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章
(福建省石狮市石光中学 福建 石狮 362700)
自踏上讲台起,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不曾间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没有什么大建树。而今这个普通得不能够再普通的我,与各位同行谈谈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本意在抛砖引玉,恳望大家指教。
二十年了,一直都在听说:“做人难,做教师更难,做班主任尤为难……当班主任总觉得累……想做点自己的事情或者多点时间给家人都难。”相当一部分人从心底想是不愿意承担班主任工作的,甚至有些人视班主任工作如同洪水猛兽。但许多老师还是一直在担任着班主任工作,甚至是心甘情愿地担任着。为什么呢?校长常这样说:“人总是要有所追求的,人总是要讲点奉献的。”这不正是最好的诠释吗?班主任老师不正是鲁迅笔下那头“孺子牛”吗?埋头苦干的人哪,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这崇高的精神不应当受到社会的尊敬和赞叹?下面我结合具体案例谈谈:
案例1:刚毕业就接手一个与教师子女班配有相同科任老师的班级,一些官商子弟被“照顾”到这个班来,本以为自己像“救世主”能拯救任何一头迷失方向的羔羊,常常忙碌到深夜。周末回家像散了架的机械,除了睡还是睡,朋友随口封赐“省十佳杰出青年”的我竟然险些搞出个“乱班”,有何颜面回报母校?为何投入与产出反差得那么离谱?
原来附近两个学校为按时毕业率及巩生率,初三部分休学复读生或部分“分流未遂生”像苍蝇见了血一样整天来班级捣乱。开班会时他们在走廊上围观,单元考测试时他们穿着皮鞋踢墙,晚自修课间他们进教室把粪斗放到女生的头上,通常他们趁机踢教室的后门撒腿就跑……几位年轻班主任实在忍无可忍,商定找机会“打”。还好乡下老爹进城说:“一根草儿一点露,城里人出路多,别跟他们一般见识,亏你们还上了四年的大学。”
某个晚自修那帮人又来了。有的倚在教室前门,有的坐在走廊的围栏上,还发了话说:“老师要打架时间、地点由你定。”这种情况任何一位年轻老师都有可能大打出手,酿成不堪的后果。此时此刻的我只能冷静,主动走出教室,关心那些坐在围栏上的同学,让他们注意安全,跟他们好好地谈,问他们吃过晚饭了吗?我想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多么简单的一句“小心,注意安全!吃过晚饭了吗?”就安抚了这帮人“脆弱的心灵”,接着我说:“以前我也在这里读书,从不看不起学习不好的人,今天也就在母校当个初中教师。说不定将来,你们成为大企业家,引领着这里经济的方向呢。俗话说:‘一根草一滴露’大家都很懂事理、很讲义气,但是欺凌弱小(小初一),会被人笑话。”可能其中有几个听懂了我说的话,立刻说:“这位老师以后要是有人来捣乱需要帮忙尽管说,保证不会再来吵你们班。”
果然如此,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事件,我的班级风貌趋于稳定、学习成绩及各项常规也由年段倒一跳跃式上升到年段第二,并被评为校级先进班级。通过这件事我忽然感觉到关爱和尊重他人,其实是那样的简单。简单到只需用心去品味“一根草一滴露”。
案例2:刚送走一届高三毕业生,学校突然安排我接任新一届高三班主任(据说这个班是将年级文科生中最差的部分重新整出来的),相当部分同学直到18周岁仍然是懵懵懂懂地来学校混日子。老师们总是过于宽容认为:很多时候,学生不是故意要做出某些恶形恶状,他们只是不知自己这样做是什么样子,苦于不自知而已。因而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儿:打架斗殴,抽烟逃学,破坏公物,辱骂教师……
记得某日语文课某同学课堂睡觉,老师叫醒他,他却谩骂老师。事后老师让学生家长过来配合教育。或许其家长正在乡下灶台前淘米下锅,一听到其子在学校骂老师,忙放下手中活赶往学校,脸色苍白。过了半个时辰,或许等得有点烦,或许听到那家长急于表白其子女从小如何乖巧、如何讲文明、乡里邻居人人夸什么的……老师说:“你讲这些没有用,问题是现在他骂老师了,以前他怎么好就不用说了,我没有时间听你讲那些。”如果老师能倾听那家长说完,尤其那些没有受过多少文化教育的,那学生也能觉察出老师对其家长的尊重,这时再让那同学当面讲清事情的经过。我想只要稍明事理的家长定会教育自己的子女,哪怕是装得若有其事的样子。倘若遇到的是蛮不讲理的学生和家长,我们可以先沏一杯茶,缓一缓对方的火气,再公平、公正地将事情分析得在理,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能因为他是学困生做错事就发脾气,就严加惩罚。越是有“问题”的学生,越要注意“一碗水端平”。
“一碗水端平”正是亲身经历过并进行反思得到的一点感悟。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最起码会赢得尊敬,赢得尊敬是任何厚重的物质奖赏都无法比拟的。受人尊敬,既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彰显与影响,也是衡量自身思想品行是否得到他人认可与赏识的一把尺子。
案例3: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班主任第一个月务必跟紧新组建的班级,树新风、立正气,以后可以不定时不规则突然出现在班级里,了解最真实的班级情况。风和日丽时你不在,没人会怎样;刮风下雨时你不在,能行吗?集体活动关键时刻更要提前到位。恰如书记说过:“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抓个轻重缓急嘛。”可能令你最头疼的还是那几个“问题”学生,经常抓、抓反复,始终不见成效。记得班上就有个令我头疼的学生(据说他父亲早逝,母亲在某小学门口摆地摊卖些哄小孩的东西,几个堂兄弟也是出了名的坏),在某个课堂中玩手机,声响还挺大,被我逮个正着,问他要(暂时扣留),他立马摆出架势说:“是欠你的?”真想揍他,但还是没敢下手。恰好那个上午没课,去家访。他家没人在,自来水从房顶上直往下流,街坊邻居老太正找他家,反而询问“你是哪个学校的呢?真难得现在老师还来家访,你到某小学门口找那个叫‘阿珍’的,顺便告知她水阀没关……”这是我第一次家访,所以记忆犹新。家访是一剂良药,人心都是肉长的,你都去他家三趟了,他再怎么坏,也要给你留点情面吧。他再怎么不想学,也得把你所教学科先学好呀!事实证明,家访为家长送去了良方,它像一缕春风吹开了学生心里的阴霾,在家校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上的“连心桥”。
总之,担任班主任工作确实是一份凭良心干活的事业。有时你会觉得:来班级次数多了就那个样,来少了也是那个样,但却不可干脆不来了!“一根草一滴露”(每根草都有它成长的理由),这体现天赋人权、机会均等的原则;“一碗水端平”则蕴含着公平公正的人生哲理;“家访一剂良药”不是强加在教师身上的一幅‘枷锁’,而是一项“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