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 晓
(吴江区北厍小学 江苏 苏州 215214)
数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而要想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最重要的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开放性的数学课堂,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在开放的课堂环境下有助于形成主动探索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从原有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的模式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实践的萌芽之地。
长期以来,学生可谓是谈“数学”色变。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觉得数学定理概念枯燥空洞,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淡,特别是在分析解答应用题时,经常受教材中例题的影响,思维僵化。教师也以教材为本,崇尚“课本论”,习惯讲授式教学法,恨不能将教材内容直接塞到学生脑袋中去。努力构建开放性课堂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全面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我们就不能统一要求。每个学生对知识接受的快慢掌握的程度不尽相同,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特长都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因材施教。如果教师能为学生创设个性化发展的氛围,即开放性课堂,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促使学生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面向的对象是整体,而不是个体,我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讲授模式教学过程中个性的存在是难以容忍的,长此以往,学生们变成了一群只会跟着学,不会主动学的人,不断向着老师规定的方向发展,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便这样被消磨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已经提出要改革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所有的教师需要认清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个性,只有尊重个性,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才能发掘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开放性的课堂,关注到教师的不同,关注到教育内容的不同,同时更关注到教育对象的不同。很多时候,那些“特立独行”的孩子是一个等待我们去挖掘,去发现的宝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开放式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慢慢引导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这是教育人性化的体现,是时代的要求。
“捆绑式“教学只能教会学生“死记”,即使学生记住了,这种记忆也只是暂时的,因为缺乏深刻情感体验过程。尤其是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传统公式教学法不能让孩子迅速理解掌握知识,这时就要突破传统,借助图形和物体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利用直观性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参与实践,让孩子们通过画图、摆拼、等实际操作的方法,激发数学思维。任何一堂课,如果课堂变成老师的舞台,这堂课必将是失败的。
班上总会有这样一个孩子,数学成绩很差,上课一知半解但是不敢提问,老师和同学给他讲解题目的时候会觉得丢人而果断拒绝,时间久了,就陷入恶性循环,除了成绩差,心理上也可能出现扭曲,破罐子破摔,不止厌恶数学,甚至和同学老师也疏远了,认为他们瞧不起他。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不占少数,他们各有各的表现,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异常讨厌。对于这样的孩子,从根源上讲是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什么导致的?可能就是曾经举起的手,回答错了问题,然后被一次次否决。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具有探索性、挑战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上出错误或偏差,这是非常正常的,此时不应该急于否定,因为你否定的可能是一颗向往学习的心。错误是一个没有被挖掘的宝藏,利用得当,就会赢得巨大的财富。
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差错,教师不要急于求成,马上把正确答案说出,不要轻易地判断对与错,更不要急于用自己的想法去“同化”学生,让他们改正错误的观点和知识,而应把学生的“错误”展示出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并不失时机的引导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找出错误的源头并纠正,发现问题的答案,对症下药,这样才能真正帮助知识内化。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思考实践中“练"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新鲜的事物都会引起孩子们无限的好奇和兴趣,他们向来钟情于问号,不要用成人的观点去看学生的方法,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课堂需要留白!
数学是一个需要思考的学科,思考不只是个体的埋头苦思,很多数学课堂,总是老师一个人兴致勃勃地在讲,造成的结果是,孩子们听不懂的时候假装听,想问的时候不敢问,讨论的时候不知道论什么。老师也很希望和学生互动,但普遍现象却是,老师一提问,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不敢讨论也不会回答,甚至心里还担心被老师叫到。一节课40分钟,学生学到的不应该只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
“教为了不教,学为了会学”。会学习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的心理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要想改变这种尴尬的课堂状况,老师需要长期耐心地努力,在提问方式、问题难易程度等上多一些精心设计。对勇于表达的孩子进行赞扬,想说不敢说的孩子进行鼓励,久而久之,孩子们就能把课堂当成一个自由的、充满乐趣的空间,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
“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这是著名教育家巴士卡里雅在《爱的生活》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广阔的空间,给学生的发展创造自由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按照教材教学听起来枯燥无聊,此时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用模型棒亲手围出一个自己认为的三角形,再依次投影到屏幕上,他们很快能发现,一些投影中的三条线段收尾有交叉,一些则收尾不相连,这些都不是三角形,关于三角形的定义就从直观的观察中概括出来了:三条线段首尾相连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如今的数学课程不同以往,不再是老师单向输出,学生被动接受一一说不说得清看老师心情,听不听得懂看学生天赋,而是更强调互动性,强调动手实践。我们不能再回到过去统一标准模式的老方法上去教学生,我们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去交流,特别是引导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自由灵活,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激发数学思维,建立数学自信,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感受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