱法。在城市文明扩张、娱乐化形式多样的今天,陕南孝歌文化的影响虽日渐式微,但却不可能绝灭。
陕南孝歌文化存在的意义,除了进行宣孝,还有继祖、知史等功能,是迁徙者身份认同之歌。其中暗含着祖先对于后代的期盼:光大祖业、发展复兴(邰科祥,2016:182),这种期盼不仅局限于一个家族,对国家亦是如此,与当代中国所倡导的复兴梦相呼应。现在已经有一些歌师,将自己的孝道观念、身边的道德模范,甚至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思想经过全新的整理,融入孝歌之中,这无疑是陕南孝歌文化在当代存在价值的最好体现。
二、陕南孝歌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陕南孝歌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绝不仅仅只停留在宣孝这一层次上。孝歌是陕南民间地区综合教化的平台,影响涉及多个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1、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
陕南孝歌除去敬孝故事,还含括了英雄传奇、神话传说、民间历史、趣闻轶事、掌故经验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相比先进的城市教育而言,乡村教育并不完善,在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等方面与城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陕南的孝歌借助其通俗易懂、悦耳动听的独特优势,无疑成为陕南地区乡村学校教育补给的有效手段,为广大乡村地区的人民带去了知识的启蒙与传播。
2、构建和谐乡村社会的有利条件
孝歌的出场往往离不开丧葬仪式的举行,亲人的离世能让生者更加团结。陕南地区的乡镇地处山区,人口较为分散,平日里往来不便,丧葬活动就成为一个契机,出于对死者的敬畏和尊重等考虑,孝歌仪式能将亲朋邻里以陪灵的形式重新聚集在一起,提供了缓解冲突和摩擦的机会。且孝歌内含的三观和处事之道,为农民提供了标准化的行为模式,是陕南农村社区管理的补充手段,也为乡村社会的稳定提供了依据和来源。陕南孝歌文化成为构建和谐乡村社会的有利条件。
3、体现地方特色的符号和象征
乡村振兴战略是最能体现乡土文化特色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又是保护和传承乡村特色与风貌的核心(张敬燕,2017:76)。作为一种雅俗共存、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陕南孝歌具有形式活泼、体裁多样、句式独异等特点,极大丰富了陕南地区乡村村民的精神生活,能够唤起广大民众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本源文化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卢渊等,2016),是体现陕南地方特色的符号和象征。
4、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乡村振兴战略内容之一的文化建设,就是要利用乡村的优秀文化来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通过培养民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行动,帮助其树立文化自信(张军,2018:7)。孝歌以一种生态、文明的方式为陕南地区的歌师行业带来了经济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在培养乡村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也服务于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陕南孝歌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困境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陕南孝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受到了农村现代化的冲击。虽然其中不乏一些年轻的传唱者,但总体上,农村社区的社会环境受到经济的发展、人才的流失、现代化娱乐方式多样化等城市文明的影响,乡村记忆有所消退,陕南的孝歌文化传承面临困境。
1、传承主体的缺失
受历史因素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城镇化的进程得以大力发展。城镇化加速发展以后,农村人口成为城市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的主要来源,致使传统农村社会结构瓦解(郭晓鸣等,2018:12)。以山阳县为例,山阳县作为人口输出的大县,大量流失的人口,造成了陕南孝歌文化传承主体的缺失。陕南孝歌文化基本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而城镇化的冲击使得乡村文化精英停留城市或者两地穿梭,却极少停留在乡村地区,由此造成了文化空心和文化尴尬的境遇。长此以往,对孝歌文化知晓的人员越来越少,影响亦逐渐式微。
2、总体环境的缺乏
为了更好地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合理调整村镇规模,躲避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陕西省自2014年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乡村撤并、村组撤并运动,这一举措致使传统自然村落的消亡。加上农村人口的流失,农村空心化的现象没有为孝歌文化的传承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得孝歌文化的传承丧失了可以为其提供活力的土壤。陕南乡村地区对城市化教育的追求,未曾树立起乡村文化的自信,对孝歌文化的内涵的理解与创新投入稀缺。陕南农村社区总体的社会环境不利于孝歌文化的传承。
3、娱乐方式多样化的冲击
