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方法,让孩子辨识词义

2018-02-22 08:31唐春连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孔繁森画图词义

唐春连

(涟水县郑梁梅小学 江苏 淮安 223400)

低年级作为小学生的起始阶段,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运用词语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缺少知识的积累和丰富的生活经历,还未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有时还不能准确地揣摩词语的意思,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课文内容的领悟。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词语教学如何接通生活的源泉,让学生清楚明白呢?在教学中,我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作了这样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画图演绎——让词义理解更实在

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现在,仍有不少教师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往往是直接讲解给学生听,这样学生无疑是被动地接受一个词的意义。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在引导学生感悟时,可以以形象思维为支撑,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如与学生一起通过画图来演绎文字表达的内涵,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变书面语言为“活的形象”,达到领悟目的。例如,对《这儿真好》一文中的“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一词教学,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理解的。

学生对“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是比较难感知的。教学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画了几棵树,然后问:“这算不算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呢”,学生齐声回答“不算”,紧接着请学生上黑板画,学生画得满满的,此时我指着图说:“小朋友看,现在山上种满了树,这儿是树,那儿也是树,它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这就叫——”学生异口同声答道:“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以上案例,我在教学“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一词时,并没有简单地进行讲解,而是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与学生一起画图,这样学生在直观的画图演绎中实实在在地领悟了该词的本义,并且体会了小熊种树的不易。

二、实物演示——让词义理解更直观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见识少,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对比较抽象的词语很难一下子领悟,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使词语和表象有机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迅速理解词语,并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使词义理解更丰富。

如在教《欢乐的泼水节》时,对于文中“湿淋淋”一词的理解,我借助独具匠心的直观演示,把一个抽象的词语变得直观化起来,使学生在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中理解了相关词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时,我将两块抹布放在水盆中,一块捞起并拧干,另一块直接捞起来不拧,然后问学生,

师:哪一块是湿淋淋的呢?

生齐声:滴水的那一块。

师:对,两块都是湿的,但只有往下滴水的才是湿淋淋的。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能些东西是湿淋淋的?

生:刚洗过的大白菜。

生:刚洗过的头发。

师:刚洗过的东西是湿淋淋的。那没被洗过的东西有湿淋淋的吗?

生:下雨后,小草、大树都是湿淋淋的了。

生:今天下了一场雨,可惜我忘记带伞了,头发上就湿淋淋的。

……

这样通过实物及联系生活实际,不仅让学生感觉到“湿淋淋”一在词在本文中的意思,并且有效地拓宽文本语言的广度,让学生理解了词语意思的多样化。

三、想象表演——让词义理解更形象

语言文字具有丰富的内涵,而这种内涵隐藏在词语的内部。想象是开启词语内涵的金钥匙。小学生对于文中有些词语,如果仅停留在静态的理解上,往往形成表层理解或辞不达意。我们可以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由抽象到具体地联想设境,引导学生再现场面,丰富对词语的感悟,拓展对词语的认识。从而达到深层理解词义的目的。

如教学《孔繁森》一文,对“再三恳求”、“勉强答应”这两个词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孔繁森是怎样而三地恳求医生呢?把它表演出来。下面是学生的表演:

孔繁森:医生,让我献血吧!

医生:不行!

孔繁森:医生,求求你,我急需要这笔钱。

医生:不行,你年纪太大,再说身体也不好。

孔繁森:我身体不要紧,家中的几个孩子还等着我呢。他们太需要这些钱了,没有钱的话就不能上学了,医生,求求你看在孩子的面上答应我吧。

医生:唉,真是没有办法了,那就少抽一点吧。

……

以上教学中,针对“再三恳求,勉强答应”的词义理解,我没有就词解词,因为这是解释不出的。我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表演,这样的表演体会,学生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更是通过自己的动作、神情真正地理解了词语的本质内涵,对这两个词语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更是因为发挥了想象,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孔繁森的光辉形象。

四、联系生活——让词义理解更丰富

低年级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和事件都来源于生活,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听到的甚至经历过的。教学时老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他们熟悉的、看得见的事例,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词语学习的热情,更是因为通过自己主动地寻求,熟悉的事物或者事件已经形象地成为他们理解词语的桥梁,进而品悟到了词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如在教学《劈山救母》中“心狠手辣”一词时,我问学生:“平时你见过哪些人是心狠手辣的?”有的说:“《熊出没》中的光头强用猎枪把熊大的腿打流血了,他还呲着牙笑,我觉得光头强就是心狠手辣的。”有的说:“《还珠格格》里的容嬷嬷老打人,还用针戳紫薇,我觉得她就是心狠手辣的人。”还有的说:“日本鬼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也是心狠手辣的。”……

这样联系生活,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电视、故事中找到“心狠手辣”者的形象,也就是从具体的实例中领会了词语的意思。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发现了许多与词语吻合的形象,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础,是语言大厦的基石。离开了词语的教学,是无法实现阅读教学的。在教学中,词义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地品读,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如果说课文就是那半亩方塘的话,那么课文中的词语就好比是闸门、沟渠,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这闸门才能开、沟渠才能通,方塘中的清泉才能汩汩流出,让学生看得清楚、品得清甜。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猜你喜欢
孔繁森画图词义
汇聚起弘扬孔繁森精神的力量
——访山东省聊城市社科联副秘书长、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教研部主任王红霞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怎样画图
画图比多少
画图理解“同样多”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高原上的追寻——沿着孔繁森的足迹
纪录片《好人好官孔繁森》首映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画图理解“多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