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问题设计

2018-02-19 08:10虞秋霞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分层教学

虞秋霞

摘 要:公办初中均衡分班且班级人数众多,传统教学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忽视了个体差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以“长度的测量”为例,精心设计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分层教学;问题设计;长度的测量

公办初中均衡分班且班级人数众多,传统教学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优秀,B—中等,C—薄弱,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精心设计问题,提高课堂效率。以下是“长度的测量”课堂教学实录及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学到“长度的测量”,学生都认为简单,缺乏兴趣。事实上,优秀学生对测量的比较性和单位的规定性并不理解,中等学生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和刻度尺的读数存在困难,而薄弱学生以上均有问题。鉴于此,笔者在下面三个教学片断中设计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以突破他们学习中的难点。

【片断一】用没有刻度的“尺”比长短,帮助学生理解测量的比较性。

教师展示一幅帽子图片,帽子的宽AB略大于高CD。

问题1(ABC):目测AB和CD谁长?谁短?

学生举手表决。受到心理学中错觉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选择AB和CD一样长。

问题2(AB):如何比较它们的长度?

生:用尺量。

老师提供一把尺(比AB和CD都长,刻度被覆盖),请学生上台演示。

生:面露难色看着老师,不知如何是好。

师:有什么困难?

生:这把尺没有刻度,测不出长度。

【反思一】

学生对长度测量的了解停留在操作层面,并不知道背后蕴含的“比较”思想。教师设置情境,与学生原有认知产生冲突,激发求知欲望。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师生和生生交流中,C层次的学生知道将测量物与标准量比较的方法,AB层次的学生逐渐领悟长度測量的比较性,完成从方法到思想的升华。

【片断二】用米尺寻找单位长度,帮助学生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问题1(ABC):长度的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教师补充并播放短片介绍长度单位的发展史。

师:大家知道1米有多长吗?举起双手比划一下。这把尺长为1米,叫米尺。

请在米尺上找一找1分米(10厘米)多长?

问题2(AB):你能在身体上找出这些单位长度吗?

学生活动,部分学生上台示范讲解,气氛异常活跃。

问题3(AB):你能估测身边物体的长度吗?

师:请你估测出教室门的高度约为多少米?

学生根据体验,正确进行估测。

【反思二】

教师借助视频,介绍长度单位的演变,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了长度单位的规定性。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活动替代教师讲解,在体验和交流中积累经验,三个层次的学生对物体的长度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BC层次的学生从手中有尺到携带“人体尺”,有效地解决了估测长度时缺乏感性认识的问题。

【片断三】用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测量长度,帮助学生理解估读和误差。

问题1(ABC):你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吗?

师:请先阅读课本,了解刻度尺的使用,再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并记录。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一名学生上台示范,其他学生纠错,教师总结。

问题2(AB):如何正确读数?

展示两组所用刻度尺和测量结果(均为18.5cm)的照片。

师:你是怎么读数的?

生1(不以为然):就拿这把刻度尺直接读数。

生2:我测量时发现示数在18cm和19cm之间,我估计后读数18.5cm,他读数是错误的。

师(故作惊讶):你们俩的读数一样啊,为什么说他错呢?

生2(有点激动):不一样,我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1cm,他的是1mm,读数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师(赞许):那他应该怎么读数?

生2:他的刻度尺分度值是1mm,下一位应该是0.1mm,也就是0.01cm,应该写成18.50cm。

师:估读是为了使测量结果更接近于物体的真实长度。测量时要估读,估读有时偏大,有时偏小,所以测量误差总是不可避免,只能减小。

问题3(A):如何减小测量误差?

生:用分度值小的刻度尺。

师:更精密的长度测量工具是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师:如果要利用实验盒里的刻度尺测量,你会选择哪一把?怎么测量?

生: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先测出多张纸的总厚度,再除以纸的张数。

师:这是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请用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测出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

师:在测量工具分度值相同、测量方法相同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减小测量误差?

生: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反思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长度的测量,实践操作比理论学习更重要。三个层次的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明确刻度尺的使用方法,通过活动体验,纠正错误操作。AB层次的学生通过两把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的读数,理解估读的方法和意义。A层次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

物理教学的意义,不只在于学生习得物理概念和规律,而要深入理解并能自主应用。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以问题驱动学习任务,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完成学习进阶,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在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张抗抗,邢红军.初中长度测量的高端备课[J].物理教学探讨,2016(34):24-27.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分层教学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