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作用

2018-02-22 03:45郭立廖胜华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乡贤乡村振兴传统文化

郭立 廖胜华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乡贤的特征,分析了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表现,针对乡贤作用发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加强对乡贤资源的挖掘;建立健全乡贤激励机制;改变单纯的乡贤“输血”模式,让乡贤与乡村成为发展共同体。

【关键词】 乡贤;乡村振兴;传统文化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贤作为乡村的重要资源,对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助推作用,需要我们根据新形势做好乡贤文化的挖掘、培育与发扬。

一、现代乡贤的特质

乡贤,顾名思义,乡村中的贤达人士,这是一个具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词汇。在封建社会,乡贤主要以士绅群体的面貌存在,因而也被称为乡绅,通常具备有功名或官衔、有学问、有身份、德行好、能力强、威望高等特点,在皇权不下县的古代,扮演着乡村治理的关键甚至是主导角色。他们通过影响或掌控宗族,在村庄权力体系中占据领袖地位,如管理和掌控地方学务、地方公产、地方公务。[1]进入近代,受到科举制废除和现代国家机器建立的影响,传统士绅阶层逐渐瓦解。

现代乡贤也被称为新乡贤,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改革开放后,有的人先富起来,再回馈家乡成为乡贤,有的人在外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人物,再回家乡做贡献成为乡贤。就来源类型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外出致富能人。这是乡贤的主力人群。这部分因为有经济实力和经济资源,能直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通常成为乡村挖掘乡贤资源的重点。如广东很多乡村,依靠乡贤中的企业家建起了一条条硬底化道路和一栋栋房子。二是本地出去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员。这部分人如公务员、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和文化工作者等,或者与国家权力有密切关系,或者拥有专业技能和社会资源,因而也是乡贤的重点来源群体。三是其他社会贤达人士,如港澳台同胞,华人华侨,有威望的本村人士等。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刘奇把乡贤潜在群体归纳为以下五类:离退休人员叶落归根,大学生村官,城归农民工,接受优秀家风家教熏陶的世家大族、名门望族的后裔,新富贤能者。[2]

现代乡贤本质上不同于传统乡贤,但又与传统乡贤有很大相似处,且通常这个相似部分更被看重,否则就没必要用“乡贤”这个传统词汇来概括。“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用权力背书,不依赖于国家“恩赋”而享有特权,不是村庄内部权力体系的组成部分;由此决定,他们不是古代乡绅那样的特殊阶层,而只是不同群体人员的共性表征;不主导乡村事务,不像古代乡绅那样主导乡村公务、公产等;来源更广,不只是退休官员。但他们之所以能被称为“乡贤”,关键还是他们有着传统乡贤类似的诸多特质,有人将其概括为有四要素:地域性的身份要素,即本土本乡之人;品德要素,即拥有同时代人所仰慕的道德品格;能力要素,即有出众的才干或学问;声望要素,即受乡人推崇和赞誉,享有崇高的声誉。具体来说:

一是“乡”,即与乡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己或父辈及祖辈为本地人。这是能够被称为乡贤的基本条件。这个条件不具备,即使该人热衷乡村事业,对乡村贡献很大,但一般也只能称为热心人士而不是乡贤。

二是“贤”,实际是贤能的简称,含有品质与能力两个因素。品质包含两个面向,一个面向是自身道德品行良好,能够取到道德示范作用;另一个面向是情怀,对本乡本土有浓厚的情感,愿意参与乡村事务,具有一定的公共情怀。能也包括两个面向,一个是实际才能,包括专业技能、处理事务的能力等,另一个面向是社会地位一般较高。

三是“名”,即名望,这是乡贤的文化特质所在。名是“贤”、“能”的结果,体现了乡贤的核心本质,也是乡贤文化的传统属性所在。在古代,乡绅之所以能主导乡村事务,靠的主要是声望带来的“文化权力”。现代乡贤同样如此,他们要扎根农村、获得村民的认同,最为根本的还是得有自己的“名望”,通过威望发挥引领村民的作用。

总之,“乡”、“贤”、“名”等乡贤所拥有的特质,使其能够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表现

