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

2018-02-22 06:45马胜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椎间隙椎板椎弓

马胜利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骨科 信阳464000)

脊柱后凸畸形是临床常见脊柱畸形类型,可导致异常应力压迫脊柱前中柱,并持续刺激韧带,若未能及时控制病情进展,可造成椎管狭窄,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1]。现阶段,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椎板、小关节突截骨术属于传统术式,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极易出现术后恢复欠佳的情况,影响预后。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是一种由椎弓根入路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清除突出骨块,且对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比较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与椎板、小关节突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1例。A组女17例,男24例;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38.24±5.02)岁;后凸顶点:20 例 L1,6 例 L2,7 例T11,8例 T12。B 组女 16例,男 25例;年龄 28~68岁,平均年龄(39.63±4.82)岁;后凸顶点:19 例 L1,7 例L2,8 例 T11,7 例 T1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后凸顶点等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纳入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经X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脊柱后凸畸形者;具备手术指征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订知情承诺书者。

1.3 排除标准 合并免疫功能严重障碍者;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异常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者;无法耐受手术或存在手术禁忌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1.4 治疗方法

1.4.1 A组 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患者均取俯卧位,全身麻醉;根据术前X线检查定位病变位置,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将皮肤和肌肉逐层切开、分离,使病变椎体充分显露;将椎弓根螺钉于病变椎体上下方置入截骨(呈“V”状),关节突截骨,切除双侧椎板,钻开椎体,于椎弓根入口组建通道,将病变椎体上半部分及其相连椎间盘截去之后,切除椎体后壁,并对该截骨面采取闭合措施,矫正两侧椎板契合面,清除干净椎弓根上缘残留皮质,对后凸畸形进行矫正、固定,满意后采取植骨措施;进行止血、冲洗后,缝合切口,术毕。

1.4.2 B组 采用椎板、小关节突截骨术治疗。麻醉方法、体位和病变椎体显露方法同A组;将病椎椎板、棘突、双侧小关节突切除,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截骨措施(2个节段),行内固定处理(髓内钉)。

1.4.3 术后治疗 两组术后均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拔除引流管,一般于术后3 d拔除。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两组的治疗效果。(2)两组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用时和术中失血量。(3)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和疼痛程度。其中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定,得分越低,则表明疼痛越轻。(4)两组术前和术后1周的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疗效评价标准:直立姿势恢复良好为优;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残留中度残疾为良;姿势有所改善,但存在明显畸形为可;疼痛或姿势无改善为差。治疗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A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5.12%,高于B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A组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手术用时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B组,术后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 n 术中失血量(ml)术后VAS评分(分)A组B组手术用时(min)术后引流量(ml)下床活动时间(d)41 41 t P 36.18±5.01 55.16±6.62 14.639 0.000 76.33±8.86 112.08±12.05 15.305 0.000 18.22±3.26 29.45±4.38 13.170 0.000 3.11±0.48 5.27±0.76 15.387 0.000 2.02±0.66 4.63±0.57 17.842 0.000

2.3 两组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比较 术后1周,A组的Cobb角低于B组,椎间隙高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比较(±s)

表3 两组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比较(±s)

组别 n Cobb角(°)术前 术后1周椎间隙高度(mm)术前 术后1周A组B组41 41 t P 25.74±4.18 25.39±4.06 0.385 0.702 6.40±0.62 9.27±1.24 13.256 0.000 6.41±1.08 6.35±1.02 0.259 0.797 11.68±2.23 8.30±1.52 8.019 0.000

3 讨论

脊柱后凸畸形多见于老年群体,通常先天性脊柱畸形或脊柱创伤等疾病可不同程度增大脊柱后凸角度,若超过60°,则会导致畸形加重,造成腰背部疼痛,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加重神经功能受损症状,造成髋关节屈曲内敛,严重者可能发生截瘫,对患者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目前,手术矫正是临床针对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其手术方式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椎板、小关节突截骨术是既往临床治疗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常用术式,虽可一定程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但无法达到显著的矫正效果,通常术后恢复不佳,临床认可度较低[3]。王化明[4]的研究中针对脊柱后凸畸形患者采用了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治疗优良率高达97.14%。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5.12%,高于B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具有显著的疗效。这是因为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术中可充分利用脊髓进行环形减压,为术中凸顶点椎体后上角截骨提供有利条件,增加手术操作的合理性。同时,该术式参照截骨区域相邻椎弓根,在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基础上,于术前设计好矫正度数截骨,可明显提高手术的可行性和控制精确度,从而保障截骨路径的三维立体,有助于实现截骨面最大限度地吻合,使矫正精度得到显著提高,术后脊柱稳定性较好[5~6]。此外,该术式截骨面吻合度较高,可促进脊柱矢状面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有效消除畸形所引起的神经压迫症状,从而减轻神经受损,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7]。本研究结果还显示,A组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手术用时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B组,术后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与椎板、小关节突截骨术相比,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可优化手术情况,且术后恢复较快,疼痛程度较轻。此外,术后1周,A组的Cobb角低于B组,椎间隙高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应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可显著矫正Cobb角,提高椎间隙高度。

综上所述,与椎板、小关节突截骨术相比,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可显著提高治疗优良率,优化手术情况,加快术后恢复,减轻疼痛,还可明显改善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

猜你喜欢
椎间隙椎板椎弓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术中恢复椎间隙自然高度对术后疗效的影响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