经邰科祥教授考证,陕南地区大多数从事唱孝歌行业的歌师,都是在享受传统习俗的热闹气氛里耳濡目染,无意之间成为孝歌文化的传承者的。传统的陕南乡村地区娱乐方式单一,丧葬仪式的举行使得村民们积极主动去帮忙,唱孝歌是这一过程中陪灵、消遣、娱乐的重要方式,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然而在当代农村社会,在处理白喜事的过程中,仪式简单,娱乐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比如以唱歌、小品等举办丧葬晚会的形式存在。娱乐方式多样化的冲击,造成了代际之间有关孝歌文化这一传统的文化形式的记忆在逐渐消退。
4、传统认知的改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孝歌文化的认知也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出于对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的追求和向往,外出务工人员接受了现代城市文明的熏陶,功利心的驱使陕南地区乡村民众寻求渠道改善自身处境。对经济的追求、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向往、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等一系列因素的催促下,使得陕南地区民众忽视了孝歌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对其的认知和态度发生了改变。
四、陕南孝歌文化传承的路径探索
陕南孝歌不仅仅是陕南地区葬礼中的一种演唱形式,更表征了陕南地区民众的一种生活态度,是传承了数百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了解了陕南孝歌文化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当下所面临的困境之后,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一些保护和传承的路径选择,为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灵感。
1、培养和增强陕南地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
陕南孝歌文化的传承不能缺乏主体的努力,要尝试改变该地区民众对于孝歌文化的认知,培养其对于孝歌文化的认同,树立起孝歌文化的自信心。乡村振兴的目标不仅仅在于为乡村地区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也要为乡村地区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陕南孝歌文化内含的道德规范、行为标准等符合陕南地区农民的价值认同。为了增强这一认同感,需要借助乡村教育这一载体,将陕南孝歌文化的由来、传承、现状等以课堂形式加以传播,唤醒和创新年轻一代对于孝歌文化的认识,加深理解,注入文化情感,防止年轻化个体对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产生陌生和疏离感而造成陕南孝歌文化的绝灭。
2、调动陕南地区民众的积极性
陕南孝歌文化沿袭百年,却未受到该有的重视。陕西省政府要增强对孝歌文化的保护力度,设立相关机制,加大对陕南孝歌文化研究的资金投入,使得孝歌歌本、曲调等相关资料得以更好的传播和流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使乡村地区发挥自身特色留住人才,甚至吸引外来人才。陕南地区可借助人才回流,大力培养文化精英。在老一辈歌师的带动下,指导年轻群体系统化、理论化地学习陕南孝歌文化,认真钻研,理解孝歌文化的深度,给予文化精英经济上的补贴,从而调动陕南地区民众的积极性。人才要素的激活,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陕南孝歌文化。
3、创新陕南孝歌传承的形式
作为一种原生态的文化,陕南孝歌的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很难引起年轻一代的兴趣。城市文明的冲击成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保持原本纯粹的乡土特色更是困难重重。在原本的孝歌表现形式中融入新的要素,为孝歌的发展注入活力。虽然这一行为可能破坏了孝歌的原生性,但也不失为一种保护孝歌更远流传的方式。此外,要积极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利用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陕南孝歌的影响力,手段的创新也使得孝歌文化得以保存。
4、创造有利的乡村环境
乡村的衰颓和空心化现象,是不利于陕南孝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在乡村振兴的社会大背景下,陕西省政府要积极调动土地、资本等一切可利用的要素,发展陕南地区乡村经济。此外,充分整合相关的文化资源,完善陕南乡村社区的基础文化设施,举办相关的文化活动,改善颓败的乡村面貌,创造有利于孝歌传承的乡村环境和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郭晓鸣,张克俊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和道路选择[J].农村经济,2018.1.11-20.
[2] 卢渊,李颖,宋攀.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保护与传承[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3] 邰科祥.陕南孝歌文化考察[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5.
[4] 余琪.试析商南孝歌的文化意蕴[J].商洛学院学报,2009.6.23.3.28-31.
[5] 张建军.简论陕南孝歌[J].商洛学院学报,2008.8.22.4.37-41.
[6] 张敬燕.乡村振兴背景下优秀乡土文化传承的路径探索[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6.75-79.
[7] 张军.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J].中国农村经济,2018.1.2-10.
[8] 朱启臻.当前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J].学术前沿,2018.2.19-25.
【作者简介】
吴晋芳,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