总体而言,推动乡村振兴最为根本的是要靠党的领导作用和村民主体作用的发挥,乡贤是作为外部资源参与到乡村振兴中。但是,当前我国农村普遍面临资源不足、自我组织待加强等问题,使得乡贤作为外部资源和要素,能够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关键作用。

一是助推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与以往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区别所在。当前,我们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双双呈现升级的态势,原本无人问津的农村山水田园和特色农业资源,因此显出价值。乡贤中的企业家和致富能人,往往具有资金技术、经验眼光、人脉渠道等优势,一旦与乡村资源嫁接,就能以现代要素、现代理念助推农村产业发展。正因此,很多地方把吸引乡贤回乡投资兴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着力打好“归雁经济”这张牌。如  2018年8月17日,200多名广东省湛江市遂溪乡贤代表齐聚一堂,签订乡村振兴十大项目合作意向书,助力家乡振兴。

二是助力人才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也是短板,农村大多存在人才外流现象,乡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提供亟需的人才资源。乡贤的优势在于既有人才技能,又与乡村情感相连,相对一般的技术人员、企业家来说,更愿意为乡村做出贡献,而不会过于从资本、利益等方面考虑,能够减少矛盾。广东省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中就提出,要实施“新乡贤返乡工程”,加快乡村振兴。据此有的地区开展了对乡贤资源的统计摸底工作,通过各种措施,把分散的乡贤凝聚在一起,让乡贤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推动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旨在塑造健康向上的乡风文明。这既包括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現代文明要素牢牢扎根乡村,又包括让传统乡土文化在乡村枝繁叶茂。乡贤是将不同类型文化融入乡村的极佳载体。乡贤一般在外打拼,熟悉法治、市场精神等现代文明要求,又具有关联乡土的精气神,能够在树立新风和发扬传统上都发挥榜样示范、宣传推动作用。尤其是,乡贤具有道德威望,他们的所言所行对乡民具有直接影响,乡贤怎么做,乡民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而,让乡贤来推动乡风文明,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近年来,广东省肇庆市通过乡贤进社区活动、乡贤文化讲堂等方式引导人们学习乡贤的善行义举,通过开展“学乡贤、颂乡贤、用乡贤、当乡贤”来推动乡贤的引领作用,在涵育文明乡风、助推城市文明建设上取得明显效果。

四是帮助生态振兴。生态振兴意味着既要留住山水风光,又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乡贤在保护、利用生态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保护方面,乡贤是生态保护资金的重要捐献者。如2018年5月28日,以“乡村振兴、乡贤给力”为主题的广东揭阳普宁市政府和乡贤共同发起成立练江母亲河保护基金会,当天募资达2.57亿元。在开发利用方面,乡贤能参与到生态农业和田园综合体等的开放中。如广东省紫金县外出乡贤按“红色+绿色”的发展模式,将该县苏区镇打造成以客家文化为内涵、以红色旅游为特色、以青山绿水为载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

五是促进组织振兴。组织振兴旨在为乡村振兴提供政治保障和组织保证,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等农村基层组织是核心力量。虽然现代乡贤不像古代乡贤那样,可以在农村基层组织体系扮演核心角色,但现代乡贤的作用仍然重要,他们可以通过参与乡村治理,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功能的更好发挥。尤其是,近年来,农村基层事务越来越繁杂,基层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越来越趋于行政化,大量精力和资源投入到行政事务中,有的甚至产生“耕他人田,荒自家地”现象。这种情况下,乡贤作为一个辅助性的自治组织,可以很好起到帮助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提升组织力的作用。如广东省云浮市普遍在乡村建立乡贤理事会,由居住在本地的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乡贤等组成,主要任务是开展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参加农村社会治理,有效促进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三、乡贤作用发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存在的问题

尽管乡贤在乡村振兴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不可否认,乡贤功能的发挥面临不少问题,有的甚至是结构性问题。

一是现代乡贤缺乏稳定的再生产机制。古代乡贤之所以能发挥治理核心作用且千年不衰,重要因素在于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宗族制等制度能保证乡贤源源不断地产生。科举制赋予每个人原则上都有获取功名的机会,宗族则能给予经济等方面保证,帮助族中子弟读书考功名。一个人一旦获得功名,大则获得官职,小则被赋予免徭役等特权,具备成为乡绅的资本。但现代社会缺乏乡贤产生机制,像高考制度只是一种国民教育制度,人们无法通过高考直接获取社会地位和权力,成为乡贤的后备军。

