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多红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共和南路昆仑中学 青海 西宁 810007)
学会倾听、收获欣喜。我从教已有21年了,深知教学质量是教师的身份证,我始终抱着一个最朴素的观念,那就是不放弃一个后进生。说实话,教书有甜也有苦。当看到孩子们获取知识后脸上所绽放的笑容时,甜便在心头滋生,心中便有了一种踏实的欢快;当面对后进生“启而不发,发而无功”的窘况时,一种揪心的懊恼便堆满眉头。苦,酸酸的苦,一切尽在不言中。至今我清晰地记得,那是2014年,我代初一3班的语文,其中就有3个后进生。马新伟和赵磊的语文只有三十几分,另一个也是如此。面对如此的成绩,我有一种窒息般的感觉。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严、严、严,我抓住这两个后进生不放,结果不尽人意,我发现这两个孩子对学习没有信心,于是我给他们配备小老师,课堂上多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进步及时鼓励,帮他们树立信心,与他们的家长随时沟通联系。教学中我一脸的严肃,严中不乏过激的行为。学生变得听话了,态度也端正了。期末考试奇迹出现了,这两个学生生成绩有了提高,都及格了,欣喜之余,我发现学生对我敬而远之,与我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我心里挺纳闷,按理说,你进步了,心中应该感谢老师才对呀!
经反思我发现自己只关注了学生的成绩,却忽视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认为他们只是学生,老师没必要放下架子,蹲下身来看学生。后来我试着和他们谈心,慢慢地他们愿意和我说一些他们自己的想法了,更为欣喜的是,初三时主动要求我见见他们的家长,让我动员家长给他们补补课,最后他们有什么困惑、想法都愿意告诉我。这让我明白孩子的心智,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老师要学会等待。
学会宽容、发现转变。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师的每一次尊重与宽容,都会使学生终身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激发他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2014年我代初一,当时有个男生叫李浩楠,怯怯的眼神,不太爱与他人合群。安排座位时,我把成绩差的学生全部安排在前面,他们的同桌是班上成绩最好的。有一次,班长向我报告,说李浩楠上课总吃东西。我一听,肺都气炸了,立马派班长去叫他,当他到我办公室怯怯的把手中的方便面放桌上时,我的心渐渐的平静了。作为一名教师,学生的班主任,教师的责任感袭上我的心头。我没有责备他,问他为何上课吃东西,他才告诉我他没有妈妈,爸爸是公交司机没时间给他做早饭。我了解情况后,和颜悦色的告诉他,上课吃东西既吃不好又影响听讲,如果饿了下课后可以抓经时间吃东西,他听后,愉快地点了点头。第二天我利用班队课,引导学生们讨论了一个问题。对于弱小的、成绩差的同学我们该怎么办?同学们积极发言交流,说出了许多感人的做法。班长首先表态要帮助他们,下课后给他们当小老师,李浩楠同学脸上第一次绽开了笑容。
通过那件事后同学们在学习上、生活上都主动帮助那些差一些的同学。课堂上,我始终把像那样的学生放在心中,让他们多思考,多交流。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一点小小的进步,使他们获得了一种满足、一种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同学、老师身上获得了一种信任,得到了集体的温暖。每次上课我总是提前进教室,到学生中间走走,问一问他们的生活、学习。课堂上,我一改往日的严肃,用一种激情去引导感染着每一位学生,课堂气氛异常的活跃。学习差的学生也爱提问题了,举手的次数也多了。
作为一名老师,虽然我们都努力关爱、尊重每个学生,可有时真的是在所难免。这是,我们不妨先退一步。退一步,并不是不敢面对困难,而是冷静地面对,理智地思考,只有对事情进行多方面的剖析,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退一步更不是软弱无能,而是春风化雨,寓大爱于无形。只有用一颗善良宽厚、真挚热诚的心包容学生,才能化干戈为玉帛,让学生在老师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自我反省、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