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静
中学教育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是农村人口素质普遍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农村教育中起着非要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西部地区尤为如此。目前中学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育管理的质量,良好的教学管理水平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成绩,有力地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中学的教学管理水平受制于多种因素,使得教育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1.课程结构有待改进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内部各要素、各组成部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它的合理与否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现在西部农村中学教育仍然以考试为目的,学校并未充分重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均衡发展,课程设置没有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相联系。
2.课程观念滞后
课程是教学的载体,教学的未来指向性要求我们对课程的看法、认识、思想等不能只停留在对课程现实的反映。长期以来,教师只关心教材的解释和实施,很少关心教材的开发和管理,对课程总体把握不够。新课改中的“三级课程管理”给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管理的权利,要求教师从以往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这对教师的课程观念具有较大的挑战。
3.课程资源开发困难
课程资源分为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应该积极挖掘校外资源,开展课外活动。由于我国中东西地区发展不平衡,使得西部地区一些农村中学校内外课程资源均显不足,对于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也进展缓慢。
1.师资力量薄弱
西部地区农村中学工资待遇低而且工作条件和环境还有待改善。这使得西部一些地区农村的中学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造成了西部农村中学师资总量不足,流失量较大,区域分布不均,难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教师是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结构是否合理、数量是否充足、质量是否稳定都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
2.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性交流和培训
西部地区尤其是西藏、青海、甘肃地区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学历普遍偏低、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缺乏知识更新,难以适应不断更新的教材和教学方式。同时,教师缺乏相关培训,缺少教师之间交流教学心得的平台,使教师没有可以进步的途径。
1.重课堂,轻课外
过分看重课堂教学管理而忽视课外活动管理的重要性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中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为明显和突出的问题之一。学生只要取得好成绩,其他的事情都被视为于此无关,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密不可分,应当引起重视,适当的引入课外的东西有助于开拓学生眼界,有利于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重老师,轻学生
我国中学教育长期以来过度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在课堂上和教学体系中完全占据主体地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不到尊重,个体差异被忽视,容易造成处于生理发育期的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学生的发展。
3.重经验,轻科学
农村教师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主要靠经验进行教学。自古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就有重经验轻科学的传统,不可否认经验固然重要,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中学教学管理涉及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充分利用现代理论知识能够让教学管理少走弯路,提高教学效率。
4.重成绩,轻文化
当前,一些学校依旧习惯于用升学率来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实际上错误的影响了正常的教育管理模式,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奖惩机制,从而使得其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一项主要指标。再者,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轻人文素养和生活技能的培训,极大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使得应试教育的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这些都不利于农村中学教学管理的正常进行。将升学率作为唯一的中学教学衡量指标,这一观点不仅是家长眼里的金科玉律,也是中学管理人员和教师根深蒂固的观念。这一思想严重阻碍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急需改进。
理想化、高标准的教育目标往往忽视了复杂多变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特征,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课程设置应强调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应关注课堂之外、书本之外的人文世界,感悟、体验、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规划未来。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形成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
校内外课程开发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事情,他需要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和合作。长期以来,很多农村家长认为学生的课外活动是浪费时间,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校教学应以传授知识为主。事实上,在中学阶段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实际社会生活中锻炼、培养学生的能力,才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校外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校外资源的开发和维护。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中学教育相对落后,广大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差,教学任务重,而且接受培训的机会很少,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缓慢。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及进修学习和外出考察机制。充分利用假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现代教育理论、技术等全面培训。建立微机学习中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网络课程拓宽教师学习渠道。与此同时,还可以创新用人机制,优化用人环境。推行教师聘用制,淡化传统教师身份意识,建立一种具有激励、充满竞争的用人机制。充分激发教师的潜力,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竞争中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进取。在聘用制机制下,教学质量必将不断提高,学校活力也会大大提升。
中学教育不能只重视课堂教学管理而忽视课外活动管理工作的开展,学生的课外活动一方面是放松压力、张扬个性的环节,另一方面也是激发创新、培养兴趣的环节,加强对课外活动的管理能让学生更好、更安全的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质量。通过加强课外活动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活动,激发学生思想、创新、个性,培养更多创新型综合素质人才。另外,中东部教育发达的地区,也需要加大对西部农村中学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支援,丰富西部地区农村中学学生的课外生活。
素质教育改革对中学教学管理改革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必须深化中学教学管理改革,尊重学生个性,转变管理理念,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真正把学生看做课堂学习主体,为学生服务,尊重学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管理中明确各部门职责,将校长、副校长、年级主任、科室主任等的职责充分明确,协同合作,责任到人,共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从细节着眼,加强教学细节管理,通过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管理氛围;加强重点管理,抓住重点,分清主次,深入课堂,明确教学管理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管理,根据课堂教学反馈的信息及时更新教学管理手段,为教学活动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只有建立了合理、规范的评价机制,教育才能走出功利的泥潭,步入正轨。学校应进一步明确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考核制度,强化评价激励作用,通过改革评价机制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1]靳玉乐,朱德全,宋乃庆.课程教学模式论—中学教育与农村建设[M].2011.
[2]卢琳.小学课程结构现状及改进建议[J].教育导论:上月刊,1995,(12):35-36.
[3]王慧霞.教师课程观念的问题检讨与对策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5.
[4]徐定虎.对农村中学教学管理的调查与思考[J].科技与产业论坛,2011(21):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