二是农村的一些新情况制约着乡贤回乡。比如,空心村越来越多,让乡贤“无家可回”。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必然有越来越多的乡村走向消亡,让外出人士的“乡愁”难有寄托。这是历史的必然和无奈,也是历史的进步。又如,农村土地制度一定程度也让外出乡贤“有家难留”。在古代,官员到一定年龄便“告老还乡”、“解甲归田”,成为当地乡绅。但今天,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一般外出人员很难在农村获得宅基地用于建房子,虽然有的人可以选择租房居住,但更多人的观念是不愿意长期租房。加上农村医疗等公共服务欠缺,更使得“回乡养老”难以实现。当告老还乡的人生模式越来越难以见到,要么导致乡贤的来源变少,要么导致乡贤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不利于乡贤作用的发挥。

三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乡贤能力受到影响。企业家是乡贤的中坚力量,这些企业家很大部分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外出打拼取得成功。由于那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追赶阶段,属于粗放式发展,因而对创业者的素质要求相对不高,只要胆子大、脑子活,就很有可能成功。这就导致那个时期农村外出打工创业的成功者多,造就大批乡贤企业家。但今天,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创新发展阶段,对创业者的素质要求大大提高,这就导致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农村外出打工创业成功的概率降低。第二种情况是已经是企业家的,也难以像以前那样获得高额收益,有的企业甚至面临经营每况愈下的境况。如广东有的乡村就反映,以前在外企业家说捐款就捐款,但近两年来,他们捐款的频率降低,金额减少,现在再像以前那样依靠乡贤就完成乡村建设,困难越来越大。

四是乡村越来越从封闭的熟人社会转变为开放的半陌生人社会,影响乡贤发挥作用。熟人社会是乡贤作用发挥的重要土壤,一旦乡村中的外来人口、陌生人口越来越多,乡村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就会变得复杂化,乡贤的作用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2、对策

对乡贤作用发挥中存在的问题,一些结构性和趋势性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也没必要去解决。除此外,要尽量从社会氛围、机制方式等方面,改善乡贤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乡贤资源的挖掘。要从激活、培育、凝聚等方面,厚植乡贤力量。如开展对乡贤资源的摸底调查,利用现代网络,与外出人员建立健全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加强对农村年轻能人的培养,特别是注重将大学生村官纳入乡贤后备军中。鼓励有识之士回乡参与乡村振兴,如鼓励有条件的国家公职人员退休后返乡定居服务乡村。

二是建立健全乡贤激励机制。要充分把握乡贤的正当需求,创造条件让乡贤愿意干事、能干事。如根据乡贤重声望的特点,给予乡贤荣誉村官、优秀乡贤等名誉称号。加强对乡贤事迹和贡献的宣传表彰。

三是改变单纯的乡贤“输血”模式,将乡贤有机融入到乡村产业振兴中。要将乡村振兴变成乡贤实现新发展的机遇,通过股份制等现代经营体制,将乡贤与本地村民、村集体组织连接成发展共同体,共同开发、利用乡村资源。不断优化当地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营造出吸引乡贤回归的良好软环境。

当然,要理性看待乡贤的作用,不能把乡贤的作用过度拔高,对乡贤寄予过高期望,更不能把他们放在不合适的位置和岗位,以免引发新的问题;也不能过度依赖乡贤来推进乡村建设,否则就很容易带来“等靠要”思想。在鄉村振兴的浪潮中,乡贤终究是辅助力量,真正凝聚起、发挥好包括乡贤在内的各方面合力,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先明.乡贤是维系古代中国基层社会运转的主导力量[N].北京日报,2014.

[2] 张玉玲 李慧.乡贤 乡土 乡愁:探寻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N].光明日报,2017.

【作者简介】

郭 立(1968—)女,河南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媒介融合.

廖胜华(1977—)男,江西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文化治理、政治文化.

猜你喜欢
乡贤乡村振兴传统文化
新乡贤是乡村振兴重要力量
“支部+”乡贤护航乡村治理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靠大多数,还是靠“乡贤”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别让“乡贤”成“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