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把握 分块探究
——以《黄山奇松》为例谈写景状物类课文的画面教学

2018-02-22 17:32蒋成云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虚实结合

蒋成云

在现行小语教材中,写景状物类课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每册教材中都有分布。这类课文主要是通过诗意盎然的语言描写、个性鲜明的特定景物,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作者内心的独特感受,画里有话,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学习范本。很多教师面对这类课文时不知道如何根据文本特点把课文语言转换成画面,有机进行画面教学。为此,我们丹阳市小学语文名师班以苏教版教材《黄山奇松》一课为例,进行了系列研究,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找画面,厘清关系

写景状物类课文一般都写景精妙,景物特征鲜明,景物的特点与文章的整体氛围相协调,使文章保持统一和谐的风格特点,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教学这类课文,首先要整体感知,弄清课文描写的对象和呈现的画面,把握课文脉络。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一是找出画面数量。可以到书中去圈画,根据课文所描写的对象来找出画面数量。二是概括画面名称。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方法来概括:1.找景物想画面。找出文中直接描写景物的句子,数一数有几句,想一想分别写了什么,将景物归类,概括画面。2.抓词语想画面。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根据词语所描述的内容概括画面名称。3.悟情境想画面。根据景物所展现的不同情境来概括画面。三是弄清画面关系,明白课文所描述的几个画面中,以哪个画面为主;大画面中套有几个小画面,小画面中哪个详写,哪个略写,从而分清画面主次。

例如教学《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时,可以分三步进行: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描写了黄山的哪些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仅仅描写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棵松吗?”,让学生明白还有群松,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幅姿态不一的画面。然后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所描写的画面,引导学生通过找景物想画面的方法,把第二自然段所描写的黄山奇松分别概括为“迎客松图”“陪客松图”和“送客松图”;通过抓词语想画面的方法,把课文开头和结尾所描写的黄山奇松分别概括为“挺秀松图”和“千姿松图”;通过悟情境想画面的方法,把五幅小画面整合为“三松图”和“群松图”这两个大画面,从而明白课文是由这两个画面构成了一幅整体的“黄山奇松图”。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描述了哪个画面,两个画面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课文在描述“黄山奇松图”时,是以“三松图”为主,“三松图”与“群松图”二者不仅仅是近景与远景的关系,更是主体画面与背景画面的关系。

二、读画面,探究内容

这类课文虽然描绘了多个画面,但每个画面描绘的方法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每个画面都有丰富的内容,不仅仅有景的描绘,还有相关的联想。作者既真实地记录了眼前实景,又在细腻观察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主观情感展开了合理想象,将所见实景与联想出来的虚景有机结合,通过由实生虚、再造画面的方法,使画面描绘更开阔,内容更丰富,表现力更强,景物更加富有神韵,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感受欣赏画面的同时注意虚实结合,分块探究每个画面,丰厚画面内容。可以按照以下两个步骤进行:一是抓住关键词语,读出画面的写实内容;二是抓住表现手法,找准画面生长点,虚实结合,展开画面想象,丰厚画面蕴含的主题。

例如教学《黄山奇松》第二自然段所描绘的迎客松画面时,可以这样来教学:首先让学生思考“课文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词语?”“你从这个词语中看到了一幅怎样的迎客松画面?”引导学生从“遒劲”这个词语中读出迎客松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的画面;从“饱经风霜”“郁郁苍苍”这两个词语中读出迎客松历经千年的风霜雪雨,却顽强生长,长得枝繁叶茂、蓬蓬勃勃的画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能把迎客松写得这样神奇,除了用词精妙外,还有什么高招?”让学生明白作者还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在作者的眼中迎客松已不仅仅是黄山的一棵姿态奇特的松,它还是一棵正翘首盼望、热情欢迎我们到来的好客松。从这棵松身上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通过追问,把迎客松身上寄托的热情迎客的精神画面自然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此这般地由词到句,又由句到词的“一唱三叹”,引领着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扎扎实实地走了个来回,使学生对迎客松的印象逐渐丰厚,同时也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三、构画面,整合布局

这类课文所描绘的多个画面,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按照一定的顺序,采用多种方法来呈现的。在同一时空里,多个景物通过远近、动静、虚实的配合,共同组成了美丽的画面。教学这类课文,要让学生不仅读懂画面的内容,更要弄清楚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布局。可以按照以下两个步骤进行:一是读懂课文构图,明白课文构图的顺序、方法和选取的典型景物;二是开发课文构图,注重学法迁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对课文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新的画面。

例如教学《黄山奇松》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在描写黄山松时是紧紧扣住“姿态奇特”这个主题,按照从近到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的,先聚焦后推移,先通过印象式的描绘整体渲染了“黄山群松图”,然后通过聚焦式的描绘分别刻画了作为黄山名片的“三松图”,其中又重点聚焦了作为黄山象征的迎客松图,然后采用虚幻的形式整体勾勒了“黄山群松图”。整篇课文采用工笔刻画与写意勾勒相结合的方法,由点到面地构成了一幅虚实相间、主次分明、形韵和谐的画卷。“三松图”与“群松图”二者描述各有侧重,“三松图”着力个体画面的细致刻画,表现画面所蕴含的精神;“群松图”立足于画面的整体呈现,着力表现画面的形象。开头抓住地点的变换来整体表现黄山奇松共同的潇洒、挺秀形象,结尾抓住姿态的变化来整体呈现黄山奇松不同的形象,不仅有线形松图,还有动态松图和立体松图。画面主题富有层次,从形态图到活动图,最后为神韵图,整篇课文所描绘的黄山松画面不仅仅是点与面的结合,更是奇特的形象画面与精神画面的有机融合。其次引导学生从黄山群松中选取另外三棵奇松,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所描写的三松图的布局,通过观察和想象将三棵松移植到黄山的一角,进行画面的描写和布局,创造出一个自己心中理想的“黄山新景图”,从而学会巧妙构图,完成一篇写景的习作。通过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逐渐增强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总之,我们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只要遵循整体把握、分块探究、层层推进的思路,就能比较准确地厘清画面关系,丰厚画面内容,弄清画面组合,进而有效落实画面教学,真正将“画”里“话”外结合起来,将审美体验和语用训练完美结合。让语文学习方式和文体一样尽显丰富和独特,引领学生获得知、享受情、开启智,奔向瑰丽的文学殿堂。

猜你喜欢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的模具设计制造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虚实结合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原创舞剧《烽烟桃花飞》的艺术思想内涵简析
“教赛融合”在“虚实结合”教学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虚实结合,婉转缠绵
基于虚实结合的陆军数字化装备体系试验装备体系构成研究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虚实结合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远程资源共享型试验室建设方法的实践与分析
土木工程专业“虚实结合”的生产实习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