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

2018-02-22 08:31李玉璠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三段论讲信用环节

李玉璠

(陕西省靖边县第六中学 陕西 靖边 718500)

一、肯定与赞赏

1.本节课的目标设定全面合理、可行奏效,能以学生为本,知识与技能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切合文本内容、切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审美情趣。尤其是能注重发挥语文课文以载道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倡导的五德,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价值理念的核心因素,而本篇课文麻雀虽小,不过区区百字,却涉及到其中的礼智信三个层面,是一篇难得的正己、修身的范例。崔老师授课时,贯彻这一思想内核,这无疑是到位的。

2.朗读是文言文教学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崔老师非常重视朗读,每个环节的朗读的任务各有不同:听读要求把握字音节奏;再读要求流畅;分角色演读把握人物情感,尽显学生才情;齐读要求读出情感,读出气势。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文章情境,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体会不同角色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审美的教育,陶冶情操,同时也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

3.辨析环节,可谓本节课的亮点。本课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崔老师的教学安排却能做到开合有度、收放自如,既立足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本节课循着“朗读——辨析——品评——拓展”四个环节进行,“辨析环节”围绕疏通文意进行,尤其指导学生理解: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君”字,两个形不同而意同的字“舍”“委”,一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期”,一个古今异义的字“去”,两个字源探本意“引”“顾”,让学生在同中找异,在古今中找异义,在字源中探本意,把学生的思维与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找异同,让学生用分享发现来传递快乐,整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这样快乐互动文本解读中,学生疏通文意,就水到渠成了。

4.品评环节,不论是品文活动,还是评论活动,也在延续着亮点。品文活动中,“从文中你可以看出友人与元方分别是怎样的人?说明理由。”,让学生从局部到整体,无不彰显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评论活动中,崔老师追问了一个问题:“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在思辩中,崔老师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礼、信、尊”等价值观教育,真真切切地做到了“寓教于乐”。

5.最后一个部分拓展环节,紧扣一个“期”字,选取《庄子·盗跖》中的一则故事,与文本一脉相承。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守信”思想教育,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这无疑是正确的。

二、困惑与探讨

1.多年来一直有个问题:语文教学到底要教什么?侧重思想,变成思想教育课;侧重字词,成了小学字词教学;侧重文学性,又不知从何教起。一堂课下来感觉乱七八糟,不知道自己教了些什么。

就如本课,我也按崔老师思路上课,但在品析环节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课后上网查询,颇有启示:本文故事简单,人物形象生容易理解,不宜过多解读。一个七岁小儿,能够头脑冷静,思路清晰地用充实的论据反驳父亲朋友的观点,且将对方驳得感到十分尴尬并主动欲化解这种尴尬,很不简单。这说理中清晰的思路、充实的论据,铿锵的整句,给人一种道理上的透彻感,这应当是本文学习重点。好的文章,思维与众不同,解读文本需要解读作者思维,学习作者思维。生活离不开说理,学语文应该学说理,写作应给会说理。本文就是典型三段论:

父亲朋友的说:“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观点:陈太丘真不够朋友。

论据: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三段论一:

大前提:朋友之间最讲信用;

小前提: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却丢下朋友先离开;

结论:陈太丘真不够朋友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驳论据: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三段论二:

大前提:朋友之间最讲信用;

小前提:您先违背正午之约;

结论:您才是不讲信用。

并且元方又提出对方新的错误,即无礼。

三段论三:

大前提:对子骂父则是没有礼貌;

小前提:您对子骂父;

结论:您缺乏礼貌。

2.部分学生认为元方“无礼”,崔老师及时从年龄入手引导那是“率直”,且也讲到了敬辞谦辞,崔老师驾驭文本能力值得赞赏。这样补充是否更有味道:抓住“尊”“君”“家君”三个词。然后说:“中国乃礼仪之邦,古人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贫民百姓,都有许多谦辞和敬辞,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恰恰今天人际交往中没了这些礼貌用语,元方这个七岁小儿,即便是在生气状态下,也仍然尊称对方为“君”,而没有爆粗口,说脏话,就这一点儿,比北大的孔教授“去你妈的,滚你妈的,操你妈的”礼貌多了!”

3.拓展环节选取《庄子·盗跖》中的一则故事,学生评论时两个观点:一守信,这与文本是一致的。二、傻,生命重要。举不食嗟来之食示例说明与其饿死,不如拿来吃。学生思维值得肯定,但教师应该正面引导。不食嗟来之食,这是气节问题,是做人的骨气。

《盗跖》内容的中心是抨击儒家,指斥儒家观点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主张返归原始,顺其自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后来都是正面赞扬尾生讲信用的。

在现代人眼里,尾生无疑是过时而迂腐的。但他只知道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说好了就一定要践行,他只奉行“一诺千金”。这既是他的坚守,也是他的浪漫。精明的现代人经历的是太多的许诺和太多的违约;见得太多的,是昨天还对天发誓“海枯石烂心如铁坚”的痴情人,就成了今天这个“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负心者。与尾生相比,今人无地自容。

历史告诉我们,守信是做人之本,立国之基。有人会说傻瓜;有人会说英雄,有人认为对尾生来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被爱充溢着,应该不算太悲哀,因为他完成了一种自我超度。诗人洛夫《爱的辩证》一诗最能表达尾生的心声:“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

猜你喜欢
三段论讲信用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食言而肥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浅谈亚氏三段论与传统三段论的区别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智慧社区三段论
浅析三段论证明的新方法
——中项消去法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