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娇
(西南大学银翔实验中学 重庆 400000)
做任何的事情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在面对学习时,我们更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几何教学时,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然后通过多样的教学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发散数学逻辑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几何知识。
在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中,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在教育行业中,它的出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中,几何知识总是以它自身的抽象性呈现出让学生理解不了的难度,但是信息技术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几何知识,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将难以理解的结合概念生活化,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更为准确地把握几何知识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网络上进行几何知识的总结,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结合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定理时,首先根据这句话,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一下什么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在三角形的什么位置上。然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在多媒体上进行图画,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看到三角形结构。再者,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一些生活化的举例,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固定的三角形中间都会有一条线,这一条线就是为了巩固三角形的承重能力,也是三角形的中线。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训练总结,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掌握这一点。同时信息技术的使用,也能够节省教师很多板书设计的时间,在课堂中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像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问题启发式的教学为初中数学课堂带来更为丰富的模式,它就像是一根绳索,牵引着学生进行正确的数学思考。教师也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将数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进行数学思维的探索,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抽象逻辑发展。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该考虑到问题设计的原则,应该具有趣味化、艺术性、启发性,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
例如,在一节“圆”的复习课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道题:在△ABC中,AB是圆O的半径,∠a=30度,求圆O的半径。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几何题,学生们能够快速地解答,告诉教师答案。但是教师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做题,而是为了引导学生对这道题的探索,此时教师问学生:倘若AB不是圆O的半径,其他的条件都不变,那么圆O的半径还是3吗?此时学生开启了自己的脑洞思维。经典例题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知识,那只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让学生从例题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小组合作教学是数学课堂中的经典教学方式,在与几何内容的结合过程中,它能够发挥更大的优势,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作用。在几何知识中,会运用到很多综合性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而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能够集众人思维之所长,帮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汲取他人的解题优势,促进学生自身数学的全面发展,最终完成几何知识的探索,也提升了自己的数学实践能力。
例如,几何例题中有很多较为复杂的图形题,需要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将解题思路进行一个有效的梳理,同时也要发散自己的数学思维,将整个几何知识进行一个综合的运用。此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教学的模式,首先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将自己的思维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顺利地完成例题的解答。在此过程中,优秀的学生可以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讲解,既能够巩固自身的知识,也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同学的数学几何基础学习的水平。
总而言之,初中几何的教学过程,需要数学教师进行认真地设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打造出良好、科学的学习环境,打好集合概念的基础,理清几何定理的定义,然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几何学习习惯培养,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将几何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变的具体化,让学生的更直观、更有效地进行几何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